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10章 鬼使神差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頭頂上的電話響起來的時候,衛少龍先是一愣,不過就遲疑了半秒鐘,隨后就一把拔出話筒。

    “司令艦橋,我是艦長。”

    幾秒鐘后,衛少龍“砰”的一下又把話筒插了回去,一句多余的廢話都沒有說。

    “右滿舵,全功率推進,航向030!”

    沒等舵手反應過來,他已經離開了艦長的位置,接住士官長遞來的望遠鏡,朝左側露臺走去。

    在他來到露臺上的時候,“攀枝花”號已經在全速轉向。

    外面,操作高倍警戒望遠鏡的瞭望員在見到艦長后,明顯被嚇了一跳,而且不知道是否應該把望遠鏡讓給艦長。

    沒啥好奇怪的,在戰斗的時候被分配到室外的,肯定是剛上艦的新兵。

    如果近處存在威脅,還可以在旁邊的環形軌道上安裝一挺13毫米重機槍,并增加一個機槍小組。

    衛少龍沒理會那名新兵,在出來之后,他朝后方機庫上的那門機關炮看了過去。

    那可不是一般的機關炮,那是一門采用加特林原理,有7根30毫米炮管,最達射速高達每分鐘4200發的近防速射炮。

    這門采購價格高達1500萬金元的速射炮,其頭號價值就是用來攔截反艦導彈!

    追溯的話,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的后期,帝國海軍就投入大量資金,研究外能源驅動的轉管機關炮。

    可惜的是,到大戰結束,都沒能取得實質性的研究成果。

    此后,進入到噴氣時代,防空導彈取代高射炮,在大戰中表現突出的小口徑高射炮首先遭到淘汰。

    原因無二,射程太近與射高太低,根本就沒法用來攔截噴氣式戰斗機。

    在戰后的30年里,除了能用來支援地面部隊,以及在對付小型艦艇的時候還有一些價值的大口徑高平兩用炮之外,幾乎所有高射炮都被防空導彈取代,海軍也沒再研制小口徑高射炮。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8年之前,發生在南夕落洋上的那場戰爭。

    當時,布蘭皇家海軍最為新銳的,滿載排水量達到4100噸,42型驅逐艦的首艦“謝菲爾德”號,竟然被一枚全重不到700千克,戰斗部的裝藥量只有70多千克的“飛魚”導彈送到海底!

    消息傳來之時,帝國海軍上下是一片嘩然。

    不過,也只是一片嘩然。

    在深入調查后,帝國海軍才知道,事發的時候,“謝菲爾德”號上的對空搜索警戒雷達處于關閉狀態,原因是,雷達發出的電磁波會干擾衛星通信,而該艦當時正在用衛星天線接受來自后方的信息。

    此外,為了控制排水量,這種戰艦的上層建筑物竟然用的是極易燃燒的鋁合金!

    結果就是,在被導彈擊中前,別說是開火攔截,甚至沒來得及發射干擾彈。

    根據戰后做的測試,42型驅逐艦的雷達干擾彈能夠對“飛魚”產生影響,比如讓導彈脫靶。

    幾天后的另外一場戰斗,布蘭皇家海軍就成功干擾了一枚射向航母的“飛魚”導彈。

    此外,還有損管不力的因素。比如在被導彈擊中后,艦長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下達啟動滅火系統!

    這么多的巧合,“謝菲爾德”號不沉才是怪事。

    從“謝菲爾德”號身上,帝國海軍得出的結論就是,把戰艦造得更大一些,避免讓電子設備產生相互干擾。

    此后,帝國海軍驅逐艦的噸位是扶搖直上,發展到現在,都接近1萬噸了!

    如果有一種能夠攔截導彈的手段,那就完美了。

    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帝國海軍翻出了已經塵封30多年的轉管機關炮,并重新投資開始研制。

    只是,初期研制投入并不是很大。

    不要忘了,波伊戰爭才結束5年,帝國還處于戰略收縮階段,首先遭到削減的就是帝國海軍。

    不過,這種局面也就持續了幾年。

    4年之前,“昭通”號在波斯灣遭到“飛魚”導彈攻擊之后,帝國海軍立即認識到了硬殺傷攔截手段的重要性。

    關鍵就是,“昭通”號并沒有犯低級錯誤。

    如果一定要說有啥失誤的話,也就是在接到襲擊警報后,“昭通”號沒有立即轉向離開危險海域。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昭通”號及時撤離,那架伊拉克戰斗機未必會發起攻擊。

