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接到探子匯報的消息后,形勢緊張,西嵐城的城主張元亦和青元參軍沒有在城內的議事大殿商討事宜,直接同一干將軍在城樓上商量。
城樓上,張元亦和青元參軍站在最前方,兩人身后還站著十幾名將軍,無一例外全都面色凝重。一個個遙遙望著東方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對于雪軍來說,形勢一點都不樂觀,甚至比當初夜軍守城時還不樂觀。
西嵐城的護城河修的很寬,兩岸有二十米距離,橋上修建的是一座石橋。本來按照張元亦的意思毀掉石橋即可阻止夜國大軍進攻,但青元參軍卻想到日后雪軍出兵攻打夜國時還會用到石橋,所以不同意張元亦的意見,畢竟石橋是從雪國西部到夜國邊關最近的一條路。
長長的石橋在不少跟隨許天易逃回來的雪軍將領眼中是一種恐懼的代表,當初他們進攻黃巖關石正是財在一座橋上,所以他們不管看到什么橋都會有種驚懼的感覺。不出意外的是他們和張元亦有著同樣的想法,最好還是把石橋毀掉,那樣短時間里夜軍必定不會過來攻城。
但對毀掉石橋的建議,還有一些將軍不服,他們認為之前是許天易帶兵不利才導致雪軍兩次大敗,他們倒是想見識一下夜軍的真正實力,所以留下石橋有很大作用。
至于張元亦和那青元參軍此刻都不再考慮石橋的事,若夜軍是來攻城,他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部署兵力。
城內有十萬兵力不是一個小數目,夜軍通過橋過來攻城的人數有限,不可能二十萬大軍能在短時間內全都過來,所以真正能在攻城時起到作用的只有少量夜軍,他們不用擔心會同時面對無數夜軍的攻擊。
另外,因為橋面太寬,借助云梯搭橋的方法不太適用,夜軍無法通過其他途徑增多同一時間過橋的士兵人數。
“張元帥,你認為如何才能擋住夜軍的攻勢?”青元參軍隨軍參與過幾次戰爭,對于戰爭的體會比張元亦要深的多,說起話來給人的感覺仿佛此人才是真正的三軍統帥,反倒張元亦像個軍師。
“根據探子匯報的消息,夜軍并未全部出動,恐怕不是要來攻城!”張元亦此人雖然對兵法了解不多,但好歹是一個年過六旬的八階武修,一身閱歷不知道夠常人學個多少年,分析信息的能力自然比一般的人強。
“那依照你的意思,夜軍此來有何目的?”
“依本帥之見,夜軍故意派遣一支軍隊過來只是想探聽一下我們西嵐城內的虛實而已。昨天有不少我們的探子被他們抓去,想必城內的守軍信息已經泄露。”
“不對,若是西嵐關的兵力被他們知曉,夜軍應該大舉攻城才對,為何只派來部分軍隊?”一開始還覺得張元亦的分析有道理的青元參軍轉念又覺得張元亦的說法前后矛盾。
“大人的意思是?”張元亦被青元參軍果斷否定驚的有些糊涂,不清楚對方為什么要否定自己。
“夜軍要是真的想來摸清楚城內的兵力應該大舉攻城才是,為何還要派一支先鋒軍來查探虛實。”可惜青元參軍只是覺得張元亦說的不對,其自己依舊想不到夜軍的來意。一時間,兩人都沉默下來。
與此同時,兩人身后的那些將軍們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緊接著便有一人主動說道:“難道他們是來勸降我軍?”此人或許并未分析過其所說的猜測有多大幾率,只是潛意識覺得有這種可能,但此人說的話卻給其他人帶來巨大沖擊。
“哦,孟將軍,此話怎說?”見一名將軍如此猜測,像是說中自己一直未想通的心事一樣,青元參軍當即神色疑惑地轉過頭。眼神直直地逼視著剛才說話的那位將軍。
青元參軍的舉動引來張元亦與其他將軍的注意,一干等人紛紛看向那名孟將軍。
“末將不知,末將只是隨便說說而已!”結果此人那干脆的回答差點讓其他人驚掉下巴,那臉上凝重到甚至比其他人還要疑惑的神情直接向其他人明白,此人真的只是隨口說說,果然最終只引來眾人鄙夷的目光。
“張元帥覺得孟將軍說的猜測有無道理?”無奈之下,青元參軍又轉過來看向張元亦。
“此事,此事……”張元亦皺著眉頭考慮這種可能,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像,哪有率十萬大軍過來勸降的,逼降還差不多。于是,張元亦又看向其他將軍問道:“不知諸位將軍對此有何看法?”
