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名府好好的,來汴京做什么?不是跟你們說了,不要跟蘇仲、潘誠、羅聰、姚昶他們私下接觸,汴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我們,就等我們出錯,抓我們把柄。”
一聽到這個名字,楊叢義不由得心下一驚。
汴京朝堂比邊疆危險太多了,稍不注意,就會麻煩上身,縱然不會萬劫不復,也足夠他脫層皮的。
“她親自登門,我們總不能把她拒之門外吧,再說她還懷著身孕呢!”被說一頓,孟蕓娘覺得委屈。
“有身孕了?看來大名府局勢還不是太緊張嘛。不過大名府畢竟離前線近,蘇仲讓她來汴京也是對的。這次見了就見了,以后還是少見為好。以后再有我以前的下屬登門拜訪,就別讓他們進門了,讓他們去樞密院找我,我在樞密院有的是時間接待他們。”
“好,我知道了,一會兒我跟姐姐說一聲。”孟蕓娘心有不悅,卻也只能如此應道。
在孟蕓娘看來,夫君自從到樞密院任職以后,開始變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以前關系很好的老部下說不見就不見,再不像從前那樣平易近人,難道是官做大了,所以變了?
“老爺、二夫人,可以開飯了。”正在按摩間,忽有侍女來報。
“知道了,去請夫人過來。”孟蕓娘抬頭吩咐道。
侍女離去之后,聽她說道:“夫君,走吧,吃飯去了。今天專門吩咐下人去買了一只雞熬湯,冬天了,補補身子。”
“汴京如今物資匱乏,我看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是不是有人送來的?”楊叢義馬上警覺起來。
“哪有,真想送禮,誰會小氣到只送一只雞。”孟蕓娘隨即否認。
“雞鴨在汴京很是稀缺,平常人家就是拿著百貫千貫錢也買不到。鍋里熬的這只雞,多少錢買的?”楊叢義轉頭看著孟蕓娘,臉上神情有幾分凝重。
“這么看著我是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去買的,我哪兒知道。”被夫君這么一看,孟蕓娘有幾分惱怒。
“家里事我不過問,你們眼睛要放亮一些,品行不好的下人,不要拉不下顏面讓他們留在府里,一旦發現了馬上趕出去。”楊叢義說完站起身子。
“行,我知道了,明兒我跟姐姐商量商量。”孟蕓娘心下一沉,頓時也對府里的下人有了幾分懷疑。
用餐完畢,楊叢義叫住清塵、蕓娘和蓮兒,聊聊家事。
“前幾年我一直在北方領兵,對你們疏于照顧,今年終于在汴京安定了,本想接你們過來一家團聚,好好過日子,不想重任在身,不得輕松,讓你們受累了。”楊叢義有些愧疚。
“夫君在汴京任職,不似在邊關,若我們不在身邊,成何體統。”顧清塵淡淡的回道。
“夫人說的是,要是我們還住在泉州,肯定有其他人趕著來替我們照顧老爺,到時候家里可熱鬧了。”蓮兒忽然來了這么一句,有些陰陽怪氣的意味。
“這說的什么話,我是那樣的人嗎?”楊叢義先是看了一眼蓮兒,又看看清塵和蕓娘,見她們臉上神色并無太大變化。
提起這事,眾人無言。
沉默片刻之后,楊叢義打破尷尬,說道:“兒年紀也不小了,別讓她整天閑著,蕓娘有時間可以教她讀書,清塵可以教她習武,學的好不好先不說,強身健體總是好的。”
“女兒家舞刀弄劍的不好吧,讓她跟夫人學學琴棋書畫倒是個好主意。”兒是蓮兒的孩子,其他人很少管教,不學點東西,確實不太像話。
“行,明兒讓兒來找我,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孟蕓娘很自然的就應下了,成親十年了,她一直沒有生過孩子,來汴京半年一直在努力,也不見半點成效,她也放棄了。
“兒快被慣壞了,再不讓她吃點苦,以后有你受的。”顧清塵看了蓮兒一眼,顯然她對蓮兒的教育方式不是很滿意。
“兒還不到十歲,沒那么嚴重,以后用點心,好好管教就是了。思遠怎么樣了?”楊叢義趕緊把兒的教育問題揭過去,引走話題。
“放心吧,我爹給他找了個不錯的書院,里面同齡人多,聽我爹說,他還算聽話,沒惹什么事。”孟蕓娘隨即答道。
“不惹事就行,放在書院估計也惹不出多大的麻煩。”楊叢義點頭道。
“思遠能進太學嗎?要不過兩年把他送進太學吧。”顧清塵忽然如此問道。
