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五日,姬溪每日上朝,而后便在宮中陪著小皇帝讀書習武,晚上便回府睡覺,生活挺規律的。
而姬月姬淵等人,卻已經一連五日沒有回府了,顯然一直呆在貂蟬的住所,姬溪覺得,看來自己的家又要多一位成員,而對這位成員,說實話,姬溪的心里還是有些復雜的,他既敬佩于那個女人為愛不惜一切的勇氣,又對她的過往心存芥蒂。
雖然復雜,但姬溪仍是不打算過問,姬淵大了,他有權利抉擇自己的生活。
這晚,姬溪正在書房中著書,姬月推門進來,開口就對姬溪說:“我本意將貂蟬明媒正娶過來,但是她死活不同意,只答應做云虎的如夫人,而將正室的位子留下來,我答應了。”
姬溪放下筆,想了想,而后說:“很識大體,甚好。”
姬月又說:“雖然是如夫人,但也不能怠慢,而且,她現在的身份地位不大好辦,所以,我已經請蔡邕收她做義女,但這還不夠,你再去給他請個封號,讓她做公主。”
姬溪咧了咧嘴,雖然知道此事有些難度,可也能理解姬月的苦心,是以爽快的答應下來,說明日朝堂上就那這件事情定下來。
姬月滿意的點頭,繼續道:“事情抓緊辦,貂蟬的身子再過半個月就差不多了,所以,便選在臘月二十八完婚吧,另外,呂春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了,我已經和呂春和蔡先生商量好了,同一天辦。你有意見嗎?”
姬溪笑了,說:“你都安排好了,我哪還敢有什么意見?”
姬月哼了一聲,說:“沒意見最好,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
得,這么硬邦邦的幾句話說完,姬月轉頭就走,這給姬溪一種她是來傳達命令的感覺。
姬溪會心一笑,搖搖頭,繼續寫書。
《陸九淵集》已經寫完了,姬溪現在在寫的是《傳習錄》,這個默寫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姬溪對心學的理解愈加的深厚,姬溪相信,這種深厚的理解對自己日后一定會有難以想象的幫助,所以,姬溪對這個默寫的過程越來越多熱衷。
一夜無話,第二日的朝堂上,姬溪在白關門七嘴八舌的討論了些政事后,少見的站了出來,揚聲道:“有女貂蟬,昔日為除董卓,支身入郿鄔,巧施良謀,終至董卓呂布反目,乃至董卓被呂布所殺。今日關中乃至天下之局面,此女居功至偉,故,臣奏請陛下,表其功績,封安平公主,以慰其勞。”
姬溪話畢,反對的聲音不出意料的出現了。只見太尉趙謙出列,說:“貂蟬雖有功勞,但公主之位,何等尊貴,只怕她還擔當不起。另外,誅殺董卓,首功當為王司徒與呂將軍,故,臣奏請王允官復原職,召呂布回來聽命。”
有一件事情困惑了姬溪很長時間,那就是:這些人明明知道當今關中的兵權全在他姬溪的手中,不客氣的說,他姬溪只需要輕輕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死,但,偏偏還是有許多人對這個事實置若罔聞,似乎在他們的眼中,他姬溪就只是個衛尉,位列九卿,僅此而已。
姬溪思考了很長時間,后來終于想通了:這些人,不是看不到姬溪手中的生殺大權,而是不在乎,他們根本就不怕死,在他們的心中,最寶貴的東西是忠誠、正義、真理、克己、堅毅,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包括他們的身家性命。
也許是地位權利已經今非昔比,姬溪想通了這些在以往絕對想不通的道理。猶記得當初董卓在時,同樣有很多人飛蛾撲火,公然違逆董卓,而后,被董卓殘忍的殺害,當時的姬溪,滿腦袋想的,不過是那些人的愚蠢而已。
而現在,姬溪對自己當初的想法有些羞愧,然而令他欣慰的是:經過了桓靈二帝時期的十常侍之亂,經過了何進之亂,再經過了董卓之亂,這樣的人還沒有死絕,一個國家,需要這樣的人。
現在的姬溪,對這樣的人很敬重,而這敬重,也是他與董卓最大的不同。
悲哀的是,姬溪的敬重無法表現出來,因為他自己深刻的知曉,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也注定與這些人站不到一起去。
姬溪清楚自己以前做了什么,他卑鄙陰毒的形象早已天下皆知,而自他清明門前殘殺了數百百姓開始,他更是站在了整個天下所有文人士子的對立面,他的一生,將注定被無數人口誅筆伐,而他,卻沒有辯解的機會。
因為敬重,所以姬溪不愿意殺他們,而除了敬重,姬溪也知道這些人不到萬不得已,是殺不得的。一來,這些人都是大儒,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殺了必然生亂,二來,這些人具都身在要職,這些人在董卓眼里似乎可有可無,但在姬溪眼里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客觀的說,他們這些人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專家,他們數十年摸爬滾打過來,經驗自然不必多說,而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這些人,他們每一個,都是國家的寶貝。
所以,對這些人,姬溪采取的措施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動用自己手中的軍權,在朝堂上,自己就是衛尉,九卿之一。
姬溪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的呂春,得到了呂春極大的贊賞和肯定,而后,他立刻活動了起來,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在朝堂上聚集起了一方勢力,成為了姬溪的后盾。當然,之所以能這么快,還是得益于姬溪的軍權,也當然,呂春聚集起來的,都是些趨力附勢之徒,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于是乎,朝堂上自然的出現了三股勢力,其一股,以太尉趙謙、光祿勛淳于嘉、太仆趙岐為首,聚集了二十多位大小官員,行事激進,經常正面與姬溪對撞;第二股,以少府呂春、大司農華歆為首,也聚集了二十多位大小官員,成為了姬溪的后援團;而第三股,以司徒蔡邕,司空種拂為首,他們只是實事求是的做事情,極少參與到另兩股勢力的抗爭之中,而只要他們開始參與了,那么他們所支持的一方必然能勝,姬溪也左右不了,當然,這還是姬溪不愿意動用軍權的緣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