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見官吏們正要把收上來的答卷分給考評大儒們,他立即伸手道:“慢!”
所有人都是一愣,蔡邕立即拱手問道:“不知司空大人還有何吩咐?”
劉成道:“把所有答卷上學子的姓名封住,等考評完畢才能揭開,向所有人公布哪些學子通過考評!”
劉辨笑道:“皇叔這個提議好,這樣才公平嘛,畢竟頭三名是要被封官的,事關學子們的前途,謹慎一些才好!”
“啪啪啪啪······”外面看熱鬧的百姓們都大聲叫好,紛紛鼓掌。在官宦們面前,老百姓們從來就不會得到公平的對待,如今劉成的提議似乎已經打開了一道缺口,這些學子當中有世家的、有寒門的,也有平民百姓的子弟,而這個時代的人普遍都比較看重家世出身,寒門和平民子弟無論在什么時候受到的重視程度都遠遠低于世家子弟。
蔡邕略作思索便拱手道:“司空大人這個提議好,陛下言之有理!來人,把答卷上的姓名用紙條遮擋!”
這些學子們所用答卷其實都是小號的竹簡,不僅比正常竹簡小,而且材質也差了一些,竹片也要薄得多,主要是因為這玩意是一次性消耗品,就跟后世小學生的作業本和練習本一樣,自然不可能讓小學生們用宣紙當作業本,那太浪費了。
在蔡邕的吩咐下,一些小吏們立即拿來紙條和漿糊把一卷卷竹簡上的姓名封住,再在蔡邕的吩咐下把竹簡分給二十四位大儒們考評。
這種考評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更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能不能通過考評,全看閱卷大儒認不認可。
每個大儒閱卷十二份,根本花不了多少時間,只短短一刻鐘的時間,結果就出來了,閱卷大儒們把沒有通過考評的答卷放一邊由小吏們收走。
第一輪考評,經過統計,通過的學子人數有一百五十六人,也就說被淘汰的學子人數達到一半。
在蔡邕把通過的學子們的姓名通報了一遍,然后讓沒有念到姓名的學子離開考場,可以留在外圍做觀眾。
蔡邕把其中公認的寫的最好的一篇當中朗誦了一遍,獲得了一致好評。
接下來又連續進行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而第五輪結束之后,還留在考場上的學子只剩下八個。
蔡邕還要在從箱子里抽取考題,劉成站起來舉起手阻止了他,然后對劉辨拱手道:“陛下,頭三名是要被封官的,臣以為從現在開始,考題不能再是吟詩作賦之類的,才學固然重要,但也要活學活用,你詩賦作得再好,不會為官、不會為臣之道、不會替治下百姓謀福祉,你學問再好都是白搭!接下來,臣建議出最后一道做賦的題,四人通過,四人淘汰,剩下的四人由陛下和臣來考核,題目不能再是吟詩作賦,必須與為官施政之道有關,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劉辨也覺得劉成說得很有道理,既然是要官的,考題就不能全部都是作詩作賦的題目,必須要與為官施政有關,于是同意道:“好,皇叔的提議深得朕心,就這么辦吧!對了,朕剛才出的一道題也是做賦的,就用這道理作為最后一道做賦題吧!”
“諾!”蔡邕答應,從考題箱中取出劉辨寫的那道題,打開念道:“托物言志!”
有小吏當即高聲喊道:“八進四,這是最后一道作詩作賦的題,請聽題——托物言志!”
意思很明確,也就是要求學子們通過描寫一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剩下的八個學子聽了之后開始思索,要描寫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呢?有人想到梅花,有人想到了玫瑰,有人想到青松。
八個學子當中有一人皺著眉頭思索,突然看見皇帝劉辨身旁的矮幾上放著一個鳥籠,鳥籠里關著一只鸚鵡,頓時眼睛一亮,略作思索便潑墨揮毫。
還有一學子看見劉成身邊蹲著一只身形龐大、威猛的犬,臉色變幻幾次,當即奮筆疾書。
卻也有一學子看見池塘里的荷花,馬上有了主意,拿起毛筆就一揮而就。
沒多大一會兒工夫,八個學子就做完了題,蔡邕立即命人前去收考卷,并封上姓名。從第一個考官開始,每一卷考卷都依次傳看下去,看完開卷的考官把答案的題目寫下來,等八個考卷都在考官們手里傳看了一遍,考官們就對這些答案進行排名,后四名當然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