飛毛腿搖搖頭:“其實,這都是傳說。你們沒聽說過嘛,玉皇爺的廟宇,還是向‘叫街的’、‘剌臉的’、‘買玩具的要飯的’贊助來的呢!”
“噢?這是怎么回事?你快給我們說說。”李洪吃驚道。
嬌娜更是好奇,纏著飛毛腿,非要他立馬講述不可。
亓曉婷則豎起耳朵,做好聽故事的準備。如果搜集起來,空間的黑土地又能往外伸展半尺!
于是,飛毛腿只好邊走邊說,講述了下面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劉伯溫選都城選到這里時,玉皇爺選廟址也正好選到這里。待劉伯溫走后,玉皇爺就把那一派龍脈用神光罩住,然后托夢給當時的棘津州知縣,命知縣在果村這一帶給他修一座玉皇廟。
并囑咐說,修廟的銀子向“叫街的”要;木料向“辣臉的”要;圖樣向“賣玩具的要飯的”要。
知縣醒來,覺得夢蹊蹺。何況修廟建寺是行好的事,就尊了夢中玉皇爺所言,立即出榜,招募名師巧匠修建玉皇廟。
要興土木,必須有銀子。縣庫里的銀子又都有用項,知縣就依著夢中玉皇爺囑咐的那樣,命張監工帶領衙役們到集市上向“叫街的”去要銀子。
這“叫街的”本是乞丐,但這類乞丐不是伸手討要,而是“爺爺奶奶”的狂喊,聲嘶力竭,擄人神經。客商們怕他的狂喊影響買賣,只好施舍些打發走。
張監工帶領衙役來到集市上,正好遇見一個“叫街的”正在沿街狂喊。他們就把他拉到一個僻靜處,向他要錢。
“叫街的”哭喪著臉說:“我要有錢,就不出來叫街了。”
張監工見逼不出錢來,回去交不了差,就命衙役們打那“叫街的”。
打得“叫街的”沒法了,指著身下的土地說:“這地下有銀子,你們刨吧。”
衙役們拿起鎬來一刨,真的刨出兩大甕銀子來。
知縣見真應了那夢,十分高興,就又命張監工帶領衙役去向“剌臉的”要木料。
這“剌臉的”也是乞丐。這類乞丐是手持一把利刃,對著客商狂喊。客商如不出錢,就朝自己臉上下刀,弄得滿臉血污,慘不忍睹。
在自己的貨攤前出了這類事,客商也覺臉面上不光彩,只好早早地施舍些打發走了了事。
張監工帶衙役又來到集市上,把一個“剌臉的”拉到一個井臺旁,向他要木料。
“剌臉的”怒目圓睜,倒向他們要起填肚子的東西來。
張監工就令衙役給他買了吃食兒。“剌臉的”吃飽喝足,心里想:“他們向一個要飯的要木料,真乃天下之大滑稽,我何不就以滑稽對滑稽。”
于是,就指了指身邊的井說:“這井里就有木頭,你們往外撈吧,撈夠了就言一聲。”
誰知,話音兒剛落,那井里就冒起了白霧,滾起了水花,那成梁成檁一根接一根地從井里漂上來。眾衙役們抬的抬,扛的扛,不一會兒就撈了小山似的一大堆。
一個衙役累得實在支持不住了,就對張監工說:“不少了,再撈就用不了了。”
話音兒剛落,那井中一浮上來的木頭就一下子不見了。氣得張監工搧了那個多嘴的衙役兩巴掌。
有了銀子和木料,知縣又命張監工去向“賣玩具的要飯的”要圖樣。
這“賣玩具的要飯的”也是乞丐。這類乞丐就是拿了一些小玩具,一邊賣些小錢,一邊用玩具換飯吃。
張監工帶著衙役,走了九九八十一鄉,趕了七七四十九個集,抓了八八六十四個“賣玩具的要飯的”,也沒要出圖樣來。
知縣氣極了,對張監工說:“眼下工匠來得這么多,只等圖樣了。再寬限你三天,到時還找不到,決不輕饒你。”
張監工嚇得冷汗直淋,只好帶領衙役二次出門去找。眼看日落西山,三天期限已到,圖樣仍無著落。張監工心里一著急,那眼淚就跟滾黃豆粒兒似的一個接一個地滾了下來。
正在這時,一個穿戴很破的老頭手里拿著要飯碗,肩上扛著青竹竿,青竹竿上拴著一串蟈蟈籠子,拖拖拉拉地向這邊走來。一邊走還一邊嘟囔著:“蟈蟈籠,好式樣,多花錢,不上當。”
張監工閃淚眼一看,那蟈蟈籠子編制得十分精致,尤其那上邊最大的一個,是四柱形重樓式樣。四角飛檐,正中圓葫蘆沖天。
心想:反正期限已到,且買回這最大的一個交差,抵擋一時。于是,就喊住賣蟈蟈籠子的。要買那最大的一個。
賣蟈蟈籠子的老頭看了他一眼,說:“我這蟈蟈籠子是成套的,要買你就買一套,單個不賣。”說完繼續往前走。
張監工沒法,急忙追上,說:“一套就一套,單憑老者開個價。”
那老頭回過頭看了看他,笑瞇瞇地說:“我這蟈蟈籠子是閑來無事編著玩兒的,你要真喜歡,就送給你吧,什么錢呀、價的!”說完把竹竿給了張監工,頭也不回地走了。
張監工接蟈蟈籠子在手,暗想:“這老頭,買一個倒不賣,全要了又不收錢,真是個怪人。”
回頭再看時,哪里還有那老頭的影子?知是遇上了神仙。忙回縣衙,向知縣報告了此事。
知縣叫來工程總管,參看那籠子。工程總管一擺布,殿堂、閣樓、廟宇、亭臺……共七七四十九座。整個圖樣,宏偉壯觀,為這一帶所罕見。
知縣十分滿意,就下令動工,按照蟈蟈籠子的樣式修建起了玉皇廟,煉銅水鑄起了玉皇爺圣像。
玉皇大殿是二層樓,高十數丈。底樓只鑄到玉皇爺的肩,二樓上的頭,怎么也鑄不上去了。
正在著急,一個賣玩具的老頭手舉著一頂花花綠綠的帽子走了過來,一再要求修廟的人們買他的帽子。
張監工沒好氣地說:“頭還安不上哩,還買哪門子帽子?”
