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好!”
這一見劉和奮勇沖殺而來,公孫明不單不怒,反倒是暗喜不已,沒旁的,若是劉和就這么降了,要?dú)⑵洌須得背上個殺降的惡名,且有可能造成幽州民心之激烈動蕩,畢竟劉家父子在幽州民間的聲望實(shí)在是太高了些,而今么,劉和既是決意求死,公孫明自是樂得成全其一把。
“殺!”
劉和本就一文士而已,雖也有些武藝,可說來也就只有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點(diǎn)罷了,此際縱使都已是含怒出手了,可其所刺出的槍勢卻既不快,也不威猛,破綻更是多得令人啼笑皆非。
“鐺、噗嗤!”
彼此既然無法共存,公孫明自然不會有甚惻隱之心,瞧清了劉和的槍勢之后,也自沒啥客氣可言,只一槍便格飛了劉和的長槍,順勢一個借力打力,雙臂猛然一送,鋒利的槍尖便已急速捅穿了劉和的胸膛,再一甩,倒霉的劉和便已慘嚎著飛上了半空,人都沒落地呢,便已沒了聲息。
“傳令下去:各部盡快打掃戰(zhàn)場,全力收攏戰(zhàn)俘!”
殺劉和這等弱雞,實(shí)在沒啥快感可言,公孫明甚至懶得朝其尸體看上一眼,一擺手中的長槍,緊著便下了道將令,旋即便聽號角聲連天震響中,原本整齊列陣的近兩萬渤海軍將士立馬奔行而出,與高速沖來的趙云所部合力將早沒了斗志可言的劉家軍殘部全都繳了械,押解著便往方城方向而去了……
“報,稟主公,張燕率六萬大軍正高速向我軍沖來,距此已不足四里了!”
隨著劉和的被斬,原本就難稱激烈的戰(zhàn)斗很快便告了個終了,劉家軍四萬兵馬除了近萬將士逃散得不知所蹤外,戰(zhàn)損兩千不到,被俘者多達(dá)兩萬八千之巨,這無疑是個輝煌之勝利,然則就在公孫明集合好隊(duì)伍,準(zhǔn)備收兵趕回方城之際,卻見一騎游哨匆匆策馬趕了來,給公孫明帶來了道緊急軍情。
“全軍止步,就地列陣!”
盡管心中認(rèn)定張燕此來應(yīng)無惡意,然則本著“防人之心不可無”之原則,公孫明還是下達(dá)了緊急列陣之將令,旋即便聽鼓號聲驟然大響中,原本迤邐而行的近四萬渤海軍將士很快便以中軍為基準(zhǔn),飛速地向兩翼拉開。
“全軍止步,列陣,列陣!”
就在渤海軍列陣方畢不多久,煙塵滾滾中,大批的黑山軍已在張燕的統(tǒng)領(lǐng)下趕到了近前,這一見渤海軍當(dāng)?shù)罃[開了防御陣型,張燕也自不敢再往前沖,一揮手,緊著便下了道將令。
“張叔遠(yuǎn)道來助,小侄感激不盡啊,只是您來晚了一步,小侄可是都已吃干抹凈了的,沒能給張叔留口湯,皆小侄之過也。”
張燕所率的這六萬大軍明顯便是其主力部隊(duì),布陣的速度也自奇快,盡管其陣型算不得太嚴(yán)整,可軍伍中的煞氣卻是濃得驚人,足可見這支部隊(duì)的戰(zhàn)斗力并不弱,然則公孫明卻根本不曾在意,策馬便漫不經(jīng)心地往前走,甚至連得勝鉤上的長槍都不曾取下,口中更是笑呵呵地打趣了張燕一把。
“哈哈……賢侄還真是不客氣,倒叫為叔白擔(dān)心了一場,那劉和可曾拿下?”
公孫明猜測得沒錯,張燕確實(shí)是擔(dān)心公孫明所部以四萬對四萬會有所閃失,這才特意率主力趕來增援的,卻萬萬沒想到公孫明居然如此快便將劉和所部拿下了,心驚之余,欽佩之情也自不免便就此大起了。
“好叫張叔得知,那劉和自感罪孽深重,無顏見幽州父老,已自行了結(jié)了,可惜啊,小侄本還想勸其去御史臺自首的,話都沒來得及說完,那廝便已自尋了死路,可嘆,可悲啊。”
陣斬劉和雖是事實(shí),又是當(dāng)眾所為,然則公孫明卻不打算親口認(rèn)了這筆賬,而是惡意滿滿地便給劉和扣上了個畏罪自盡的帽子。
“唉,是可惜了,此間事已了,為叔就先走一步了,回頭再與賢侄把酒言歡則個。”
明知道公孫明此言必然不實(shí),然則張燕卻并不打算去刨根問底,附和著感慨了一句之后,便即率部先行掉頭撤離了,一炷香之后,公孫明也自率本部兵馬押解著眾多戰(zhàn)俘往方城大營撤了去……
得知公孫明與張燕聯(lián)手設(shè)伏全殲了劉和所部,袁紹震怒不已,昭告天下,言稱公孫明忤逆不道,擅殺朝廷重臣,以下犯上,罪無可恕,并向漢庭狀告公孫明,號召天下群雄共討之,然則沒等天下群雄對此事作出反應(yīng),公孫明也緊急發(fā)檄文昭告天下,言稱劉和勾結(jié)袁紹,妄圖獻(xiàn)幽州予袁賊以換富貴,乃幽州人氏之公敵,本就在誅除之列,只是念其能幡然悔悟,自盡以謝幽州百萬民眾,特免其一家老少之死罪,與此同時,也自上本漢庭,一方面大肆為手下將士請爵請官,一邊還沒忘狀告袁紹屢次進(jìn)犯幽州,殺死殺傷幽州軍民無算之惡行,說是朝廷若不出面嚴(yán)懲卑鄙無恥之袁賊,百萬幽州民眾必將聯(lián)名請?jiān)冈圃啤?br />
公孫明與袁紹互噴口水,鬧騰得可謂是歡快無比,雙方的檄文你一封我一封地連發(fā)個不休,可也就只限于口頭官司罷了,雙方顯然都無意在短時間里再度兵戎相見,至于天下群雄么,也都只是看個熱鬧,鮮少有人會傻到參與其中的,唯有曹操卻是頭疼了起來,沒旁的,漢庭如今就掌控在他手中,若是不能就公孫明與袁紹之間的口水官司拿出個令人信服的判決來,漢庭的威嚴(yán)可就真要掃地了去,問題是那兩家都是豪雄,根本不是他曹操所能指揮得動的,要想讓兩造到許都對質(zhì)么,那根本就是沒可能的事兒,偏偏判決書還得他來下,當(dāng)真攪得曹操的偏頭疼舊疾竟是又連犯了幾回。
怎么辦,涼拌唄,曹操不得已之下,也只能以漢獻(xiàn)帝的名義下了道詔書,詔令袁紹與公孫明一起到朝中對質(zhì),對此,袁紹表示境內(nèi)黑山賊猖獗,地方綏靖吃緊,暫時脫不得身,而公孫明則更是干脆,直接上本言稱要為慘死在袁紹屠刀下的先父守孝三年,須臾離開不得,如此一來,曹操也就找到了理由,稱劉和一案撲朔迷離,當(dāng)?shù)米屑?xì)調(diào)查,留待真相大白之后再行定奪,就這么著,一場鬧劇般的口水官司便已是不了了之了去,誰都沒輸,誰都沒贏,也就只倒霉了劉和一人,連死了都沒能得個安寧……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