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知道這事肯定瞞不過何太后,如實說道:“此前臣回鏢局之時,此僚正縱兵在臣鏢局內殺人搶劫,我鏢局上下六十余口全部死于亂兵之手,隨后臣殺了那些亂兵,沒想到把淳于瓊給招來了,我二人一番大戰,此人被我刺穿肩窩,在眾軍士保護下逃走。臣之所以選右校動手,可不僅僅是報私仇!”
“公私兼顧罷了!”何太后笑了笑,隨后正色道:“好,明日早朝你據實彈劾淳于瓊,哀家自會讓陛下下旨奪了淳于瓊的兵權,由你接管,調西園右校兵馬入宮中充作禁衛!”
劉成忙到:“不可!”
何太后詫異:“為何?”
“太后,此事不可通過朝堂來解決,那袁家四世三公,在朝野勢力太大,若臣公然彈劾淳于瓊,袁家在朝堂上的勢力定然不會答應,畢竟臣乃是當事人,沒有說服力。且董卓正愁無法插手洛陽諸軍事,他就算支持臣彈劾淳于瓊,恐也會不支持由臣來統領右校兵馬。此事只能由陛下下旨,圣旨不經過群臣商議直接交到臣手上,方可成功!”
“······嗯,有道理!”何太后思慮片刻后點點頭,猶豫了一下,又問道:“劉卿,你說若哀家讓陛下下旨調皇甫嵩率軍返回洛陽如何?”
劉成心中震驚,何太后竟然跟他這個才認識不到一天的人商議這等軍國大事,他不認為何太后是對他極度信任,只能說明何太后此時真的是無人可用,無人可以托付大事。他急忙拱手道:“太后,此時萬萬不可調皇甫嵩率軍班師,西征大軍雖然擊破了王國叛軍,王國也被韓遂、馬騰等人廢除首領地位,但叛軍勢力猶在,韓遂、馬騰等人擁兵十萬余人,且羌人勢力也不服我漢人統治,蠢蠢欲動多時,倘若關中沒有皇甫將軍鎮守,必然亂成一鍋粥啊!”
“再者,此事關系重大,向皇甫嵩下詔必然要通過朝堂諸大臣,董卓定然不會答應,朝中其他大臣多半也不會同意;皇甫嵩出身將門世家,極重規矩,陛下若不通過朝中大臣下詔,則與典章制度不符,皇甫嵩定然不會奉詔,白白損了帝王威嚴!”
何太后聽了劉成的一番分析之后同意了:“劉成,哀家同意你的想法,把淳于瓊拉下馬,由你來統領西園右校兵馬,不過······哀家要派潘隱做你的司馬,你可愿意?”
潘隱?就是那個宣旨的太監?劉成心里閃現引他入宮的太監,潘隱一個太監哪里懂治軍,何太后讓潘隱給他做軍司馬只不過是起到監視作用罷了,他也不在意,拱手道:“一切由太后定奪!”
“來人,去請皇帝過來!”何太后此時也顧不得了,直接派人去叫劉辯。她又對劉成說道:“你既然要領兵,穿這身常服缺少點殺伐之氣!來人,帶劉將軍去武庫中挑選一套戰甲和兵器!”
“是,太后娘娘!”一個中年太監答應,對劉成一甩拂塵:“劉將軍,請跟咱家來!”
“多謝太后!”劉成向何太后行禮后跟著中年太監走了。
在前往武庫的途中,中年太監不時打量著劉成,這太監剛才聽到了劉成跟何太后的全部對話,知道劉成只怕要發達了,他觀察了劉成一陣,似乎下了一個決定,對劉成拱手道:“劉將軍,咱家趙淳,陛下、太后都對將軍信任有加,如今又擔任要職,肯定要平步青云了,日后還要請將軍多家照拂了!”
“哦?趙公公和潘隱都是太后身邊的人,你這是?”劉成對趙淳突然說出這么一番話很是疑惑。
趙淳見左右無人,連忙對劉成拱手道:“潘隱從前就跟何進關系不清不楚,又與我等不是一路人,外臣們要清除宦官勢力也找不到他頭上。實不相瞞,咱家是中常侍趙忠的幼弟,外臣對我們這些宦官恨之入骨,昨日家兄已遭袁紹等人毒手,只怕他們很快就會清算到咱家頭上,太后如今自身難保,只怕護不住咱家,咱家實在走投無路,還請將軍垂憐一二,護我周全,日后趙某必以此殘軀唯大人之命是從!”
“趙公公言重了,這亂世就要來了,咱們互相照拂吧!”劉成略作思量就答應了,伸手扶住趙淳,趙忠是趙淳的長兄這個消息不難核實,趙淳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說謊。
武庫在北宮的東北角,武庫的北面是太倉,昨夜宮變只發生在南宮,北宮并未受到波及。
“奉太后口諭,特賜劉大人一套戰甲和兵器,開門!”趙淳對守門的幾個甲士揮揮手大聲喝道。
“是!”一個甲士拿出鑰匙打開了藏兵閣的大門。
趙淳和看守們都留在了外面,只由劉成一個人進武庫挑選。
武庫內很整潔,看來經常有人打掃,此時皇權猶在,太監宮女們自然不敢懈怠,每日打掃是必不可少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