賣帽子的老人“哈哈”笑道:“過了這個村,再沒這個店,今天不買,過后后悔可就來不及了。”
張監工聞聽話蹊蹺,抬頭仔細一看,見這個賣帽子的有些和那個賣蟈蟈籠子的相似。
再看那帽子,前后垂旒,酷似皇冕,給玉皇爺佩戴再合適不過了。就換了一副笑臉,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
“帽子我們買下拉。您老人家見多識廣,請您費神幫幫我們,用什么法子才能把頭鑄上去?”
賣帽子的老頭說:“我都土埋到脖子的人了,還能幫你們什么忙呢?”說完,放下帽子,錢也沒收就走了。
“土埋到脖子……土埋到脖子……土埋……”
張監工重復了幾遍,頓時領悟,忙叫人在玉皇爺的坐身像周圍堆起土來,直堆到脖子上。
工匠們再在土堆上安模具、化銅水,鑄成了頭像。
又按賣帽子老人留下的帽樣,給玉皇爺加上了前后垂旒的皇冕。
玉皇廟終于修起來了。每年五月十五廟會。客商游人多達數十萬人。
因此廟是“叫街的”給的錢,“剌臉的”給的木料,“賣玩具的要飯的”提供的圖樣,人們念其建廟有功,多有施舍。
所以,每年廟會上總有大幾百名乞丐,其中“叫街的”、“剌臉的”、“賣玩具的要飯的”不下百名。
……………………………………………………
故事講完,一行人也來到了玉皇廟門口。
玉皇廟果然名不虛傳:
整座廟宇寬廣雄偉,富麗堂皇。分前殿、后殿,東、西、北三閣。
北閣最雄偉,是一個四棱柱形重樓式建筑。走廊外延,抱柱林立,金磚琉璃瓦蓋頂,頂脊雙吻對稱。正中葫蘆沖天,四角飛檐,檐下銅鈴下垂,脊獸栩栩如生。
玉皇大帝的坐式銅像就鑄在這里。底樓只鑄到玉皇大帝的肩,二樓上是玉皇大帝的頭。一個成人,若踩著玉皇大帝的肩膀伸手向上,只能觸到眉毛。
玉皇爺頭戴冕,冕前后垂旒,身穿圓領大袍,兩腿屈,膝下垂,雙手相握,神采奕奕,威嚴肅穆。
亓曉婷瞻仰了一番,向廟內賣香燭的買了一把香,點燃了,插在玉皇大帝神像前的香爐里,在蒲團上磕了三個響頭,然后禱告道:
“玉皇大帝,小女子蒙你垂憐,許婚神龍龍一,并擔負起送歸八龍壇歸冢的重任。
“我們不負您的重托,現已行程三分有一。只因天寒地凍,西域山區無法行走。為了不虛度光陰,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棘津州,搜集天庭棘津州神仙在民間的傳說。
“不承想遇見了神星球上的蛇王妃,她為了替神星球上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蛇王報仇,為她被賣進仙城爐鼎樓泄私憤,下凡來到棘津州給人當小妾,伺機阻擾八龍壇歸冢。
“她為了達到目的,四處打探龍一的下落。當得知我們來到后,更是對我們大打出手,企圖消滅我們。
“我們已經與她交了兩次手,都被她跑掉了。望玉皇大帝不忘初衷,暗中指點我們把她消滅掉,還棘津州一片晴朗的天空,還老百姓們幸福安寧的生活!”
說完又磕了三個頭,才站立起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