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帝國爭霸 正文 第34章 蜂擁而入

作者/閃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跟在“攻11”機群后面,殺入伊拉克的戰斗機,就是“雪鸮”部隊的12架防空壓制戰斗機。

    也就是掛上反輻射導彈,對電子設備做了適當改進的“戰10a”戰斗機。

    在帝國空軍的幾千架戰術飛機中,“雪鸮”部隊的“戰10a”可以說是最特殊,也最重要的一種。

    當然,也是因為防空壓制的難度與風險都十分巨大。

    用飛行員的話來說,這是獵鷹跟眼鏡蛇的戰斗,哪怕獵鷹是眼鏡蛇的天敵,也有可能葬身于蛇口之下。

    在外人的眼里,該部隊的飛行員就是一群亡命之徒!

    此外,需要的遠遠不止是飛行員的膽量與技術。

    在波伊戰爭的前期,帝國空軍就吃夠了缺乏防空壓制能力的苦頭,也認識到了防空壓制的重要性。

    到這場戰爭的后期,帝國空軍改進了好幾種攻擊機,使其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執行打擊防空系統的壓制任務,并取名“雪鸮”,意思是能像雪鸮那樣,靠聽到“聲音”就能發起攻擊。

    在波伊戰爭的最后幾年,“雪鸮”部隊的價值得到充分證明。

    按照帝國空軍做的統計,在高強度的防空壓制之下,敵人防空系統的作戰效率降低了幾個數量級,防空導彈的命中率也降低了一百倍。相應的,帝國空軍的作戰損失率同樣大幅度降低。

    有多大的幅度?

    在戰爭后4年,帝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戰損率由前4年的千分之十五,降低到不足千分之一。

    正是如此,“雪鸮”部隊成了帝國空軍的當家花旦。

    “雪鸮”部隊,即第777戰術航空兵聯隊,總共擁有244架作戰飛機,其中只是防空壓制戰斗機就有160余架,且120余架為最近幾年才服役的“戰10a”,另外的40架也是接受過改進的“攻7e”。

    關鍵還有,“雪鸮”部隊的飛行員全都是空軍精英。

    要想加入“雪鸮”部隊,至少需要有2500小時的飛行時間,以及飛過3種以上的戰術飛機。

    帝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大約4萬名飛行員,只有大約5能達到這個標準。

    此外,就算達到了標準,也未必能選得上。

    每隔2年,“雪鸮”部隊才面向空軍其他聯隊進行一次公開選拔,總共有3次考核,錄取比例在1到2之間。

    當然,“雪鸮”部隊的強大,不止是優秀的飛行員、性能先進的作戰飛機,還有同樣先進的武器。

    沒錯,就是反輻射導彈。

    要說的話,“戰10a”與“戰10a”相比,唯一的區別,就是具備掛載與使用反輻射導彈的能力。

    現在,帝國空軍的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

    與前2代,比如還在服役的第二代反輻射導彈相比,綽號“流星”的“k18”反輻射導彈,其實是用“kk6”改造而來,準確說是采用了“kk6”的彈體,只更換了導引頭與戰斗部。除了能全程以2.5馬赫的速度飛行,且射程高達80千米之外,還配備了寬頻段的導引頭,并且有記憶功能。

    簡單的說,用一種導引頭就能覆蓋絕大部分雷達的工作頻段。

    此外,在鎖定雷達之后,哪怕是雷達突然關機,或者是轉移照射方向,之前常用來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戰術,“k18”也能根據已經獲取的信號,計算出雷達所在位置,在慣性制導系統的控制下完成攻擊。

    關鍵還有,“k18c”增強了抗干擾性能,即便敵人用有源干擾設備,也未必能夠發揮作用。

    在理論上,一架“戰10a”能用復合掛架攜帶4枚“k18c”。

    此外,通常由4架“戰10a”組成一個攻擊編隊,確保能夠有足夠的火力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

    在戰術上,往往會讓2架“戰10a”在前方高空飛行,引誘敵人的防空雷達開機。

    這樣一來,在后方低空飛行的“戰10a”就能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開火。

    不過,面對高強度防空體系,還需要電子戰機協助。

    這次就是如此。

    12架“戰10a”分成3個編隊,在每個編隊后面約20千米處,各有2架專門執行電子干擾任務的“攻8f”。

    這也是最后一批還在一線部隊服役的“攻8”。

    這種在20多年前就已裝備帝國空軍,還差點裝備帝國海軍,在波伊戰爭期間充當主力的攻擊機,早在幾年之前就陸續退出一線部隊,最后一個在攻擊機部隊服役的“攻8e”中隊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戰斗序列。

    只是,由“攻8e”發展來的“攻8f”仍然有大約40架在空軍服役。

    原因也很簡單,空軍暫時沒有找到能夠替代“攻8f”的電子攻擊機。

    關鍵就是,在空軍的戰術飛機中,沒有一種在噸位與尺寸上,能夠與“攻8”匹敵!

