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賊已經(jīng)離開高陽郡地界,轉(zhuǎn)而騷擾相鄰的荊陽郡去了。
王秉耘覺得這是上天賜給自己的機會,能不能飛黃騰達,成為人上之人,就要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了。
軍政大權(quán)集于一手的王秉耘,儼然成了高陽七縣的土皇帝。
為了經(jīng)營好高陽郡這塊地盤,他一面派兵到各縣維持秩序,一面聽取江風的意見,大膽任用各地有名望的人才治理地方。
不過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短時間內(nèi)收不到多少成效。
西賊過境,包括高陽郡城在內(nèi)的八個城池,無一幸免地被賊人洗劫了一遍。整個高陽的人口,銳減了將近一半。
說來可笑的是,賊人攻打縣城,包括江風在內(nèi)的七縣縣令,肯留下來守城的竟一個都沒有。如今賊人剛走,他們便一個個冒出來向王秉耘搖尾乞憐,極盡賄賂。
對此,王秉耘根據(jù)江風的建議,殺掉了三個,留下三個。這樣做有立威之意,剩下三個縣令,只怕以后都不敢忤逆王秉耘。
因為王秉耘被升為旅將,韓元等人也跟著水漲船高,成了都統(tǒng)。
按夏國武制,旅將只能統(tǒng)制五營兵馬,但王秉耘可不管這些。之前他在嘉縣的時候,手里就有十哨官兵,武制不武制的,他不在乎。況且現(xiàn)在的高陽郡是他說了算。
就這樣,王秉耘的手下的十個哨擴成了十個營。不過,由于高陽郡各地的青壯流失嚴重,這十個營的兵員嚴重缺額,短時間內(nèi)根本補不齊。
王秉耘覺得現(xiàn)在兵少未必是壞事,人如果太多的話,自己哪里有那么多糧食養(yǎng)活他們。
因為糧食不足,王秉耘聽從了江風的建議,一方面派人到府城去,用眾縣令給他的賄賂購買糧食,另一方面又把手下十營中的三個營留在郡城,另外七個營打散到郡外七縣,讓他們守衛(wèi)縣城的同時,在各處屯田種地,自給自足。
當然,想讓官兵們自給自足,再怎么樣也得等到明年開春。眾人的當務之急是熬過眼下。
…
王秉耘成為高陽郡的土皇帝后,漸漸地自我膨脹起來。現(xiàn)在韓元在他眼中,只不過是個稍有見識的少年而已。他幾乎忘了,他能有今天,原本是因為韓元的一番話。
韓元一直很低調(diào)。他的圈子被拆散后,他開始主動疏遠起曾經(jīng)的好友來。倘有誰邀他參加酒宴或是聚會,他都會竭力推辭。
為了遠離王秉耘的視線,韓元主動請求率兵到外縣。王秉耘沒有多想便同意了。
韓元得到允許后,帶著弟弟韓咸、啞女林妙,小男童許松一起搬到了嘉縣西邊的陵縣。與他同去的,還有手下的八百兵丁。
陵縣原來的縣令恰是王秉耘殺掉的三個人之一。新縣令則是王秉耘啟用的新人,三十歲出頭,名叫張鴻。
張鴻并非陵縣人,又是初做縣令,對縣城各種事務并不熟悉,因而各方面都要仰仗手握兵馬的韓元配合。
韓元樂意配合張鴻,投桃報李,張鴻也在衙門里給韓元的弟弟留了位置。非但如此,他還像嘉縣的江風那樣,給韓家兄弟準備了一套宅院。就這樣,韓元四人在陵縣便安下家來。
當初從大良鎮(zhèn)一起出來的四十多名少年,以馬二憨、韓元、大虎,順子這四人最得王秉耘的信任,如今四人已各領(lǐng)一營兵馬。其他人一部分被任命為副都統(tǒng),另一部分被安排做百夫長、副百夫長,剩下運氣實在不好的,而今的軍職也不低于隊正。
韓元這營的副都統(tǒng)是他在爛桃村時的玩伴,大名叫劉二茂,大家都管他叫二毛。說起來,他的母親和韓元的母親是堂姐妹,他應該叫韓元一聲堂表兄。不過他已經(jīng)習慣了叫韓元韓哥。
二毛一向老實忠厚,對韓元也唯命是從。曾經(jīng)的伙伴們,現(xiàn)在一個個都和韓元疏遠了,只有二毛還跟在他身邊。
…
在荊陽郡一番折騰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西賊忽然離開了南平府,轉(zhuǎn)到東寧府的地界去了。
高陽郡這邊一下子失去了關(guān)于賊人的消息。
這對王秉耘來說倒是好事,至少短期內(nèi),賊人不可能再騷擾南平府,高陽郡自然也是安全的。王秉耘相信,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自己做一定能經(jīng)營好高陽這片地盤,成為一方之霸。
隨著地位的提高,王秉耘的野心也開始萌芽。他看得出,當今世道已隱隱有大亂之兆。這正是他們武人出人頭地的最佳時機。
…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已到了冬季。
楚州地處夏國西南,雖然天氣漸漸轉(zhuǎn)冷,但雪下得很晚,也不深。
不過縱然是這樣,陵縣依然有許多官兵因為受寒而生病。
韓元很心焦。說得好聽一點,這些官兵都是他的弟兄,說難聽點,這些人等于他的財產(chǎn)。
為了讓官兵們平安地度過這個寒冬,韓元一面著手給他們在城里分房子(官兵們之前都住在城外的軍帳里),一面與張鴻商量,給眾人籌集棉衣棉被,柴火糧食。
當然,韓元也試過派人到郡城向王秉耘討要物資。不過王秉耘給他的回復是,讓他和張鴻一起想辦法,理由是郡城殘破,自顧不暇。
王秉耘的話半真半假。
高陽城的確殘破,但物資還是有一些的。只不過對于王秉耘而言,被他留在郡城的這三營兵馬才是他的嫡系,他手頭的物資有限,自然要先照應嫡系人馬。
高陽城中的三營官兵,第一營的都統(tǒng)是大良鎮(zhèn)出來的馬二憨,第二營的都統(tǒng)是郡兵出身的沈忠,第三營的都統(tǒng)則是不久前被提拔的楊詠杏。
王秉耘的想法,韓元其實猜得到,所以他沒有再訴苦,而是和張鴻苦思對策。
雖然過程無比艱難,但在張鴻的竭力配合下,官兵們過冬的物資還是勉強湊夠了。
在韓元的授意下,張鴻將這八百人分配到一百多間無人居住的民房里,差不多八個人住一戶。
因為擔心分發(fā)給士卒的物資會被各哨軍官私扣,韓元幾乎走遍了官兵們居住的地方,一方面給生病的士卒噓寒問暖,另一方面則把過冬的物資親手交到他們手中。
韓元的行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八百士卒們無不對他感激涕零,覺得跟著他很值。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