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焦躁不安的李東來,孟南貞很是猶豫。
對這個人,要不要說的太透徹,這讓他很為難。
李東來在歷史上沒有什么名氣,最起碼孟南貞是沒有聽說過的。但作為信王在潛邸的師傅,無疑李東來的影響力肯定是有的。
孟南貞幾乎能夠猜到,李東來就是東林黨派到信王身邊的棋子。用來拉近信王和東林黨的關系,雙方好一起對付閹黨。
后來的歷史也能夠證明這一點,閹黨也確實是在崇禎和東林黨的聯合之下完蛋的。
此時的東林黨飽受閹黨的壓迫,損失慘重,偏偏又和浙黨、楚黨等爭斗不休,可謂是內外交困的局面。
原本以為信王上臺后,終于可以大展拳腳了。
奈何卻很快發現,新的皇帝和老的沒有什么區別,依舊不肯放權給他們,又啟用了太監來牽制他們。
可以說,天啟和崇禎一前一后的做法,才是讓東林黨人徹底對這個朝廷、國家失望了,干脆無為而治,讓崇禎一個人焦頭爛額去了。
崇禎也在一開始的眾望所歸之后,暴露了他在國政上的短板。
無論怎么折騰,不但沒有轉危為安,還將整個大明徹底葬送。
算來算去,在這個時候真正能夠拯救大明的,其實根本不是哪一個皇帝,而是只有東林黨。
孟南貞雖然在做著改變信王的舉動,但就算再怎么去改造信王,可他的力量畢竟有限。
沒有強大而可靠的盟友,這樣的改造到最后也將毫無意義。
想通了這一點,孟南貞瞬間明白,要想回天有術,他還需要做的,就是把東林黨也改造了。
“李先生,你們東林黨人的想法是好的。奈何朝廷里的權力就只有那么多,而皇帝,是不可能放棄手中的權力的。所以你們的很多想法,根本就沒有施展的空間。”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弄的李東來靈魂出竅,念頭通達,隱隱進入了新的境界。
以往東林黨內部在討論時局的時候,大家都把目光和矛頭對準了閹黨。進而卻忽略了,其實賦予閹黨權力的人,乃是皇帝。
也就是說,他們的對手根本就不是什么閹黨,而是那個高高在上、俯瞰眾生的皇帝。
可一想到這一點,李東來就驚悚難安,忙不迭地想要把這個念頭給驅逐出去。
他是臣子,講究的是忠君報國,怎么能夠對君王不敬呢?
可就在這時,孟南貞的話又在他的耳邊響起。
“李先生,你在怕什么?”
李東來一個激靈,心里頭轟然作響。
茫然之際,他也不禁在捫心自問:對呀,我在怕什么?
他豁然轉身,目光猙獰地看著孟南貞,幾乎是嘶啞著嗓子低吼道:“孟公公,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么?那可是皇帝,是我們所有人的君父,是我們頭頂上的天啊。你豈敢……你豈敢對天子不敬?”
這里沒有外人,不管說了什么都不會傳出去,孟南貞當然不怕。
他看著瘋癲的李東來,聲音冷酷無比。
“皇帝為什么就是我們的君父?他們為什么就是我們頭頂上的天?誰賦予的他們這樣的地位?有秦以前,這個天下可是沒有皇帝的。商周之前,這個天下也是沒有王的。”
“轟……”
這次的沖擊才是最大的,讓李東來騰騰騰連著退了好幾步,后背撞在了照壁上都沒有感覺到疼痛。
孟南貞的說法,大膽而無忌,可謂是大逆不道。
可不知道為什么,聽著他的說法,李東來的內心當中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孟南貞說的是對的。
皇帝不是自古就有的,王也不是上天降下的。
熟讀史書的他很清楚,在夏朝之前,華夏民族的領袖,可是通過禪讓的方式產生的。
那個時候的領袖們,也沒有王和皇帝這樣大的權力。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皇帝和王不是本來就有的,為什么如今的人要把他們看的那么重要,不敢違逆他們的意志,要屈從于他們的統治和權威?
思想就像是一條堅固的大壩,可一旦這條大壩出現了缺口,新鮮的思想就會不自覺地滲透進來。
李東來還沒有發現,孟南貞給他打開了一扇怎樣的窗戶。
宜將剩勇追窮寇,孟南貞很清楚,自己的話給李東來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但如果不趁機把這個口子撕的更大的話,那么李東來很快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
“先生剛才問我,為何陛下體會不到你們的苦心。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要實現心中的抱負,就需要有足夠的權力才行。權力從哪里來?這天下間的權力就這么多。被你們拿走了一些,皇帝的權力就少了幾分。您說,權力之爭,皇帝會退讓嗎?”