    可問題是,在受到威脅之后轉向撤退,絕對不是帝國海軍的作風。

    反正就是,挨了打之后,帝國海軍立即加大在末端防御系統上的投入。

    也就過了1年,研發代號為“730”的速射炮,帝國海軍的第一種能夠攔截掠海導彈的末端防御系統問世。

    正式裝備的其實第二代,也就是綽號“火旋風”的“730b”。

    不是說“730a”不好,而是設計在的時候考慮欠周到,把至關重要的火控系統放在了別的地方,沒有跟火炮系統聯動,因此存在反應速度慢,以及精度偏低等問題,沒有達到海軍提出的戰術指標。

    有趣的是,因為“730a”更加便宜,所以出口銷量是“730b”數倍,裝備數十個國家的數百艘戰艦。

    相對而言,“730b”的主要改進,就是把搜索火控雷達整合到炮座上。

    為了提高毀傷效果,帝國海軍還專門研制了一種用來對付反艦導彈的炮彈,即30毫米次口徑穿甲彈。

    在理論上,只需要命中1發,就能摧毀“飛魚”這種級別的戰術導彈。

    即便攔截重型導彈,也只需要命中3到5枚就能夠確保摧毀。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在持續時間為3秒的短點射中,對“飛魚”這種尺寸的反艦導彈的命中概率高達85。如果開火時間設定為5秒,命中率能夠達到95,只是持續作戰能力會大幅度的降低。

    至于選短點射,還是長點射,由實際情況決定。

    此后,在短短的2年時間內,帝國海軍集中采購600多套“火旋風”,裝備了所有大型戰艦。

    像“攀枝花”號這類3000噸級的護衛艦,一般就只有一套。

    其實,“攀枝花”號已經服役了10多年,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需要安裝重達10噸的速射炮。

    所幸的是,直升機的機庫頂部夠寬敞,安裝一套“火旋風”的難度還不大。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無法應付來自正面的反艦導彈。

    當然,反艦導彈一般是從側舷方向上射來。

    看到“火旋風”轉動的時候,衛少龍暗自松了口氣,不過隨后舉起掛在胸前的便攜式望遠鏡,朝西北方向看去。

    開始的電話是大副從作戰指揮中心打來的。

    預警機探測到了一個高速飛行的目標,推斷是那架攻擊機發射的反艦導彈,并發出導彈襲擊警報。

    如果真是導彈,肯定來不及躲避。

    “嗚嗚”

    幾秒鐘后,凄厲的防空警報響起。

    只是,首先開火的并不是速射炮。

    “嗖”的一聲,位于艦橋前方的八聯裝通用導彈箱射出了一枚綽號“海蛇”的近程防空導彈。

    “攀枝花”號只是一艘3000噸級護衛艦,武備算不上強大。

    在艦首的八聯裝發射器里面,通常裝填4枚反潛導彈與4枚防空導彈,而且火控通道就只能對付一個來襲目標。

    可惜的是,那枚導彈直接就浪費掉了。

    當然,沒什么好可惜的。

    “海蛇”是帝國海軍的第一種近程防點空導彈,因為不是很重視,更因為預算實在是非常的緊張,所以帝國海軍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就用“kk6”中程空對空導彈,在改進一番之后當防空導彈用。

    性能肯定不算先進,主要是物美價廉。

    要說,其實是價廉。

    其實,也就是“海蛇”問世,讓“攀枝花”號這類3000噸級反潛護衛艦,第一次獲得了有效的防空手段。

    在此之前,護衛艦就只能靠主炮執行防空任務。

    大部分時候是躲在巡洋艦與驅逐艦的羽翼之下。

    別說是對付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即便是攔截中高空的敵機,“海蛇”的單發命中率也只有六成。

    在復雜環境下,就只有心理安慰的效果了。

    其實,也就只有10來秒鐘。

    這次開說的是設置在艦首的主炮,一門速射型80毫米艦炮。

    至于效果,同樣是聊勝于無。

    主炮開火,意味著導彈已經進入視野之內,而且炮彈在海面上炸起的水柱指明了導彈的來襲方向。

    拿著望遠鏡搜索了一陣,衛少龍才看到那個小光點。

    確實只有一個光點,而且受到炮彈炸起的水柱影響,還時隱時現。

    “艦長!”

    在水兵提醒后,衛少龍才注意到左前方的超級油輪。

    油輪一直在那個方向上,在“攀枝花”號轉向加速之后,距離縮短了一些,而且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

    簡直是致命的變化!

