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元城之時,已是消息傳來五日之后。
唐國并未對林南城的臨溪劍派大肆屠殺文人之舉做出任何回應(yīng)。
倒像儒家首主楊子銘,已卸任丞相。
消息一經(jīng)傳出,唐國沸騰。
唐國儒家文生紛紛出言譴責當今唐皇,百姓們對臨溪劍派之舉也頗為氣憤,一時間竟有民怨沸騰之勢。
不止唐國,就連臨近的坤國與玄國的百姓也對唐皇口誅筆伐。
一時間唐皇成了眾矢之的。
殷明并未對此做出任何反應(yīng),天元城安靜得出奇。
甘樂是第一個回到天元城的,他在黃國傳道已畢,而今黃國的佛家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他也沒必要一直守在黃國。
“夫子,唐皇這般不作為,楊兄陷入兩難之境,一旦他與唐國朝廷鬧翻,那事態(tài)就嚴重了!
祝明飛并未跟隨楊子銘去唐國,殷明離開天國之后,他也就隨之回到了天元城。
他的意思是,楊子銘即便辭官,也無法掩蓋他的身份。
他一旦與唐國朝廷鬧翻,那他會立即被扣上一頂逆賊的帽子。
畢竟他的身份太特殊,唐國國內(nèi)人人皆知。
即便儒家相信他,但百姓們口無遮攔,一旦傳揚開來,很難制止。
甘樂聞言,先是對著殷明一禮,雙手合十恭敬一拜,這才緩緩道,“楊兄傲骨,我等猶然不及,只得欽佩!
“他為儒家粉身碎骨,乃是大仁大義之舉,唐皇愚昧,實在令人惋惜。”
“夫子對此不聞不問,正好全了楊兄仁義之心!
甘樂心中亮得跟明鏡也似。
殷明看上去對此事不聞不問,實際上正是在為楊子銘積累名氣。
楊子銘而今雖是儒家首主,但在八國畢竟威望不足。
他若能以雷霆手段處理此事,那勢必能彰顯出他儒家首主的氣魄。
如此一來,楊子銘勢必能在八國之中快速積累起名望。
到時候,儒圣之名也就非他莫屬。
而到了這一步,儒家也就徹底大興了。
文道百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道。
殷明不會理會八國文道的發(fā)展,但也絕對不會坐視文道陷入困境。
而今楊子銘尚能處理儒家之事,殷明自然是不會插手。
只是事態(tài)一旦發(fā)展到楊子銘無法處理的境況之內(nèi),那時候才是殷明出手之時。
不過...
祝明飛聽了甘樂之言,想是已經(jīng)明白了其中曲折。
然而此刻他臉上卻有一縷擔憂之色。
他道,“不過臨溪劍派的白元禹可不容易對付!
他的眼睛一向長在額頭上,能讓他覺得不容易對付之人,必定不是什么善與之人。
對于白元禹,祝明飛所了解的只有他是劍圣,以及他乃真圣修為。
但僅僅如此,那也夠了。
畢竟而今的千元大陸,任何一個真圣都能攪動一方風云。
唐皇的不作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白元禹的真圣修為擺在那里。
得罪一個真圣,是八國任何國家都需要仔細考慮和慎重處理的事。
畢竟儒家新立,楊子銘也是剛剛進入圣者巔峰而已。
甘樂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只是看向殷明,卻并未開腔。
這是,一旁的白彥忽道,“他的劍法,遠遠沒到劍圣之境。”
劍法的境界與修為境界不同。
單論劍法,白彥自認為自己的劍法境界絕對不遜于白元禹。
可修為,他卻與白元禹差了好大一截。
而修為可以使劍法發(fā)揮出更大的威力。
在相同修為境界之中,誰的劍法修為更高,那誰的勝算也就越大。
反之,在相同的劍法修為之內(nèi),誰的修為更高,那自然也就能占據(jù)上風。
白彥對白元禹的劍法雖是不屑,但對白元禹的真圣修為卻不能有任何質(zhì)疑。
這也就是他為什么只道了一句白元禹的劍法遠遠沒到劍圣境界的原因。
殷明看了他一眼,緩緩點頭道,“既然如此,你覺得楊子銘對上白元禹的勝算能有幾成?”
楊子銘而今不過圣者巔峰,距離真圣雖然只是一線之隔,但這一線之隔卻也是天與地的差別。
當初白彥能夠以圣者巔峰的修為反殺龍聞,那是因為龍聞乃鬼道之人,陰極必衰,白彥可以說是取巧而勝。
而白元禹這個真圣卻是實實在在的人,要想勝他,楊子銘可以說是無巧可取。
白彥,甘樂,祝明飛三人都是一怔。
白彥還好,倒是甘樂與祝明飛,兩人沒想到殷明會讓楊子銘自己去對付白元禹。
三人都知道殷明讓楊子銘處理此事乃是為了讓楊子銘積累名望。
可是楊子銘的實力畢竟只在圣者巔峰,對付臨溪三劍客,或許還行。
但要他對付白元禹,面對一個真圣,他如何辦得到?
甘樂看了殷明一陣,略微有些不解的道,“楊兄不過圣者巔峰的修為,如何能有勝算對付白元禹?”
祝明飛笑問道,“夫子不會來真的吧?”
殷明反問道,“我像是開玩笑嗎?”
這一下,甘樂與祝明飛均是陷入沉思之中。
一陣無言之后,白彥率先開口問到,“要破白元禹的飛天一劍,非真圣修為不可。”
他的潛臺詞是,楊子銘毫無勝算。
然而殷明卻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下去!
白彥看了一眼殷明,繼續(xù)道,“飛天一劍凌厲無匹,就算楊子銘手中儒經(jīng)再是強悍,恐怕也擋不住這一劍!
“一旦楊子銘擋不住飛天一劍,那他毫無勝算!
“再者,就算楊子銘擋住了飛天一劍,白元禹也會與他拼耗修為內(nèi)力...”
話到這里,白彥忽然猛的看向殷明,“你打算讓楊子銘與白元禹拼修為內(nèi)力?”
白彥忽的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文氣的特殊性。
只要楊子銘手握儒經(jīng),那文氣便會源源不斷,永不枯竭。
而白元禹的武道內(nèi)力卻不能如此,就算他是真圣,內(nèi)力新生再是迅捷,那也絕對比不上楊子銘的文氣。
甘樂與祝明飛聞言均是恍然,如果是比拼內(nèi)力文氣的消耗,那楊子銘自是有著一些勝算的。
而且在他們看來,楊子銘的勝算可謂極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