    要說的話,“攻8”是戰后到目前為止唯一的50噸級攻擊機!

    別說帝國空軍,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沒有一種攻擊機能與“攻8”比噸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實是紐蘭空軍的f111,其最大起飛重量才45噸出頭,仍然比“攻8”輕了將近6噸。

    也就是因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軍嫌棄,沒有能夠成為艦載攻擊機,而海軍也只能讓“攻5”繼續服役。

    其實,這也是空軍選擇用“攻8”發展電子攻擊機的關鍵所在。

    噸位大才能在不對飛行性能產生太大影響的情況下,攜帶足夠多的電子戰設備,以獲得足夠強大的電子戰能力。

    當然,這也跟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做得不夠好有很大關系。

    靠超大的噸位,以及在攻擊機中同樣十分罕見的大型內置炸彈艙,“攻8f”能夠在不使用外部掛架的情況下,搭載大約6噸的電子設備,并且憑借較快的速度,伴隨攻擊機執行作戰任務。

    按照通常戰術,“攻8f”都是跟在“戰10a”后方20到50千米處,對敵人的防空雷達進行壓制式干擾。

    “戰10a”加上“攻8f”,別說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即便是帝國空軍的防空部隊也招架不住!

    根據帝國空軍在演習中總結出的經驗,面對電子攻擊機加防空壓制戰斗機,唯一有效的戰術,其實就是加大防空系統的部署密度,讓防空部隊相互提供掩護,以便讓至少半數防空部隊處于隱蔽狀態。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遭到攻擊的時候,讓處于隱蔽狀態下的防空系統發起反擊。

    不求擊落敵機,只要能夠逼迫防空壓制戰斗機放棄攻擊,在發射反輻射導彈之前轉向規避就夠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顯然沒有足夠多的防空系統。

    凌晨2點剛過,位于巴格達南面的幾座防空雷達幾乎同時遭到了轟炸。

    在雷達被摧毀之后,防空導彈就成了擺設!

    此外,高強度電子干擾還對伊軍的通信產生了影響。

    就算沒有產生影響,伊軍也已是群龍無首。

    “攻11”已經炸毀了共和國衛隊司令部,巴格達防空指揮中心,國家電信中心等戰略目標,還轟炸了總統府,因此在“雪鸮”部隊發起攻擊之前,伊軍的通信指揮系統就已經癱瘓了。

    當然,強大的電子干擾,讓混亂變得更加嚴重。

    據后來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間,聯合部隊發起“鋪天蓋地”行動前大約6個小時,侯賽因離開了巴格達,在少數親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馬迪的臨時官邸,留在總統府的是一個替身。

    可見,連侯賽因對伊拉克防空部隊都沒有信心!

    如果說陸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統上撕開了一條縫隙,“雪鸮”部隊就把這條縫隙擴大成缺口。

    隨后,聯軍的數百架作戰飛機將蜂擁而入。

    最先殺到的還不是帝國空軍的戰斗機,是高巨空軍的攻擊機。

    一個中隊的12架“攻8mg”。

    雖然“攻8”已經退出了帝國空軍的一線部隊,但是在眾多盟國,“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擊機。

    關鍵就是,帝國沒有可以拿來替換“攻8”的機種。

    正是如此,生產“攻8”的飛機制造企業,依然在對這種已經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進的攻擊機進行改進,主要針對的就是海外用戶,不過主要就是延長該機的使用壽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實都還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壽命,不存在因為結構老化而必須退役的問題。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軍的“攻8mg”。

    這些“攻8mg”其實都是由“攻8eg”改進而來,而“攻8eg”是帝國出口的最后一批量產型,跟帝國空軍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樣,只是針對其他客戶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調整。