    等衛少龍猛的反應過來,并且重新朝西北方向看過去的時候,小光點已經消失,取代的是一條白色的煙跡。

    導彈已經轉向,顯然放棄了“攀枝花”號,正在朝油輪飛去。

    “嗚”

    這時,位于機庫頂部的“火旋風”開火了。

    可惜的是,距離實在是太遠,超出了速射炮的有效射程,而且炮彈的散布范圍過大,對導彈沒有半點威脅。

    又過去了大約20秒鐘,衛少龍覺得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導彈擊中油輪,并且騰起巨大的火球之時,衛少龍咬緊牙關,還一拳砸在面前的鐵皮護欄上。

    直到幾名官兵出來,他才控制住情緒,返回了艦橋。

    隨后,他下達命令,全艦由戰斗狀態轉為戰斗救援狀態,并且讓二副立即安排直升機前去營救油輪的船員。

    不過,緊急起飛的直升機并沒有前去營救船員。

    幾分鐘后,“祝世建”號上的戰斗群指揮官發來了一道命令,讓衛少龍立即派直升機前去搜尋跳傘的伊拉克飛行員。

    …………

    此時,李天凌駕駛的“戰11b”從“攀枝花”號的上空飛過。

    開始,就是由他發射的“kk12a”擊落了那架“超級軍旗”。

    他是在大約20分鐘前,收到了海軍預警機發來的指令,前往波沙灣西北海域執行掩護任務。

    至于海軍為什么沒派艦載戰斗機過去,李天凌沒有多問。

    按照新的指揮體系,戰區聯合司令部為最高的作戰指揮機構,不再區分軍兵種,更不得拒絕執行其他軍兵種安排的作戰任務。

    在此之前,李天凌他們就在執行護航任務,掩護一架由“祝世建”號上起飛的艦載運輸機前往利雅得。

    為了這個任務,李天凌他們在沙烏地領空進行了第二次空中加油。

    所幸的是,大家都提前做了準備,每名飛行員攜帶2份高能口糧,還額外準備了一個用來接尿的塑料口袋。

    不要感到奇怪,在長途飛行當中,首先考慮的就是吃與拉的問題。

    為了避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大解,只要任務的飛行時間超過4個小時,飛行員都會在登機前清空肚皮。

    當然,還會盡量不吃容易導致腹瀉的食物。

    此外,那架伊拉克攻擊機出現的時候,“祝世建”號正在回收上午派出去的艦載機。

    反正就是,能夠及時趕到波沙灣西部海域,只有李天凌這邊的幾架“戰11b”。

    正是如此,在火速殺到之后,李天凌就在海軍預警機支持下,向那架伊拉克攻擊機射出導彈。

    可惜,還是慢了小半拍。

    至于是否擊落敵機,其實李天凌的心里也沒底。

    他是在大約60千米外開火,而敵機在超低空飛行,海面產生的鏡面反射對火控雷達產生了嚴重干擾。

    要說的話,這也是空軍戰斗機的一大問題。

    海軍戰斗機采用的火控雷達,專門針對海面的鏡面反射做了優化,因此更適合在海洋背景下作戰。

    只是,在兩枚“kk12a”進入到主動引導階段的時候,敵機并沒有進行規避。

    要說的話,這也是“戰11b”的一大優勢。

    在整個攻擊過程中,李天凌沒有使用戰斗機的火控雷達,火控數據全都由海軍的預警機提供。

    這里,多虧空軍與海軍都采用了15號數據鏈。

    此外,兩枚“kk12a”都采用中段指令制導的攻擊模式。

    也就是說,李天凌駕駛的“戰11b”在獲得預警機提供的目標數據后,只需要讓雷達以通信模式工作,向發射的“kk12a”導彈發送彈道修正指令,并不需要對攻擊目標進行持續照射。

    該戰術的最大好處就是,敵機在遭到攻擊之前都不會發現已經被鎖定!

    當然,這套戰術也只能用來對付缺乏空戰能力的攻擊機。

    如果對手是戰斗機,那就很難奏效了。

    不說別的,在60千米的距離上,敵方戰斗機的雷達肯定能發現“戰11b”,也就不存在偷襲機會。

    只是,李天凌并不知道,他打響了帝國在此戰當中的第一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夹江县| 佛坪县| 鄯善县| 普格县| 丰城市| 天峨县| 元江| 闻喜县| 石台县| 綦江县| 喀喇沁旗| 仙桃市| 同心县| 盱眙县| 鄂州市| 离岛区| 辉南县| 建平县| 文安县| 同心县| 措美县| 布尔津县| 和林格尔县| 太保市| 昌江| 平武县| 郓城县| 定结县| 西华县| 峡江县| 车险| 禄丰县| 天峻县| 九江市| 恩施市| 漳平市| 甘泉县| 甘洛县| 措勤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