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余生,交給路上 正文 第八章 江南·良渚

作者/沫沫潔潔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十月金秋,將我引向了離上海不遠的浙江。雖久居江南,但卻未曾好好的游歷過。前一程旅行的行李箱里,夏天的陽光余溫尚未褪去,我又放入了秋衣的絢彩,往往是北國的寒風(fēng)夾雜著東南亞椰樹的馨香,于是,我的行李箱便成了恒溫行李箱。

    我要為這一季的秋色,染上一段江南記憶的華彩。

    旅行,向來于我而言是說走就走的,想好了,就付諸行動。多年的旅行生活,讓我習(xí)慣了設(shè)立一個旅游的主題,景色帶來的沖擊已經(jīng)沒有那么強烈了,更多的是注重旅途中的感受與人文。

    文化之旅還是愜意度假,一人獨行還是小團體的出行,其實都各有特色。渡一個秋意江南到的時光,尋一段散落江南深處的久遠歷史。我很快就為這段江南行立了主題。

    江南,一個用詩組成的地方,顧名思義就是長江以南的地方。然而,江南,還有一個被文學(xué)化的江南,那就是太湖以南至錢塘江以南部分地區(qū),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吳越之地,自古孕育了詩意文化。也孕育了江南文化。

    良渚,這個坐落在余杭不起眼的小村,卻是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比中國有歷史記載的夏朝還要早。一個杭州郊外普通的村莊,但在歷史迷和考古學(xué)家眼里,這個地名,非同尋常,它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是與人類文明一起出現(xiàn)的。

    良渚位于今天的浙江杭州余杭區(qū),離開杭州十六公里。

    然而,當(dāng)我到達那里的時候,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小村,只留下了一座已經(jīng)廢棄的遺址公園,慕名而去的良渚文化村,卻成了房屋開發(fā)商的樂園,良渚人擅用先祖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增加財富的同時,卻不擅長宣傳這一比黃河文明還早的文化。黃河流域文明是我們熟悉的中華文明的孕育之處,然而長江流域的良渚,卻只是漏了下臉,便湮沒在了歷史長河里。

    走近遺址公園,荒草滿園,幾名工人正在作業(yè),園內(nèi)冷清的讓人望而止步。問了一位工人,他說遺址公園早沒有了,但還是可以進去看看的。

    我有些猶豫,但還是望而生畏,止步不前。雖不是不遠萬里前來,但還是有些遺憾沒有近距離的走近這片古遺址。但事實告訴我,就在這片土地上,五千年前,已經(jīng)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且持續(xù)了一千年之久。而如今,我卻真實的站在這片遺址前。

    古遺址沒看成,于是我又去了良渚玉文化博物館,但還是被一紙通告擋了回去,告知良渚玉博物館正在重新修建,擇日重新開放。

    或許,這樣一個隱藏江南深處的地方,注定是秘不宣人的,我只能怪自己來的不是時候。

    良渚,塵封了幾千年后,終于一如羞澀的姑娘,站立在了世人面前。但人們還未看清她的容顏,便又一頭鉆入了歷史迷霧深處,不再現(xiàn)身。且?guī)е粋巨大的謎團,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良渚古國悄然而逝呢?

    良渚留給世人最經(jīng)典也是最讓人迷惑的遺產(chǎn)就是大量的玉器。我因為沒看到這些古玉器而有些悻悻然。1986年,反山和瑤山的出土玉器就多達1600多件,在眾多玉器中,有一種叫玉琮的玉器是良渚所特有的,也是良渚人創(chuàng)造的。玉琮上精雕細(xì)琢的神人獸面紋像,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它們是良渚人的神徽還是一種信仰圖騰,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神人獸面紋飾,在其他的良渚玉器中處處可見,至少良渚人的信仰是統(tǒng)一的,良渚人已經(jīng)在那個久遠的年代有了自己依賴的精神世界。

    面對著如此精美的玉器,真的很難想象這些出自于5千年前的人類,在那個金屬工具尚未出現(xiàn)之前,良渚人究竟是如何雕琢,鉆孔這些堅硬的玉器的呢?這至今還是個謎案。

    良渚文化的突然消亡,也是至今未能解釋的一大謎題。這個在歷史長河里剛剛準(zhǔn)備揚帆遠航的船只,還未歷經(jīng)大風(fēng)大浪就已經(jīng)傾覆在海洋里。

    中原文明,黃河流域一路奔騰而來,以陜西山西河南為核心,書寫了一部華夏文明史。從甲骨文到殷墟的青銅禮器,從秦始皇的難以讀懂的篆書到雅俗共賞的小篆等,漢唐風(fēng)骨便牢牢的扎根在了中原土地上,并孕育出了詩經(jīng),尚書等文化典籍。

    人們不禁要問,長江流域生活的先民,為何沒有傳承下文明?比中原文明還早一千年的良渚文化,為何就半路夭折?那些曾經(jīng)生活在此的人民去了哪里?

    對消逝的良渚古國,專家們眾說紛紜。有的認(rèn)為是水災(zāi)導(dǎo)致了良渚文明的衰亡。有的則認(rèn)為是戰(zhàn)爭,導(dǎo)致良渚古國的生存環(huán)境每況愈下,社活動蕩。而筆者則認(rèn)同一種說法,學(xué)者趙輝先生解析道:良渚人占據(jù)了一個局部的地理優(yōu)勢,飯稻羹魚的生存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了享樂的條件,他們的日常生活較為安逸豐富,在這個宗教占主導(dǎo)地位,組織化程度高的社會,浪費享樂之風(fēng)彌漫,非生產(chǎn)性的支出,如制玉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障礙。

    長期從事玉器研究的王明達先生對良渚玉器的制作做過詳細(xì)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良渚時期制作一件帶有“神徽”的玉琮大概需要二個月時間,這還不包括玉料開采和運輸需要時間。而那個年代,是沒有金屬道具,放大顯微鏡和照明設(shè)施的。可想而知,良渚人對制作玉器投入了多少的精力和時間啊。昂貴的玉器,也只能是少數(shù)人的消費品,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的玉器制造,最終財政的入不敷出,讓良渚古國走上了窮途末路。

    這種說法筆者認(rèn)為也是最為接近真相的一種說法。二千年前的良渚古國,究竟為何消亡,良渚人去了哪里?你有什么更為好的說法嗎?

    穿起一雙酒店特別準(zhǔn)備的藍布拖鞋,我靜靜的依窗而坐。一壺茶,一剪月光,一顆江南心,一段隱藏在江南深處的故事……思緒從良渚古國拉回到了現(xiàn)代。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阿荣旗| 睢宁县| 定襄县| 梁山县| 东莞市| 林芝县| 门头沟区| 界首市| 四川省| 西安市| 开远市| 延庆县| 噶尔县| 井陉县| 房山区| 高唐县| 松滋市| 内江市| 淮南市| 道真| 沙洋县| 奉化市| 周口市| 屏南县| 行唐县| 攀枝花市| 肥西县| 北宁市| 连城县| 若羌县| 东丽区| 葵青区| 南城县| 镇原县| 大埔县| 都安| 临海市| 象州县| 鄱阳县|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