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怡,你去找一下楊總的助理,把剛才那份剪報夾拿來。”
“好的。”
戴怡很快拿著楊帆展示過的剪報夾走進了休息室,杜秋把里面拿他當幌子,質疑和攻擊高教系統的報道又看了一遍,然后挑了幾份比較有見地的出來,吩咐道:“把這些報道傳真給劉總,讓他去查是誰在背后指使的。”
“那幾篇散播謠言的報道不用給劉總看看嗎?”
“這幾篇手法拙劣,檔次太低了,直接拿去給法務部的胡律師,讓他處理。”杜秋把高考資料放入文件袋里,拿在手中問道:“智慧城市試驗區的先期規劃圖在不在戰略情報室?”
“在的。”
“你去叫一下楊總,我在那里等他。”
5月份驍龍開通官方論壇之后,有幾個特別八卦員工在里面蓋了個高樓帖,名字叫做“流言收割機”,以收集社會名人和娛樂明星的各種小道消息為樂,這個帖子非常受歡迎,不到兩個月就有了上萬的回復,其中爆了很多實錘黑幕,也誕生了不少絡黑話,是1995年國內互聯上最為熱門的帖子。
8月份互聯大會召開期間,在眾多友的請求下,論壇以此為基礎,特意為八卦黨們增設了一個名為“閑言碎語”的新版塊,1995年電腦貴,費也貴,經常上灌水的友大都混的不錯,社會階層比較高,可是又沒有太強的保密意識,所以這個版塊里,經常出現一些普通人接觸不到,但卻非常有價值的政策和經濟信息。
楊帆上任不久就發現了這個版塊的重要性,于是招募了幾名擅長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人才,搞了個絡輿情室,11月份杜秋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之后,在編寫草案的時候需要用到大量資料和數據,于是又把絡輿情室升級成了戰略情報室,專門為公司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戰略情報室在18樓東側最里面,以前是陳大猷的辦公室,裝修的很豪華,不過酒柜、冰箱以及真皮沙發都被搬走了,換成打印機、掃描儀、服務器級別的電腦以及兩排又高又寬的大書柜。
一名戴著眼鏡的男子正在里面掃描文檔,此人名叫楚國才,以前在三江省報業集團檔案管理科工作,他人比較靦腆,見杜秋進來了,有些拘謹的招呼道:“杜總,那個,你好。”
“楚助理,我想看一下試驗區的先期規劃圖。”
“在這里,我幫你拿。”楚國才對房間里的一切資料都很熟悉,非常麻利的從書柜里拿出智慧城市試驗區的規劃草圖,攤在辦公室里唯一保留下來的紅木辦公桌上,用鎮紙壓住,說道:“杜總,你看吧。”
從地圖上看,云城就像一塊攤開了的雞蛋餅,下轄4個區和3個縣,占地面積約為7800平方公里,相當于35個東京,周圍除了幾處丘陵之外,全是平原,可以說是一馬平川,沃野千里,曾長期被國家視為糧食生產基地,所以工商業不怎么發達,真正建成開發的市區面積只有500多平方公里,連一環路都還沒完工,非常的寒酸。
如此環境下,規劃新區就像在白紙上作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所以先期規劃非常大膽,直接在西南方圈了個大約1800平方公里的區域,相當于浦東新區的15倍,幾乎不可能被批準,即使批準了,也不可能有錢去建設。
以杜秋的推算,在未來20年內,哪怕舉三江省全省之力,也只能在云城建一個20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區,再多的話,除非國家把云城直轄了,然后像支持浦東新區那樣,號召全國各地出錢出人出力來幫忙,否則還是洗洗睡吧。
200平方公里聽起來不大,其實不算至少得上萬億的投資才能建設起來,而真正繁榮的核心區域,面積估計不會超過50平方公里,畢竟紐約的曼哈頓也才60平方公里而已。
人是自然動物,對環境很敏感,為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在平原上建新城的時候,肯定會首選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試驗區的核心地段,要么在馬家橋水庫附近,要么在青云山附近,除此之外,別的地方都缺乏吸引力,現在省里和市里選擇了馬家橋水庫附近建政務區和商務區,所以軟件園如果搬遷的話,最好把土地置換到青云山附近,這里同樣有個湖,發展潛力巨大。
杜秋的目光在規劃草圖上來回移動,一會盯著馬家橋水庫,一會轉向青云山,仿佛在玩著名模擬經營游戲都市:天際線,剛開了個新檔,為選擇初始建設地而糾結,這種把現實當虛擬玩的無上快感和巨大挑戰,讓他沉迷其中,幾乎不能自拔。
“楚助理,大桃樹村附近的這個湖叫什么名字?”
“這里傳說是隕石掉下來砸出來的湖,所以叫做星星湖。”
“青云山、大桃樹村、星星湖、植物園,這四個點圍起來的區域里,大約有多少人口?”
“這一塊區域嗎?”楚國才看著規劃圖念念有詞,很快算了出來,說道:“這一塊區域涉及到15個自然村,根據1990年的統計數據,大約有2萬人到2萬8千人之間。”
“面積呢?”