李東來木然坐下,久久無言。
他的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亂哄哄地形成了一團漿糊。
孟南貞的說法,為他打開了全新的天地。也讓他發現,以往自己的很多想法,其實都偏頗了。
不對,不光是他,而是幾乎所有東林黨人都想差了。
他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在和閹黨斗爭。
只要斗掉了閹黨,那么大明就會迅速地政治清明,眾正盈朝,重新變成那個強大的大明。
現在陡然發現,他們的對手其實不是一群閹宦,而是藏在他們背后的皇帝。
這個發現,著實刺激到了李東來的價值觀。
孟南貞依著他也坐下來,娓娓地道:“其實皇權和臣權的斗爭,自古以來皆有,而且一直都不曾斷絕過。先生應該知道丞相之舊事,便是連本朝初期,也是有丞相之位的。可自從胡惟庸案之后,丞相一職便徹底消失。先生,時至今日,胡惟庸到底謀反與否,可還沒有定論和實據呢。”
聰明人之間說話,不需要說的太透,點到即止。
聯想到孟南貞之前的言論,李東來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朱元璋只是利用胡惟庸謀反的借口,消滅了權臣,同時鞏固了皇權,完善了皇帝**。
自此以后,皇帝一言九鼎,大權在握,整個朝廷也都變成了皇帝的一言堂。
孟南貞又道:“可皇帝終究是一個人,精力有限。國家的事務千頭萬緒,在所繁多。一開始類似于太祖、世祖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還好,尚且能夠把控的住。但到了后來,皇帝多長于深宮,才略有限,處理起朝政來漸漸力有未逮。于是,曾經被壓制下去的臣權又慢慢開始抬頭了。弘治朝時的李、謝、劉三閣老舊事,先生當有所耳聞。”
李東來情不自禁點頭,對這些自然十分熟稔。
因為弘治朝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和他一字之差,讓他十分感興趣,所以曾特別了解過這段歷史。
當時的弘治皇帝性情溫和,知人善任,把朝政大權全都委以李東陽、謝遷、劉健、劉大夏等人,果然讓大明一改英宗以來的頹勢,實現了弘治中興。
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都對當時的李東陽等人羨慕不已,覺得他們恰逢明主,才能一展報復。
然而今日,孟南貞卻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了他。
不是李東陽等人運氣好碰到了明主,而是那個時代的皇帝能力不強,所以強有力的臣子把控了權力罷了。
孟南貞的論證還沒有結束。
“因為弘治皇帝的軟弱,導致那一個時期的臣權空前強大,前有李、謝、劉三公,后有楊廷和一言而決。可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深感到權力受到威脅的皇帝開始了兇猛反撲,后來的大禮議,結果如何,先生您也是知道的了。”
嘉靖年間的大禮議之爭,明面上是皇位正統的爭論,實質上就是君權和臣權的又一次激烈的交鋒。
其結果不言而喻,嘉靖大獲全勝。
曾經權傾朝野的楊廷和黯然下臺,內閣首輔也再次變成了皇權的附庸。
導致了張璁、夏言、嚴嵩等一大批只擅爭斗、不擅行政的官僚上臺,也摧毀了大明固有的比較完善的政治基礎。
孟南貞當然也不是隨便就提及大禮議的,而是有著他的目的。
“先生,你知道在這場大禮議當中,楊廷和為什么會輸嗎?”
問完,他便目光灼灼地看著李東來,也不知道這位能夠領悟到多少。
但很顯然,李東來不像他一樣,沒有玩過穿越,見識還做不到超脫。
“楊廷和藐視皇帝,妄自尊大,超脫了臣子的規范,又盲目信人,因此才會大敗虧輸。”
作為一名文士,大禮議這樣的大事,李東來肯定是鉆研過的。
但很顯然,他的研究成果,真的不怎么樣。
見此,孟南貞也不客氣了,決定給他下點猛藥。
“其實大禮議當中楊廷和的失敗,和你們東林黨今日的困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李東來等的就是這個,精神一振,連忙坐直了身軀,追問道:“公公,何以教我?”
孟南貞左右看看,直到確認了身邊近處真的沒有外人之后,才鋒芒畢露。
“你們明明是想要搶班奪權,結果卻還遵循著天地君親師的那一套,把皇帝擺在道德的至高無上的位置上,不停地神話著天子。試問,這樣一來,你們怎么贏?你們和皇帝之間,明明是對手,卻還不停地往對手的身上堆加大義和金身,憑空給自己增加難度。這世間,再沒有比你們更加愚蠢的人了。”
對于中國古代權臣和皇帝的斗爭,孟南貞只能表示無語。
從來就沒有見過給對方加光環然后再去對敵的。
這就好像打英雄聯盟,大家同樣是一級出門。結果生怕對手不夠強,先送給對手兩人頭一樣。
這樣的斗爭要是還能贏,那皇帝得多蠢?
至此,孟南貞終于亮出了自己的獠牙,也算是點在了東林黨的死穴上。
話不多,卻足以震的李東來陣陣發懵,整個人搖搖欲墜,隱隱感覺到他所認知的世界正在漸漸崩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