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沿海岸線北上
在黃河南岸裝模做樣的杜滸和陳龍復,就在河邊大規模的收集木材打造渡過的船只和浮橋,聲勢搞得很大,但是身后軍營中的士兵們正在享受假期。
肅清中路的各地元朝殘余勢力,也把他們累壞了,和大規模的攻城戰集團會戰不同,這些都是散落在鄉野之中,三五成群多則幾十人的元朝潰軍。
他們早就吃過宋軍大部隊的厲害,戰敗之后找不到出路,于是散落在荒郊野嶺,靠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為生,為禍方圓幾十里之內的普通百姓。可是想要抓他們確實很難,他們機警異常不在同一個地方久留,殲滅一支小隊,往往要提前在四面合圍步下人馬,才能夠一網打盡。
“報告將軍,河對岸傳來密報,元軍南下的所有大軍嗎,突然停止行軍,然后掉頭返回大都方向去了!”
“是嗎?陳將軍那里通知了嗎?”
“這份密報就是從陳將軍那里轉過來的,陳將軍已經率軍在來這里的路上!”
“嗯,速去傳令,擊鼓升帳!”
杜滸有點詫異,難道是自己手下表演的不夠完美?被元軍識破了,不過不對呀,忽必烈才走了一半,不可能識破這邊的計策!別說是忽必烈,就是自己的手下,大多數的將軍都不知道,在這里這么忙活準備只是個幌子,只是為了減輕趙天佑那里的壓力。
對于趙天佑十萬人馬的安危他并不擔心,趙天佑的算無遺策加上南海艦隊這個強大的彈藥庫,不管是哪路元軍,都不能夠阻擋他行軍的腳步,拿下元大都只是時間問題。
自己的隊伍吸引忽必烈,就是為了爭取時間,等忽必烈發現大都的危機之后,就是立刻率軍返回都來不及。那時候為什么趙將軍不叫我緊跟著渡過黃河,從前后夾擊忽必烈的隊伍,那樣豈不是更容易一些?
杜滸想的不錯,本來是疑兵之計,到最后虛晃一槍弄假成真,就是諸葛孔明也沒這個本事吧!那么趙將軍制定的計劃還是不完美,平日里說的一定要靈活應對,根據變化來調整思路的話,趙將軍可是老掛在嘴邊,所以他擊鼓升帳要和眾人商討這個問題。
現在成長起來的中低級將領,八成是從講武堂學員中涌現出來的,根據眼前的實際情況下判斷,是趙天佑教給他們在領軍打仗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
每一個上級指派的任務,都是跟目前了解的信息制定出來,具有時效的前瞻性,可是如果你是負責執行的指揮官,就要有結合戰場上瞬息變化的情況,來調整自身作戰方案的能力。
當然這也有是有限制的,好比我讓你西山守水庫,你突然想到敵人可能到南山燒樹林,那么你就放棄西山水庫,轉而去防守南山樹林,這樣的做法就有點生硬了。
首先需要保證的是你自身任務的目標是否有了偏差,如果發現了不對頭要及時上報上級,根據反饋回來的情況再來調整自己任務。這批人在一起開會,真的在初期都是仔細傾聽,把問題都弄明白了,才會思索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杜滸在其中同樣的學到很多受益匪淺。
“各位,趙將軍十萬軍力,海邊上有南海艦隊一路相隨,除了保障彈藥供應之外,也等于是一座移動的退路,只要碰到困境,趙將軍什么時候都能夠從海上撤走。
但是忽必烈這次調集了四五十萬兵力,本來的目標是咱們,在兩岸來一場大會戰,但是現在已經全部返身而回,我們應該繼續執行任務去陜西,還是趁機渡河,和趙將軍來一次前后夾擊。”
其是杜滸講述這些話的時候,誰都能聽出來,他早就想好了決定要渡河北上,他在會議上講出來希望大家都說一說,可不是說讓這些人都舉手通過,而是想聽聽不同的意見。
這樣的會議早就形成了習慣,一致通過沒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并不見得全都是好事,可是今天杜滸說完了之后,沒有一個人表示不同的觀點。
“杜將軍,支持您做的決定,立刻強度黃河,吸引忽必烈的大軍注意,哪怕是能夠讓他分出一部分兵力,都是大功一件!”
杜滸點點頭又問道:“為何?”
“根據我的分析,趙將軍此次沿海邊北上,其意必是突襲大都,然后封堵元軍逃回蒙古高原的通道,要比我們西去陜西要重要的多。”
“嗯,然后呢?”
說話的將軍臉上突然一紅,然后接著道:“我說實話吧,能夠和趙將軍一起大戰忽必烈,把前朝百年之間失去的土地全都奪回,就是死在北上的途中,我也認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哈哈,吼吼!”
滿堂幾十名中低級將領一哄笑,不過這名將軍說出的也是他們的心聲,這場戰役可以說是百年難遇,今生不可能再碰到第二次。作為一名戰士一名將領,能夠親身參加的話,真的是一件在兒孫滿堂之時,也可以拿出來炫耀一番的事跡。
“好,傳我命令,加速準備渡船和浮橋,另外通知對岸的義軍,我們三日后渡河!”
陳龍復領十萬大軍來會和,那意思更不用說了,都是放下西去的任務,渡河北上參加這場絕世之戰,就是趙天佑想要責罰,他們倆也要硬著脖子去抗。
這時候趙天佑領軍剛剛拿下青州,稍事休整之后準備繼續北上,一旦宋軍進入大興府疆域,距離元大都不過三百余里路,幾乎是騎兵全力沖擊一天就能殺到元大都的城下。
不過到了這里趙天佑已經算是孤軍深入了,雖然這里的地界以前屬于宋朝,但是金遼兩國占據已經一百多年,元朝得勢之后也有了幾十年。在一些村鎮集市,已經是有以前的金人、遼人加上蒙漢族人混居的情形,宋軍的到來引起的反響并不是很強烈,甚至角落中也有很敵意的眼神。
霸州牧是漢官胡寶福,手下有八千蒙漢混雜的州軍騎兵,宋軍沿海沿線一路北行的消息他早就知道,只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從自己眼前經過。
在中路有幾十萬蒙古大軍正在趕來,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做了一個富貴險中求的決定,親率八千州府騎兵,前去阻截趙天佑的十萬大軍。
本書來自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