    主要改進之處,就是把內置彈艙改成油箱,并且加強了外部掛點,以及在機腹設置一個超重掛點。

    雖然最大載彈量由13噸降低到11噸,但是在通常采用的6噸掛載下,不加油作戰半徑由1500千米提高到1800千米,在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戰半徑更達到了驚人的2700千米。

    當然,“攻8mg”的戰術用途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簡單的說,在帝國空軍當中,“攻8”在退役一直是主力攻擊機,不過扮演的其實是輕型轟炸機。在整個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空軍投入大約800架“攻8”,執行的都是遠程轟炸任務。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次出動一個大隊的數十架,各帶10噸炸彈,對目標進行密集投彈轟炸。

    當然,“攻8”在波伊戰爭期間的損失率也高得嚇人。

    出動大約2萬架次,被擊落了372架,還因為事故損失了188架,總損失率達到驚人的千分之二十四。

    在這場戰爭中,帝國空軍戰術飛機的平均損失率才千分之九。

    這也是帝國空軍在戰后讓“攻8”逐漸退出一線部隊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高巨空軍,“攻8mg”迎來了第二春。

    憑借高翼載所賦予的飛行穩定性,特別是超低空快速飛行時的穩定性,加上高度雷達與自動駕駛系統賦予的超低空飛行能力,還有強大的載彈能力,“攻8mg”成為執行超低空突防任務的絕對主力。

    在對付獲得嚴密保護的高價值目標時,超低空突防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現在,12架涂著太極八卦標志的“攻8mg”要對付的,就是位于巴格達西南的伊拉克空軍基地。

    12架攻擊機,全都在機腹中央超重載掛點上,掛了1具3噸重的彈藥撒布器。

    在這具彈藥撒布器里面,裝填了2400枚重量單個質量750克的反跑道子炸彈。

    全都是無規律定時炸彈。

    這些小炸彈在拋灑出去之后,少數會立即發生爆炸,摧毀機場設施與破壞跑到,讓敵機無法升空。

    不過,多數炸彈會處于“待發”狀態,從而讓敵人無法立即修復跑道。

    為了縮小撒布范圍,也就是提高打擊效率,投擲高度需要控制在200到500米之間。

    這就要求,載機必須超低空進入,而且從機場上空,最好是跑道上空飛過。

    這也是安排“攻8mg”執行該任務的關鍵所在。

    在聯軍的所有戰術飛機當中,只有“攻8mg”在掛上重大3噸的撒布器之后,還能夠在超低空達到高亞音速,并保持足夠的穩定性。

    其實,突防速度非常的關鍵。

    “攻8mg”在理論上能夠以1.1馬赫突防,只是一般只能飛到0.95馬赫,要在丟掉了外掛彈藥,阻力降低后,才能夠在脫離的時候達到1.1馬赫,不過這也意味著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飛出敵防空系統的打擊范圍。

    這個突防速度,即便跟當今的攻擊機相比,也不算落后。

    此外就是,“攻8mg”還有座艙裝甲。

    因為必然會遭到小口徑高射炮的攻擊,所以那些沒有裝甲的作戰飛機,執行這類任務等于是送死。

    就算是“攻8mg”,執行這類任務的戰損率也極高。

    雖然說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肯定算是兇多吉少。

    其實,也就是超低空突防的損失率實在是太高,所以在波伊戰爭之后,帝國空軍才加大了在精確制導炸彈,以及空對地導彈等精度高、射程遠的對地武器方面的投入,并逐步放棄了超低空突防戰術。

    不管怎樣,攻擊機不是坦克,而且“攻8”在設計之時,并沒有考慮過要突破敵人的防空網。

    正是如此,安排任務的時候,丁鎮南才派一個中隊的12架“攻8mg”去對付一座空軍基地。

    在理論上,只要有2架“攻8mg”飛到空軍基地上空,并完成投彈,就能讓這座基地癱瘓數日。

    顯然,突防率再低,出動12架也能有2架成功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都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游县| 红桥区| 报价| 黑龙江省| 浑源县| 宿州市| 陆丰市| 晋州市| 奉化市| 冀州市| 沙河市| 平武县| 铜川市| 河北省| 弥勒县| 靖宇县| 朝阳县| 天等县| 武强县| 长沙市| 齐河县| 财经| 连平县| 甘德县| 德惠市| 招远市| 琼结县| 青河县| 乌拉特前旗| 寿光市| 项城市| 利辛县| 博爱县| 镇宁| 宁陵县| 于田县| 天长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