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虞翻內(nèi)心當中并不認同孫權的這種想法,但是,既然他已經(jīng)效忠了孫權,就必須忠人之事。
故此,對于郭圖方才的話,虞翻只想了片刻,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袁公,如果郭先生的話,能夠代表您的意思的話,我方答應了。因為臨來之前,我家二公子已經(jīng)授予在下與袁公方面的談判的全權,故此,在下做得了這個主。
在下會立即派人會江東,讓二公子將推舉劉和為天子之事立即公之于眾,到時候,還請袁公依照諾言,盡快派兵襲擾徐州。將劉備軍盡可能逼回徐州,這就是我家二公子唯一的要求了!
袁紹聽完,點了點頭,剛要說話,卻聽逢紀站起身,沖著袁紹一拱手,突然插言道:“主公,這件事,并不宜操之過急!
袁紹聞言,就是一皺眉頭,事實上,孫權提出與他公開推舉劉和的提議,已經(jīng)暗合了他的心意。
現(xiàn)在,袁紹已經(jīng)非常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聽沮授和田豐的建議,將漢獻帝遷到鄴城,掌控在自己手中,看曹操屢屢利用漢獻帝的影響力,以及朝廷的令旨,將其他諸侯攪擾得不得安寧,袁紹心中一方面心癢難耐,一方面,也深深趕到了威脅。
而現(xiàn)在,因為黑山軍之亂的緣故,再加上公孫瓚依然在易京城里茍延殘喘,故此,袁紹暫時還沒有能力立即出兵,越過黃河,進入中原,將漢獻帝從曹操手中重新奪回來。何況,曹操突然出兵進攻,并近乎于成功奪取了關中三輔,對于此事,袁紹和手下的謀士們經(jīng)過多次商量,已然猜測出了曹操此舉的目的
就是想要利用關中四塞之地,擋住袁紹的大軍。
昔日,強秦依仗函谷關之險,將東方六國的聯(lián)軍擋在了關外,劉邦以此也擋住了勁敵西楚霸王項羽,足可見,關中三輔的重要性。
與其緣木求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袁紹其實自從意識到曹操準備縮進關中三輔之后,便已經(jīng)想到了另起爐灶,另立新君的可能性。
只不過,袁紹一談起這件事,就總是會遭到沮授的諫阻,這件事讓他非常的著惱。
今天,虞翻在此次宴會上非常巧妙且強硬的懟了沮授,很顯然,因為虞翻的話,沮授如何再反對這件事的話,他自己在袁紹麾下的立場就非常危險了。
但是,這個時候,逢紀突然站出來,表示反對,不,應該說是表態(tài)暫緩這件事,既讓袁紹心生憤怒,又讓其他謀士們?nèi)伎床欢恕?br />
袁紹怒視了逢紀一眼,等著他的回答。
逢紀倒是沒有著急,他緩緩地解釋道:“主公,屬下提一句可能讓您不高興的話,虞先生提出讓孫二公子和主公您一起公推劉和為天子,這件事,主公和諸位同僚可曾想過,那劉和會答應嗎?
想當初,主公您可是派人和曹操商議過,一起公推其父劉虞為帝,那個時候,劉虞聲望冠絕天下,尚且毫不猶豫地退卻了。劉虞被公孫瓚所殺后,聲望大減,屬下認為,劉和本人聽聞此事之后,必然會極力推拒這件事的,他沒有膽量答應下來。
還有,孫權在江東的情況究竟如何,屬下認為,不能只聽虞先生的一面之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在虞先生來得路上,孫二公子已經(jīng)兵敗,江東孫氏已經(jīng)失去了江東的控制權,主公您想,那個時候,與孫權軍結(jié)盟一事,還有意義嗎?
故此,屬下想毛遂自薦,跟著虞先生帶來的隨從親自去江東一趟,親自去探一探江東如今的局勢究竟如何?若是孫二公子及江東孫氏有能力重新奪回江東四郡的控制權的話,主公您再與之結(jié)盟不遲,若是對方并不具備這種能力,屬下大可以去見一見那個周瑜,試探一下對方,與他進行結(jié)盟。
當然,若是能夠與周瑜結(jié)盟的話,周瑜也必然不會公開反對如今的天子,那么,與主公您一起公推新君的諸侯,可以讓馬騰來做!馬騰手中雖然僅存漢陽郡一郡之地,但是,他身上還有涼州刺史的身份在,比起孫權這個還未被朝廷認可的會稽郡太守要更加有說服力。
至于劉和,萬一他堅決反對的話,主公您到時候,可以在各國國王中另擇更加適合的人選,就比如,桓帝陛下的弟弟平原王劉碩的子孫!
逢紀解釋完,袁紹和在場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之前,袁紹、虞翻和宴會上其他人全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相比于漢獻帝,若是袁紹和孫權公推劉和為帝的話,有兩個非常大的問題,一則,劉和本人的年紀相對較大,他的年紀在三十歲左右,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即便袁紹將他推到大漢天子的位置上,劉和也未必會全聽袁紹的擺布。
二則,劉和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也根本沒有考慮過,極有可能,劉和會像他的父親劉虞那樣,直接推拒掉來自袁紹和孫權的好意。
因此,對于袁紹而言,孫權提到的劉和,其實并不是最適合被公推為皇帝的人選,相反,逢紀提到平原王劉碩的子孫,才是更為合適的人選。
因為,漢桓帝的父親,原平原王劉翼,有三子,老大就是漢桓帝劉志,老二就是這個繼承了其父爵位的平原王劉碩,老三是渤海王劉悝。
渤海王劉悝因為得罪了宦官王甫,被王甫陷害,最后,刑訊不過,自殺,而他宮中所有妻子兒女也全都因此死在了獄中。
當時,天下之人莫不憐之。
故此,漢靈帝所謂的兒子漢獻帝劉協(xié)因為得位不正緣故,在加上漢靈帝冤殺劉悝一家百余口,袁紹就可以拿這兩件事,推舉劉碩的子孫繼位,續(xù)漢桓帝香火。逢紀提出的這個人選,顯然比孫權及其麾下謀士們商量出來的人選要高明許多。
于此相對,被孫權看好的劉和身上,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劣勢,那就是名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