“汴京太學三年內還建不起來,臨安太學我不建議把他送過去。臨安是溫柔鄉,享受、攀比之風盛行,沒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很快就會迷失在臨安。還是讓他留在書院吧,書院遠離紅塵喧囂,環境簡單,誘惑也少。”楊叢義直接否掉了顧清塵的建議,她向讓兒子離她近一些,但這么做有害無利。
“姐姐就放心吧,思遠自小習武,身強體壯,腦子又靈活,只有他欺負別人,沒有別人欺負他的份,何況還有我爹照應,不會讓他受委屈的。”孟蕓娘看著顧清塵,笑著寬慰道。
“思遠從來沒有一個人在外面過,一下子離我們這么遠,我心里總覺得不踏實。”想起兒子,顧清塵憂心忡忡。
“他也十幾歲了,沒什么好擔心的,再說了,他在書院讀書能出什么事。”
楊叢義說完看看三人,然后又說道:“年關將近了,家里的門看緊些,別什么人都往家里放,特別是那些走關系,小心中了心懷不軌的人的陷阱。還有,出門在外盡量低調一些,別跟那些人攀比,比來比去的,除了自己受氣,引其他人妒忌,沒什么意義。”
“知道了,我們會注意。”顧清塵淡淡的應道。
孟蕓娘和蓮兒微微點頭,算是應了下來。
說起來,顧清塵、孟蕓娘她們已經算是非常低調了。
她們是當朝二品大員的夫人,地位尊崇,連皇后都時常召她們進宮,可她們上街的時候乘坐的還是很樸素的單駕馬車,更沒有像其他高官家眷一樣,頓是出行便是家丁幾十人隨行,她們的車駕出行,除了馬車夫,便只有兩個侍女隨從,在整個汴京都是很寒酸的。
不過既然夫君這么說了,她們也只能記在心里,畢竟她們也知道夫君看起來位高權重,但在朝中卻是處處受制,并不如意。
皇帝雖然不止一次當眾表達了對楊叢義的信任,但滿朝文官依舊像堤防家賊一樣,時時刻刻都在防著他,皇帝擔心楊叢義會被朝中壓抑的氛圍逼的離開汴京,不得不用其他辦法寬他的心。
其中讓皇后隔三差五召見顧清塵、孟蕓娘進宮聊天說話、賞花喝茶,便有幾層意思,一是寬楊叢義和她家人的心,讓他們知道,皇帝始終信任他,二是告訴朝中其他官員,皇帝對楊叢義的態度,第三是愛屋及屋,對楊叢義家人以示恩寵。
所以,楊叢義在汴京的難處,顧清塵、孟蕓娘都懂,她們不會任性,不會主動給家里找麻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個道理她們自然明白,特別是顧清塵。
楊叢義離家北上這幾年,顧清塵又開始修道,漸漸的又回到清心寡欲的狀態。
而孟蕓娘則不同,她本身就是官宦千金,自小嬌生慣養,有些習氣很難改掉,雖然隨楊叢義出了一趟海,也吃過一些苦,但她從骨子里就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也不是愿意吃苦的人,有條件享受,絕對是要享受的。
之前在泉州,天高皇帝遠,并且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北方,先是抗擊金人南侵,后來又是連續幾年北伐戰爭,她們在泉州的生活很少有外人關注,不管多么鋪張奢侈,都不會有人在意,也沒人追問花的錢是哪里來的,小小一個泉州,也沒人敢追問。
但在汴京不同,天子腳下,高官遍地,身居高位的人,上下左右有無數人盯著,楊叢義手握重兵,盯著他的人就更多了,他的家眷自然也在無數人的視野之中。
楊叢義之前在回易處任職多年,出海幾趟,積攢了巨額財富,雖然多數都掌管在流求楊四娘手中,但交給顧清塵和孟蕓娘的財富也不在少數。
這次她們來汴京,隨身攜帶的銀鈔就價值數百萬貫,在國庫空虛急缺錢財的汴京,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汴京如今雖然物資匱乏,但只要舍得花錢,她們還是能買到所有想要的東西。
只是那樣以來,她們的身家家財也就暴露了。
通過正常途徑,楊叢義絕對積攢不下數百萬貫財富,那么他的財富來源便是大問題,況且還是在汴京國庫如此空虛的時候爆出這個問題。
如此一來,汴京全城的焦點,估計就要定在他身上,怎么解釋都不會有用。
所以楊叢義不得不一再提醒她們要行事低調再低調,絕不能為了出風頭,跟其他人爭高下,露了自己的底。
他不擔心顧清塵、蓮兒,只擔心孟蕓娘,因為她的出身就擺在那里,官宦千金,有身份,就好面子,隨時隨地都可能跟其他高官家眷和貴婦比拼,這種習慣很難改掉,唯有讓她少出門,或是每次出門都有顧清塵隨行。
楊叢義一早就跟她們開誠布公的談過這個問題,但還是不得不時常提醒,免得她們放松警惕。
她們不惹事,他就能在汴京堅持下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