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敵軍來襲,在千里之外,斥候就能打探到。
斥候會通知左邊的趙云部和右邊的黃忠部來支援。
入大青城是迫不得已,入城后就代表要放棄百萬牲畜。
大青城縣令為龍長勇,他還兼任漢軍校尉。他秩和祿都是比兩千石。為彈汗山一帶,最高官員。
龍長勇是河東人,在關羽麾下任過司馬,屢立戰功。是劉凡的嫡系部下。
他又精通算學,在天下學宮學習一年,所以被劉凡委以重任。
丁卯日,劉凡麾大軍至大青城外。
在這之前,趙云的龍驤騎,許褚的陌刀軍,關羽的陰山鐵騎早已經到達彈汗山,防備鮮卑、匈奴。
陰山鐵騎的戰旗為馬踏山河。
龍驤騎的戰旗為龍馬騰云。
這是在草原上赫赫有名的旗幟,胡人見之,就如見到天神一樣。
特別是在此時此地。
陌刀軍沒有旗幟,他們只負責砍人,人人都為戰兵。
陷陣營更是死士,他們眼中只有死,沒有敗。
陌刀軍的名聲雖晚于陰山鐵騎、龍驤騎。但在胡人眼中,已是最可怕的存在。
三戰!每一戰都是以血腥的方式結束戰斗。
長長的陌刀,宛如屠刀,陌刀軍士兵皆是殺神。他們沒有想到什么東西能克制陌刀。
當劉凡率領主力軍到來時,諸胡震驚了。
鑼鼓相望,前后百里。
旌旗遮天,馬嘶驚云。
據說漢軍出兵從未超過五萬,便能戰勝一切敵人。今十萬也不止。
誰敢輕舉妄動?
戊辰日。劉凡麾下鮮卑輔軍到來。
這一日,劉凡使新兵分為部在彈汗山東南和西南。
密布軍陣,說白了,就是虛張聲勢,嚇唬胡人。
下午,劉凡率親衛,登上了彈汗山高峰。
這里建筑了一個寬闊祭壇,不奢華,卻透露著大氣,特別是在這高山之上。
站在祭壇的高臺上,能捕捉到白云,好似真的的溝通天地。
月前田豐得知劉凡要興土木,建筑祭壇,還專門出信件諫過他。
劉凡本來要在高臺上筑宮殿,但看到田豐的信件之后,果斷停止再去伐彈汗山下的木頭。
現在想來,在高臺上建筑一個宮殿,除了莊重外,別無用處。
此時的田豐,已經被劉凡調離朔方,來到劉凡面前。
劉凡派管寧為朔方太守。
管寧先前擔任定襄長史,盡心盡力的輔助張鈞,嚴于律己,愛民如子。
他非常注重威儀,將自己陳明禮讓的學識用在治理州郡上。
張鈞鋼,他柔。使定襄人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定襄一片繁榮之。
另外管寧還是天下學宮的博士。定襄離天下學宮近,管寧處理完政務,隔月便會去天下學宮講學。世人稱“管公”。
定襄長史管寧,云中長史華歆。兩個割席斷交,又惺惺相惜的人,在驃騎府政壇上青出于藍。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
劉凡需要一面就如魏征一樣的萬世人鏡。時時的提醒自己。
秦始皇、漢武帝那么英明神武都會犯糊涂,更何況是他。
“北靠陰山,南臨黃河,天然牧場。吾的戰馬、耕牛,都出于此啊!山河如畫,只是不知何時才能四海承平?”
祭壇所落周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遠方草原上成群牛羊正在啃食著春天的鮮草,遙望此峰就如坐落在一張寬闊的碧毯上,使祭壇更顯得高聳入云,氣勢磅礴。
“公不南下,奈蒼生何?”
田豐向劉凡回道。
這句話說明田豐此時非常認同劉凡。他認為能解救天下蒼生的,只有劉凡。能成就霸業的,只能是劉凡。
以前田豐佩服劉凡的德行,但卻不認為劉凡能成事。
成事者不應該有婦人之仁。
今看來劉凡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亂世之中被拋棄之地,形成一個氣吞山河日月的龐然大物。
田豐太了解劉凡的實力了。
亞圣孟子曾說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劉凡用實踐證明了,民心,即是天道。
“快了。等吾新軍訓練完成之時,便是南下之日。”劉凡滿意的點了點頭,向田豐回道。
這句話說完,劉凡在高臺之上,對劉凡一拜,道:“月前接到子之信件,承蒙啟訓,讓吾放棄在高臺上建筑宮殿。現吾將建筑宮殿之木,分給屋子破爛的百姓。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還請不吝教誨。”
“大將軍折煞田豐了。”田豐連忙扶正劉凡,對劉凡拜道:“明公禮賢下士,夏啟、商湯也不及啊!”
“好!吾文有元浩、文和、公達等,武有云長、公明、漢升等。何愁漢室不興也。”
劉凡握著田豐的雙手說道。
已巳日!
“咚咚咚!”
破曉,戊時一過。大青城北城上鑼鼓齊鳴。
“嗚嗚嗚……”
沉重的號角聲緊接著響起。
大青城西南部和大青城東南部也將漢纛升的高高,遮天旌旗揚起。
南匈奴單于于夫羅,其麾下休屠、赫連、羌族等部首領跟在其身邊。
于夫羅身后還跟著三萬騎兵。位于大青城西方。
中部鮮卑殘部首領位于大青城西北方。他們帶來的兵馬兵不多,小部有百人,多的有千人。
魁頭、彌加、闕機、素利帶著麾下各部首領在大青城東方。
這四位東部大帥也帶了不少兵馬防身。
闕機帶來的兵馬最多,有一萬五千騎。
彌加、素利、魁頭三人分別帶了八千到一萬騎不等。
軻比能帶領麾下慕容、宇文、段部、柯部等部落至大青城東北方。
軻比能已經有了一鮮卑大帥的實力,此行傾巢而出,足足率領三萬鮮卑騎兵。
鮮卑、匈奴加起來也有十幾萬,但他們沒有勇氣去和大漢鐵騎面對。
大青城門開,陰山鐵騎、龍驤騎、陌刀軍、陷陣營相繼從四門走出。
同時,駐扎在大青城周圍漢軍精銳騎兵、騎步兵行動起來。
一隊一隊的鐵騎搖著旌旗,向彈汗山四周挺近。
“前方避退!”
一隊萬余騎兵皆一人雙乘沖向南匈奴軍隊。
沒有含帶殺氣,卻讓于夫羅和其麾下軍隊如臨大敵。
于夫羅知道,漢軍嫌他們靠的彈汗山太近了,要驅趕他們。
可是這里離大青城還有十幾里,他讓全軍放下戰旗,不負弓箭,刀入鞘。
已經表明了他們的誠意。
漢軍這是要開始立威了。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