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原來是監軍啊
這下李貞要是還不知道李承乾是在刻意的針對自己的話就真的是傻子了,只是讓他疑惑的是,自己和這個大兄的交集并不是很多,除了自己落水剛穿越那一次狼人見過一次外,也就是在平時皇家聚餐的時候偶爾碰過幾次面而已,殼好像自己也沒得罪過他啊。
李貞卻是忘記了自己前一段時間有多出彩,可以說那一段時間皇宮里關于李貞的傳說就沒有停下過,以至于就連李承乾的風頭都給完全蓋過去了。
李承乾可不是個胸懷大氣的人,要不然也不會說出‘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樣的混帳話了。如今見自己的風頭被李貞掩蓋,能對李貞有好印象才怪了呢。
如果說風頭被掩蓋只是讓李承乾對李貞厭惡的話,那李貞越發受寵卻讓他感到了真實的威脅——雖然現在還是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之前好像算成630年了),李承乾還沒有說出上面的那句混帳話,也沒有因為偷牛摔斷腿,更沒有表露出對突厥文化的崇仰,所以李世民乃至朝野上下對李承乾的印象都還算不錯。
可同樣的,李承乾也剛獲封太子沒有幾年,在朝中的根基不穩,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績,完全不似李貞只是短短時間,不但獻上了硝石制冰法,更在后來陸續獻上了造紙術,印刷術,馬蹄鐵以及《三百沒有千》和眾多蒙學經典。這些蒙學經典就連李承乾也都在使用,自然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也能算出李貞的功勞來,雖然在表面上大家都說這是李世民拿東西從李貞那里換來的,但只怕在李世民心里也給李貞記下了不少功勞。這些功勞在李承乾看來,已經能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了。
更讓李承乾痛恨李貞的卻是潞國公侯君集透露的一點內情(不知道侯君集是什么時候投靠的李承乾,這里記為李承乾剛當上太子,侯君集就投靠了過去)——就是那日在少監府李貞離開后,李世民那一番莫名其妙的語氣與動作。
李承乾聽完之后更是怒不可遏,雖然李世民并沒有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但李承乾卻以為李世民已經把李貞列為太子候選,也就是在這時,李承乾已經將李貞當做了自己的畢生大敵,徹底斷絕了招攬的心思。
可惜啊,現在的李承乾畢竟還是太年輕(李承乾是武德二年生人,現在是貞觀三年,也就十一歲),沒有城府,幾乎將對李貞的痛恨描刻在了臉上,直接拒李貞與千里之外,而不是刻意親近,然后在關鍵時刻把李貞陰死。
也幸虧如此,讓李貞有了心理準備,省卻了不少的大麻煩。
“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崩钍烂衩嫔每戳艘稽c,他當然知道李承乾對李貞充滿了厭惡,所以此時這個好臉色是對李貞的顧全大局而展現的。
“對了父皇你來的正好。”李貞突然想起一件事,拿出第三份圣旨,皺著小臉苦兮兮道:“父皇您給孩兒的圣旨寫的都是些什么亂七八糟的?這上面的字孩兒每一個都認識,可一旦連起來,孩兒就不知道寫的到底是啥了。”
“噗!哈哈哈......”聽到李貞這可憐兮兮的話,所有人都笑噴了,李恪和李泰抱在一起,差點被李泰勒死;李祐正在喝水,聞聽此言一口水全噴在了李惲的臉上;李愔的發冠都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頭發披散著落下,再沒有了親王形象;就連最小的李治都咧開了大嘴,只是那迷茫的眼神告訴大家,他這笑純粹是因為大家都笑了,至于大家為什么笑,那就不好意思了——I'm sorry, I don't know!
李世民也笑了,一邊笑一邊在李貞的屁股上輕輕的拍:“說的什么混賬話?這也就是在你的哥哥弟弟們面前,要是讓那些言官們聽到了,只怕又要參奏你了!
“可是孩兒真的聽不懂啊!崩钬憽溃骸昂褐宦犆靼琢艘痪淙バl國公賬下聽令,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
“八弟原來你是問的這個啊!崩钽『貌蝗菀讖睦钐┑膽阎袙昝,強忍著笑意解釋道:“其實圣旨上寫的很簡單,就是封你為定襄道行軍長史,歸派衛公賬下聽用,說白了就是監軍!
“監軍就監軍吧,說那么多廢話干什么?而且都是陳詞濫調,老生常談,沒有一點新意!崩钬戉街旌掀鹆耸ブ迹骸叭朗ブ嫉拈_頭一模一樣,寫圣旨的人也沒誠意了吧?父皇您可得好好的訓他一頓!
“哈哈哈......”眾人再笑,敢當著李世民的面數落圣旨的不是,他們對李貞的大膽也是服了。
“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的拍了李貞的屁股一下。
其實這三道圣旨都是他寫的,不過想著這畢竟是中旨(皇帝親筆發出,不正常通過中書門下,直接交付有關機構執行的命令或詔令),還是給自己兒子看的,也就起了偷懶的心思,反正圣旨的開頭都差不多,干脆一字沒改就這么連著抄了三分,此時被李貞提出來,自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是,孩兒不說了!崩钬懲铝送律囝^,收口不言,但在心里卻嘀咕這老爹不給力啊,弄了半天就給了一個監軍的職位。
監軍是什么?
雖然監軍也是一種軍職,而且還是僅次于大總管的高級軍官,但說白了這就是一尊菩薩,在軍中根本就是個擺設,除了監視軍隊主帥的言行之外,根本沒有一絲權利,就更別提掌控軍權了。
當然,這是在唐朝,實際上在宋元明清,監軍的權利還是很大的,畢竟監軍大都是由皇帝的親信擔任,可以直接面見皇上,所以一般的軍隊主帥也不敢過于得罪,生怕監軍參奏。甚至還有的主帥干脆直接聽監軍的命令行事,就是為了不得罪監軍。
李貞嫌棄,殊不知李恪和李泰卻已經羨慕嫉妒恨死了,皇家子弟想要上戰場是非常難的,特別是直系皇子,一般情況下哪個皇帝也不會把自己兒子送上戰場。而且親貴不領軍,這是歷朝歷代基本上都遵從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也就李貞情況特殊一點,在老爺爺的借口之下,李世民才勉強答應了他。就算如此,也只是給了一個沒有實權的監軍,其用意很明顯,派你過去就是讓你去鍍一層金,至于一線戰場你是想都別想了。
當然,李貞上了戰場也不是沒有好處,他畢竟是大唐皇子,如果這個身份傳出去,對整個大唐軍隊的士都會有極大的提升——堂堂越王殿下都不惜危險跟著咱們出征了,咱們這些廝殺漢還有什么好怕的?難道咱們一條賤命還比得上人家堂堂天潢貴胄嗎?這么一想,士氣自然就不自覺的提起來了,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