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飼料進口,我們進口最多的當屬大豆了。
因為大豆不光可以榨油,剩下的豆粕還可以加工成飼料。
而另外一種進口最多的,自然就是玉米。
玉米和小麥,水稻比起來,更耐儲存,并且不但可以提煉酒精,還可以作為飼料來使用。
所以這兩種進口農作物,不光有著很高的工業產品價值,同樣還有這非常高的農業商品價值屬性。
而這次肖鋒讓泛美農業開發公司培育最新品種的玉米,其實就是為了這兩方面的目的做準備的。
我們傳統種植玉米,自然是在土地里面種,因為成本也不算高。
可是肖鋒卻并不這樣想,他這次想要搞出來的是無土栽培玉米的技術。
要說無土栽培技術,現在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你要說種玉米。
那還真沒多少人干過,為啥?
主要還是驅動能力不足,說白了就是不賺錢唄!
本來世界上玉米的價格就比較低,而且咱們國內的玉米價格也不高。
每年到秋收的時候,去農村收購,也不過就是幾毛錢一斤而已。
而且咱們國內玉米的產區可以說是遍布大江南北,你要是收可以隨便收。
哪還有人愿意搞無土種植玉米啊?
可是很多人所沒想到的是,我們國內的玉米價格之所以不貴。
其實還是因為我們國內糧食價格被壓的很低,主要還是國家考慮為了保證我們老百姓的糧食安全。
不信大家可以去市面上看看,一斤大米也不過才兩三塊錢,還比不上一瓶礦泉水貴。
這個價格,很多人都沒細想過,你覺得這個正常嗎?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很正常啊,國外的糧食價格比這個更低。
也就是我們國家不放開進口,要是放開的話,我們能吃到比這價格更低的糧食。
泰國香米,東南亞大米可比東北大米好吃多了。
每當聽到這話,肖鋒都想抽這些王八蛋幾個大嘴巴!
你以為國外的糧食價格真的低嗎
你以為咱們老百姓種的糧食就應該不值錢嗎?
如果沒有咱們老百姓種的糧食,你以為國際上糧食的價格還會那么低嗎?
事實上在04年和05年的時候,國際四大糧商就搞過一次糧食價格狙擊戰。
搞得就是大米,他們在早前的大豆戰爭中嘗盡了甜頭。
可以說靠著國內某些人的呼應,他們一舉就擊垮了東北的農民。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國的東北大豆,可一直是我們國家煉油和飼料大豆的主要來源。
正是在2000年左右,有某些人呼吁是國際上大豆價格比我們國內低得多。
而且人家的大豆個頭飽滿出油率還高,咱們自產的大豆都是落后的品種。
不但個頭小,出油率也低,咱們應該放開大豆進口
于是咱們就開始放開了對米國大豆的進口。
而正是在米國大豆的沖擊下,東北的大豆種植連年虧損,很快老百姓就不在種大豆了。
而后國內的港口和豆油加工企業,更是大量從米國大量進口大豆。
那段時間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隨便撿錢的年代。
米國大大豆真便宜啊,而且管他什么轉不轉基因的,反正吃不死人就行了。
可哪想到04年,人家一看布局完成,直接就耍了幾個手段,把大豆價格給拉升了上去。
結果我們那些港口和榨油企業,紛紛爆倉,虧得褲衩子都不見了,直接一跟頭賠到姥姥家去了
然后嘉吉等四大糧商紛紛出手,就這樣我國的豆油壓榨企業,幾乎以白菜價格成了他們的盤中餐。
甚至現在的金龍魚,就是那個時候被新加坡企業收購的。
而在大豆戰爭中嘗到了甜頭的米國人,很快就把目標瞄上了我們國人主食之一的大米。
在布局大豆之后,就開始大量收購越南和泰國的大米。
甚至不光清空了他們庫存,還預定了來年的產量。
然后就宣揚什么臺風襲擊,洪水來襲等等新聞,制造恐慌,抬高米價。
而這次咱們終于有明白人站了出來,直接從北大倉的糧庫里調了不知多少大米,保證了糧價的平穩過度。
甚至后來遠遠不斷砸出來的大米,把那些投資方都砸傻了。
從哪之后,那幫家伙才不敢在繼續在水稻這個領域做文章了。
可即便現在不搞,他們也一直在偷偷盯著呢,一旦咱們這邊要是糧食儲備方面出現什么差池,那幫家伙肯定會搞二度突襲的。
畢竟對那些資本而言,老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根本就不叫事。
能不能賺到錢,對他們而言才是關鍵。
所以咱們的糧食儲備,才是我們糧食安全的底線。
所以國內的玉米價格一直不算高,也是我國廣大農民為國家做出的最大貢獻。
否則糧食價格真的要是放開自由化了,那咱們國內的糧價,恐怕早就飛上天了。
而想要以玉米作為原料提煉乙醇,那么從國內或者海外大量進口玉米,那肯定是都不行的。
因為按照肖鋒的設想,大量提純乙醇,如果光是從國內收購玉米,肯定會拉升國內玉米的價格。
這樣勢必會造成飼料價格上漲,這就會導致畜牧企業飼養成本升高,這就相當于與民掙利了。
而如果要是從海外進口,那誰又能保證那幫海外糧商不會坐地起價。
你這邊工廠建起來了,就差原材料進口,嗷嗷待哺了。
可他們那邊卻給你來個原材料漲價,你說你是買還是不買?
