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凡的正言厲色,在場諸侯心中一凜。
沒有人認(rèn)為劉凡是開玩笑!劉凡的所作所為,他們都略知一二。特別是曹操、孫堅,與劉凡一起作戰(zhàn)過,對劉凡治軍,知之甚清。
劉凡所言,都在“仁義之師”范圍之內(nèi)。他們打的可都是仁義之師的稱號。
心下回營之后,一定要警告麾下,嚴(yán)肅軍紀(jì)。
不然若是被劉凡抓住把柄,不僅面子上不過去,還會牽連一大批兵力,折耗實力。
“仁義之師,行仁義之事,務(wù)仁義之實。盟主之令,吾等謹(jǐn)記,謹(jǐn)行!”
坐在右首的袁紹正身說道。
“嗯!本初言之甚是。”劉凡點了點頭,又對眾人說道:“吾大軍四十余萬兵馬,需要糧草無計。哪位將軍愿總督糧草,供應(yīng)大軍?討董勝利后,記他大功一件。”
糧草關(guān)系到一軍命脈,這可是好差計。
許多人想應(yīng)下,但問題是四十多萬大軍的糧食從哪去征?
“吾弟袁術(shù)為南陽太守,南陽富庶,百姓家有余糧。紹建議袁術(shù)總督糧草,在南陽和江淮征糧草,應(yīng)付諸營。”
袁紹再次對劉凡建議道,他推薦袁術(shù)擔(dān)任運糧重職。
“吾與本初之想,如出一轍。好!吾命南陽太守袁術(shù)總督糧草之事。各營拿出錢財,交付南陽太守。征糧時,不得強征暴斂。征糧后,一定要做到諸營平等,無使有缺!”
劉凡高聲宣布了總督糧草的人選。
劉凡的這一道命令,使眾諸侯意料在外。
毫無疑問,昨日之時,劉凡已和袁術(shù)結(jié)怨。
糧草乃一軍之命脈,軍一日無糧草,則軍心渙散。
現(xiàn)在他們則在心中贊嘆劉凡以德報怨,有君子之度。
“諾!江淮富庶,必能供應(yīng)討董大軍糧草!”
袁術(shù)喜出望外,運送糧草不僅可以賺取各路諸侯的油水,還不用上前線拼殺,保留實力!
等討董過后,他就可以利用威望,一躍成為天下第一諸侯。
同時,袁術(shù)偷偷的望了劉凡一眼,難道他和董卓一樣,向自己示好?
不過袁術(shù)有睚眥之仇必報。心中與劉凡依舊有隙。
就算這一次討董不敢針對劉凡,以后一定會見縫插針。
劉凡點了點頭。
看來袁紹和袁術(shù)現(xiàn)在還沒有決裂。若歷史上二袁同心協(xié)力,匡扶漢室,哪有各路諸侯的事。
劉凡敢用袁術(shù)總督糧草,一則是因為江淮之地是最容易征糧的地方。
二則劉凡想將歷史回歸軌道上,便于掌控。同時,削一下孫堅!
劉凡不怕袁術(shù)跟自己耍陰謀詭計。各路諸侯前來討董,都攜帶有大量的糧草,劉凡也不例外。
袁術(shù)征糧也好,不征也罷。劉凡所帶糧草能用一個半月,完全不需要袁術(shù)所征。
“吾四十多萬大軍討伐逆臣,聲勢浩大,更需一人為先鋒,繞過滎陽,直抵旋門關(guān)。誰能先勝一籌,為吾軍贏得士氣,吾表他爵位。”
劉凡目視下方各路諸侯。
“末將孫堅,愿提麾下兵馬為前部,為盟軍拿下旋門關(guān)。”
孫堅挺身而出,自告奮勇道。
在場之中,孫堅的出身比較卑微的。他的出身跟董卓類似,非世家,乃一富貴之家。
兵圣孫子后裔?
現(xiàn)在孫堅還不敢以此自稱,因為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孫子后裔。
歷史上孫權(quán)稱帝后,為了提高皇室的身份,追溯祖先為兵圣孫子。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董卓與永樂皇太后拉關(guān)系。李唐稱自己為圣人老子后裔。
他們不像世家大族,有族譜以及歷史典故、世任高官為依證。
孫堅在長沙聽說董卓專權(quán)朝政,橫行跋扈,肆意妄為后。拊膺長嘆:“當(dāng)年張溫若聽吾言,朝廷哪有今日之劫?”
孫堅、董卓和陶謙一起在張溫麾下任事過。孫堅有眼見,早就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孫堅也不是簡單的忠臣?
他的野心已經(jīng)完全暴露了。因為在討董之前,孫堅做了兩件大事。
一為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使王睿。若不然,也不會有劉表“單騎入荊”。
二是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咨。張咨是繼羊續(xù)之后的南陽太守。
王睿和徐晃一起討過南陽黃巾。也和孫堅一起,擊滅區(qū)星叛亂。
逼死王睿,也僅僅是因為孫堅與王睿有過口角之爭。孫堅詐王睿,攻下城,致使荊州刺使吞金而死。
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可以看出他與袁術(shù)有勾結(jié)。殺了張咨后,袁術(shù)就表孫堅為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太守。可是董卓不同意。袁術(shù)趁機自領(lǐng)南陽太守。
孫堅殺張咨,是為了取得糧草,擅自捏造罪名將其誘殺!
種種跡象表明,孫堅不僅是江東猛虎,也心有猛虎。
所以,別看孫堅是十八路諸侯之一,長沙太守。各路諸侯都很排斥孫堅。以至于孫堅只能用向袁術(shù)靠攏,尋求庇護(hù)。長沙離洛陽太遠(yuǎn),孫堅的糧草只能依靠袁術(shù)。
孫堅爭奪先鋒,是想證明自己,也想在天下打出威望。
亂世,英雄拼搏!高祖一卑微之人成大事!他們怎不敢拼?
“文臺勇烈,可擔(dān)此任!”
劉凡同意孫堅為先鋒。
“謝盟主!”
孫堅拜謝。
“其余諸部各自分散,攻破董卓所占小縣,向西進(jìn)軍,一旦有大戰(zhàn),立刻匯集,先定滎陽,再定成皋,等文臺拿下旋門關(guān)后,四十萬大軍直逼虎牢關(guān),大計成矣!”
劉凡正色向各路諸侯說道:“文臺今日便先行攻取旋門關(guān)。諸位將軍且回營帳各自布置,三日之后,便是吾等進(jìn)軍之日。”
“諾!”
十七路諸侯拱手領(lǐng)命。
“吾等是誅亂除暴的義兵,非恃強凌弱的驕兵。義兵所向無敵,驕兵必自取滅亡。軍令如山,爾等謹(jǐn)記!”
劉凡目光嚴(yán)肅,再次強調(diào)。
各路諸侯知曉劉凡所言何意。心中各有算計。
……
袁紹大營。黃昏一過,兵士掌燈。
除了巡邏的士兵外,其余皆入營寨休息。
但是在主將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吾與孟德相識多年。卻很少與今日一樣,兩人推杯而飲,憶當(dāng)年與孟德一起密會黨人,抵抗宦官。也算是生死之交啊!”
袁紹的對面坐著一個其貌不揚的男子,可不正是曹操?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