“大概有9100畝,約合6平方公里。”
厲害,真是個人形計算器
9000多畝,應該足夠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樣板社區了
杜秋正在思考,這時楊帆推開了房門,問道:“杜總,找我有什么事嗎?”
“關于軟件園的土地置換,市里是怎么說的?”
“市里提了兩個方案。”楊帆從筆筒里抽出一支鉛筆,指著規劃圖說道:“第一個方案是市里以每畝1萬塊錢的價格,收回軟件園二期和三期的850畝土地,一期的150畝由我們繼續開發。”
軟件園當初每畝只花了驍龍500塊錢,現在市里以1萬塊錢收回,幾個月增值了20倍,條件可謂非常豐厚了,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杜秋很清楚這塊地收回去之后,市里立刻就能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價格賣出去,如果留到2000年以后,更會增值到數百萬一畝,因此對這個方案并不動心,問道:“第二個方案呢?”
“第二個方案是用其他區域的土地置換,區域不同,置換的比例也不同。”楊帆用鉛筆在規劃圖上虛畫了三個圈,說道:“馬家橋水庫西側2公里之外的這里,可以1畝換15畝,植物園南側大約15公里外的這里,可以1畝換2畝,還有青云山和大桃樹村之間的這里,1畝可以換3畝。”
“市里準備先開發馬家橋水庫,然后朝青云山這邊拓展,對吧?”
“是的,中規院的專家是這么建議的,省里和市里也基本達成了共識。”楊帆見杜秋盯著青云山看,有些不解,說道:“以云城的財政狀況,想要拓展到青云山這邊,至少要10年以后了,所以我認為植物園南側這塊地是最好的選擇,距離規劃中的商務區遠近適中,而且不影響我們開發植物園。”
“如果云城自己折騰的話,20年都未必能拓展到這里,但是”杜秋也從筆筒里抽了支鉛筆,一邊在規劃圖上虛畫,一邊解釋道:“如果在星星湖這里建大學城,把市區里幾所大學的學生分流過去,然后在大桃樹村這里建軟件園,雙管齊下,最多5年,這一片區域就會繁榮起來。”
“建大學城?”楊帆眼睛一亮,但很快搖頭說道:“云城幾所大學都處在市區里,他們沒有動力搬遷到郊區去,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建大學城。”
“沒有動力,我們就幫他們制造動力。”杜秋笑了,從文件袋里拿出高考資料,說道:“你剛才說了,最近有不少媒體以我為例子,來證明國內的高等教育系統有問題,我們可以借力打力,利用這股輿論。”
楊帆有些摸不著頭腦,接過高考資料掃了兩眼,問道:“杜總想怎么利用?”
“我準備開個新聞發布會,說國內的高等教育系統確實有問題,而問題的關鍵呢,是招生人數太少了,需要擴招!”杜秋伸出兩根手指,說道:“每年最少擴招20,爭取到2000年的時候,本科生招生規模比現在擴大一倍,達到100萬人,為了滿足日后新生入學的需要,必須得建大學城。”
“擴招?”楊帆嘴角露出了諷刺式的笑容,反問道:“杜總以什么理由讓上邊同意擴招?”
“第一,國內現在下崗職工越來越多,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不讓他們和青年搶飯碗,需要擴招”
“第二,中國人最重視子女教育,最近兩年經濟不穩定,消費信心嚴重不足,為了刺激消費,提振經濟,需要擴招”
“第三,中國工業體系已經越過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低端階段,開始向中高端進軍,大學生數量嚴重不足,需要擴招”
“第四,中國有很多個像我一樣有天賦的人才,可惜被大學的高門檻給耽誤了,沒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需要擴招”
大學擴招有很多理由,杜秋僅僅說了四條,在一邊旁聽的楚國才就頻頻點頭,贊同道:“杜總說的對,大學是應該擴招了,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告,說中國18歲到22歲的適齡青年大學入學率只有24,而韓國是51,泰國是19,印度是8,韓國是發達國家,也就算了,但是泰國和印度還不如中國,入學率卻比我們高好幾倍,太不合理了!”
24的入學率有點觸目驚心了,不僅杜秋訝然,連楊帆也為之動容,問道:“你這個數據準確嗎?”
“世界銀行做的統計,應該不會錯。”
“把這份報告找出來,然后打印給我。”
“也復印一份給我。”楊帆吩咐了一句,然后低頭打量著規劃圖,沉思了好一會之后仍舊難以做決斷,于是對杜秋說道:“杜總,我一直很佩服你的大局觀,可是教育是國之根本,輕易不會改變政策,你認為我們推動大學擴招的可能性有多大?”
“擴招勢在必行,即使我們什么都不做,最遲三年,上邊也要推行。”杜秋做這種判斷毫無壓力,笑著說道:“不過你說的對,教育不可輕動,所以任何政策都要經過充分的論證和試驗,我們以智慧城市試驗區的名義,向教育部和省政府申請建大學城,推動云城幾所高校為擴招做試驗,你覺得成功率會不會高很多?”
“這樣的話,我支持把軟件園的土地置換到大桃樹村附近。”楊帆不再反對,說道:“這件事光憑驍龍恐怕不夠,杜總最好和陳總的父親溝通一下。”
“我今晚就去找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