見張元亦把問題展開,十幾位將軍不敢怠慢,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分析著“勸降”的可能性有多大。
“啟稟元帥,末將覺得夜軍是來查探我軍虛實的可能性最大,”結果一名將軍思來想去又提到之前的那種猜測上。
“李將軍說的很有道理,末將同樣認為夜軍并不是來勸降我等。”接著一名將軍因為自己想不到勸降方面的依據,只好趕快附和一聲,算是給張元亦一個交代,結果由此人帶頭又有幾人隨聲附和。一轉眼,十幾位將軍中已經有一半表示更認可之前的那種可能。
幾人連續表達同樣的意見后,張元亦與青元參軍倒是越發認同他們最初關于夜軍來意的猜測,但實際上兩人還沒得到心目中想要的答案,所以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別的答案。于是,兩人的目光又落在那些還沒發表看法的幾位將軍身上。
幾位將軍有的凝目沉思,有的左右遙望,而最終他們的目光都停在張元亦與那青元參軍身上。
“夜軍要來攻打城關必定會全軍出動,即便到時能參戰的人數不多,但用來震懾我軍也好,可是根據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夜軍似乎還有更多的士兵留守營地。那么依末將看,夜軍來攻城的可能不大。”在張元亦和青元參軍用目光催促下,一名將軍趕快說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夜軍不是來攻城,那就只有勸降和逼降的可能,依末將看夜軍此次調遣二十萬大軍必定不會是來找我軍議和。”緊接著,又有一名將軍發表自己的看法。
兩位將軍一個聲音粗,一個聲音細;一個聲音大,一個聲音小,一前一后還真給張元亦和青元參軍帶來新的看法。把前后兩位將軍的說法連在一起考慮后,兩人接連得到一個結論,夜軍是來逼降。到現在,兩人總算是得到與之前那些將軍們不同的看法,但又未必真是兩人想聽到的。
“張元帥,夜軍為何要來逼降,難道他們不知你們雪國的軍隊現在為青元大國效勞,沒有青元大國的同意,雪軍怎么會對他們歸降,”一轉眼,青元參軍腦海里閃過很多想法,而在其還沒想清楚時,此人已經向張元亦發問。
張元亦自然知道依據雪國的形勢自己應該聽從青元參軍的意思,但此事張元亦本身也不明白。或許正是因為他對形勢清楚,張元亦同樣知道雪軍不可能會對夜軍投降,所以夜軍來勸降或是逼降的行為令其很詫異。
“本帥不知啊,”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張元亦干脆這樣回復青元參軍,而張元亦的回答卻令青元參軍生出更多的疑惑。
雪國的確是受命于青元大國,但青元大國并未實質意義上掌管雪國的軍隊,現在兵權在張元亦手里,青元參軍還指望著張元亦能守住城池。
此刻敵軍來臨之際,青元參軍不能從張元亦手中奪回兵權,但其對張元亦的了解著實不多,若是此人當場叛變,青元參軍覺得那豈不是自討苦吃,只怪之前沒有把兵權籠絡到自己手里,現在想想青元參軍倒是有些后悔,特別是從張元亦身上并未看出那種堅決抵抗的態度,這讓青元參軍很不放心。
話說回來,他們青元大國一開始并沒有掌控雪國兵權,一來是想更加好的利用雪國軍隊;二來,讓雪國能有主動歸屬他們的心態。既然已經認命張元亦為三軍統帥,那青元參軍此刻只能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做為一個參軍,此人對兵法多少還是懂一些,所以很明白現在的處境。情況有些尷尬,青元參軍的臉色幾經變化后才恢復平靜。
“依元帥之見,若是夜軍前來逼降,我軍當如何是好?”此言一出,青元參軍的臉色更是正色不少。
剛才在青元參軍考慮諸多問題時,張元亦則一邊考慮自己該怎么做,一邊觀察青元參軍對其本身的態度。做為一個八階武修,為人處世方面,張元亦的經驗自然不差,很容易看出對方的心事。
“大人還請放心,本帥既然有幸得大人任用,自然會竭盡全力幫助大人抵御強敵,絕不向敵方投誠,”現在是表態的時候,張元亦必須要用一種十分肯定的語氣。至少是現在要用,當然張元亦有其本身的打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