要是買了,那最后賠錢的就是你自己。
而且你還別不信,那幫家伙最擅長的就是這一套把戲。
所以誰有都不如自己有,索性他就讓泛美農業開發公司,研發自己的超級玉米了。
畢竟咱有不是沒有那個實力?
本來從異界就帶回來了超級玉米的種子,雖然在本星球上種植時候是出現了一定的退化。
但你要說果實的飽滿度,以及果實里的淀粉含量,那可都比根本星球上的玉米要多得多。
而淀粉含量的高低,就決定了玉米提煉乙醇產量的多少。
另外一方面,肖鋒也不希望能夠搞出多樣化種植的模式。
即一方面是在土地上種植,而另外一方面,則是要搞出無土種植的方式。
以前沒人研究玉米的無土種植,主要是因為研究這玩意成本太高,不劃算。
可是在肖鋒看來,他們來搞那就很劃算了。
因為在接下來,他們打算到西部的蒙疆地區,或者是邊疆省去承包一些沙漠。
現在申請已經遞上去了,而他們要承包這些沙漠的目的就是要搞大規模的光伏電廠。
其實此前國家也一直在鼓勵我們的私人企業進軍光伏領域。
而且此前也有不少企業,一直在這個領域里耕耘。
也正是這些企業多年的耕耘,讓我們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和二十年前比起來是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要知道在世紀之初,可以說光伏發電的技術專利,幾乎是百分之百掌握在德美日三國的手里。
其他國家想要搞太陽能光伏,那就都要從這三個國家購買專利。
包括咱們,最開始進軍光伏產業的時候,其實也是從他們三國進口專利的。
后來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咱們的產品,就直接干跨了歐洲和米國的產品。
甚至一度引起了歐盟的反傾銷調查。
那段時間可是咱們國內光伏企業的至暗時刻,大概也就是在08年到15年那幾年的時間。
一方面是因為產業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日的手里。
哪怕咱們出產著世界上最多的光伏片,可卻依舊要被他們收割高昂的專利費。
可以說每年光伏產業的大頭,都被他們賺走了。
可另外一方面,他們還在對怎們的光伏板進行反傾銷調查,切斷咱們的光伏板出口渠道。
這就讓咱們的企業活得非常艱難。
還好,那段時間國家一直對國內的光伏企業進行補貼,讓咱們的企業得以存活下來。
也正是那些年的不斷自主研發,咱們在光伏板上取得了很多技術突破。
比如從多晶硅片,到單晶硅片的生產,提純,以及控制芯片和系統的不斷突破。
到現在為止,咱們在光伏領域,除了逆變器的芯片這一小部分還落后于德日之外。
可以說咱們的光伏產業,已經做到了全產業鏈覆蓋了。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隨著咱們星火科技的加入。
歐美日方面對咱們最后一點的技術桎梏,也被咱們突破了。
可以說從逆變器,到光伏板,咱們已經做到了全面的自產。
而作為一家悄然興起的龍頭企業,星火科技又怎么會放著光伏電站這么好的產業不顧?
事實上早在他們自己打算進軍這個產業之前,國家電網那邊就已經幾次三番的聯系他們,希望他們到西部去投資光伏電站了。
畢竟對國家層面而言,這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歐洲人那點小心思咱們自然非常清楚,搞個碳排放交易所出來,無非就是錨定碳排放權和石油美元叫板。
其實這是他們堂兄弟之間的爭斗,咱們完全不搭邊。
可問題就是兩邊的動作有點大,咱們卻糟了無妄之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