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南貞、信王等人安靜地看著,一直到那個士兵把皮盒子里的子彈都打光了。
等演示結束,孟南貞上前接過火槍,仔細觀察起來。
打了超過三十發的子彈,此時火槍的槍管已經滾燙。冰冷的天氣里,甚至可以看到熱氣蒸騰,久久不散。
孟南貞著重觀察的是槍管的堅韌程度。
畢竟對于火槍來說,是否會炸膛至關重要。
一旦炸膛的話,火槍甚至還不如燒火棍。兵器的質量,可是關系到國運的。
觀察的結果很喜人。
盡管槍管熱的能夠煮蛋了,但卻沒有任何破損的跡象。
見孟南貞看過來,孫元化解釋道:“我們遵照先生教授的方法,采用了水力鍛造,冶煉精鋼的速度快了許多。同時槍管的耐腐蝕性、堅韌程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們做過實驗,可以保證一千五百發子彈的使用周期。”
這個結果讓孟南貞無限滿意,也不枉自己把不銹鋼的配方和鍛造方法拿出來。
雖然只是最初級的不銹鋼,但如今火槍使用的是黑火藥,膛壓也沒有那么大,自然損毀率很低。
在孫元化說著的時候,孟南貞隨手把槍管插進了水中。
一陣滋滋的亂響,一大桶水都沸騰了起來,不過槍管的溫度也迅速降了下來。
等降溫之后,孟南貞又把槍管拿出來觀察。
依舊沒有任何破損,看起來完好如初。
這才讓他徹底滿意,知道這種火槍已經可以投入實戰了。
孫元化卻有擔心的問題。
“殿下,先生,這種火槍雖然威力不凡,可是如今我們的作坊規模有限,而且還不敢聲張,所以產量有限。如果朝廷能夠提供足夠支持的話,我們有信心一個月能夠造出一百支火槍。”
孟南貞卻笑了。
“孫大人敬請放心,就在今日,殿下出馬,把王恭廠拿了過來。從今以后啊,你們算是鳥槍換炮了。”
“真的?”
孫元化大喜過望,高興的像個孩子。
自從被孟南貞弄來,專職火器研發之后,他才猛然發現,這才是適合自己的地方。
做官雖然權勢很大,可是他不善于政務,心思淳樸,始終都被人玩的死死的。
搞研發嘛,就單純的多了。
沒有那么多利害關系,他可以心無旁騖地做事。
他雖然原本就喜歡搞火器、火藥這些,但畢竟還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讀書、做官的思想始終橫亙于他的思想里。
而且受限于環境和知識,他對于熱武器的前景也不是看的很明白,只能小打小鬧,也沒有覺著這是一份了不起的事業。
可孟南貞的推動,卻為他打開了全新的大門。
燧發槍的研發已經取得了比之前無與倫比的進步,而在孟南貞的言論當中,卻還有更多夸張的武器沒有實現呢。
如今擺在孫元化面前的,是軍事科技的汪洋大海。
他立刻便拋棄了官場仕途,投身到了科研的行列中。
燧發槍研制成功之后,最為困擾他的問題,就是量產的問題。
信王為他們在保定準備的基地,因為保密的關系,規模很小,人力和資源都很有限。
哪怕把燧發槍的制造已經定型了,也只能做到一個月一支。
顯然,這樣的生產速度毫無意義。
不過現在不同了,大明最大的兵工廠都被拿過來,一旦恢復了規模,那生產力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但孟南貞卻思慮長遠,及時打斷了孫元化的熱切。
“殿下,如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整王恭廠。上次的事故之后,王恭廠如今已經荒廢了。不經過一番整治,是發揮不出作用的。”
之前孟南貞極力讓信王把王恭廠要過來,信王還不解其意。
可是今日見到了新式的火槍之后,他終于明白了其中的意義。
只是一說起重振王恭廠,信王便有些怵頭。
“這需要一大筆的銀子才行,問題是國庫里肯定拿不出這筆錢。而且目前朝廷里的阻攔太大,大臣們不會同意的。”
上一次的大爆炸實在是嚇壞了大明君臣,無數的官員都紛紛上書,要求廢止王恭廠。
生怕再來一次大爆炸,讓大家直接升天。
這個問題別說是官員們擔心,孟南貞也很擔心啊。
哪有把兵工廠建在人口密集的城里的?
而且還是皇宮旁邊。
每日里坐在火山口上的感覺,可是不太妙。
“殿下,王恭廠的重建,銀子不能由朝廷來出,咱們自己想辦法。除此之外,這樣的高危之地,也確實不能放在京城里面。我的意見,咱們干脆趁此機會,把王恭廠遷到外面去。不但能夠避免危險,還能借助保密的借口,避開閹黨的耳目。”
以前的王恭廠對于閹黨來說形同雞肋,他們根本不在乎。
可要是被他們得知了新式火槍的存在,那是絕對不會放任的。
所以無論如何,把王恭廠從京城里面遷走,都是必然之舉。
信王十分認同這些,可還是想不出,重振王恭廠的銀子從哪兒來。
“殿下難道忘記了,我們在東南的朋友可是很有錢的。”
東林黨很有錢,這一點信王已經很清楚了。
“可我們拿什么交換呢?”
聽到這個問題,孟南貞也是吃了一驚。
他驚的是信王的轉變竟然如此之大,對于利益的理解已經到了這般地步。
這絕對是大好事,起碼證明信王在明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不過孟南貞并不是臨時起意,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
“殿下,如今東南的商業發展迅速,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您知道,他們的癥結在哪兒嗎?”
信王呵呵一笑,呼出了一口濁氣,卻直接道:“懇請先生賜教。”
相處的久了,他對孟南貞的了解也比較深了。
這個年輕的先生,什么都好,就是有些惡趣味,總是喜歡設置各種問題,引人入彀。
見信王不上當,孟南貞尷尬一笑,發覺信王也學壞了。
但正事重要,他也沒心思就糾結。
“這些年東南的商業發展太快,各種產業林立,卻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著。那就是人口。雖然如今東南的人口是大明之最,但相較于如今和未來的產業發展來看,缺口還是非常大的。在目前不適宜改造戶籍制度的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為東南的商人們提供足夠的勞動力的話,相信他們會很高興出這筆錢的。”
阻礙明朝資本主義發展的眾多因素中,勞動力的缺失也是一個大問題。
牢不可破的戶籍制度和頑固的地主階級,讓明朝的勞動力資源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
別的不說,光是一句“仆從如云”就能感受到,有多少勞動力被浪費了。
資本主義興起之后,無論如何都要打倒地主階級,除了權力的爭奪之外,解放勞動力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明末的東南商人們,也正處于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現在還好,如果等到信王上位,東南的對外出口徹底放開的話,那么再多的勞動力都不夠填補的。
可以說,如今誰能夠為東南的商人們提供勞動力,他們愿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聽了孟南貞的分析,信王明白,交換的條件有了。
“那我們從哪里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呢?”
孟南貞微微一笑,智珠在握,手指卻向西方一指。
“殿下,如今陜西災害不斷,顆粒無收,流民無數。已經到了要爆發的邊緣,再不采取措施的話,黃巾之禍就不遠了。既然陜西一地不能提供那么多流民生存的條件,咱們為何不將這些不穩定的因素遷走?東南富庶,即使有再多的人口也足以養活。而且東南的商人同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我們完全可以從陜西一地遷移人口,彌補東南的不足,還能解決迫在眉睫的民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