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俄國終化敵為友,雖然仍然是各懷鬼胎,但在內外的各種壓力之下,還是聯(lián)合起來對付華東政府。
不過這段時間里,華東政府也沒有閑著,一直在為襲取海參崴作著最后的準備工作。作戰(zhàn)計劃是早就制定好的,這段時間主要是進一步的完善和制定各種突發(fā)情況的預案。
在十里河之戰(zhàn)結束之后,海軍陸戰(zhàn)隊和第1軍就撤回到青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而海軍陸戰(zhàn)隊也擴編成為個師、3個后備團,雖然海軍陸戰(zhàn)隊的擴軍是勢在必行的,不過現在正是戰(zhàn)爭時刻,而且海軍陸戰(zhàn)隊馬上就有重要的作戰(zhàn)任務,因此在這個時候擴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在海軍陸戰(zhàn)隊只有1個師,而且經過前段時間戰(zhàn)爭的礪練,作戰(zhàn)經驗豐富,戰(zhàn)斗力強,但現在擴軍了,這個師的兵力怎樣分配,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如果將全師平均分配到新成立的部隊中,雖然可以達到以老帶新的效果,但整體的戰(zhàn)斗力在一定時間內必然后大幅下降,而且沒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而如果保留全師,或者是是抽出少量人員補充其他部隊,雖然可以保證1個師的戰(zhàn)斗力,但其他部隊中由于缺少有經驗,戰(zhàn)斗力差距過大,難以形成整體的戰(zhàn)斗力,整個海軍陸戰(zhàn)隊仍然靠一個師支撐,因此人員怎樣合理的分配,確實是一個有相當難度的問題。
羅岳和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主要高層軍官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析之后,最終才做出了認為是最合理的分配方案,首先是現在的這個師確定為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保留一半的官兵人員,這樣補充的人員只有一半,在老兵的教導和帶領下,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接近原來的戰(zhàn)斗力,而新建的海軍陸戰(zhàn)隊第師在抽調的一半官兵中抽出/3為骨干組建,這樣全師有1/3的有經驗老兵,可以迅速的形成一定的戰(zhàn)斗,而剩余的1/3官兵則做為另3個后備團的軍官,主要是負責對后備團的訓練,畢竟預備團的作用只是對作戰(zhàn)部隊的補充,并非戰(zhàn)斗的主力。
分配的方案確定下來之后,接下來就是軍隊的編制、訓練,同時還要參與作戰(zhàn)計劃的完善討論,因此這段時間羅岳忙得不可開交,盡管回到青島,但每天都住在軍營里;而且這時周唯穎己停職回家休養(yǎng)待產,但羅岳也只回家看了她幾次,還都沒有在家里過夜。好在是秦錚夫妻都理解羅岳現在擔負的重責,也都安慰羅岳不要擔心家里的事情,全力的準備戰(zhàn)斗。
8月底的時候,軍委正式成立海參崴遠征軍,當然襲取海參崴的戰(zhàn)役成功之后,則改為海參崴軍區(qū),由羅岳擔任司令官,第1軍司令劉鐵任副司令,兵力由海軍陸戰(zhàn)隊,第1軍第1、6師,個后備團組成。共計兵力約7.3萬人。除此之外,還給遠征軍配備了兩門0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和一列裝甲列車。
這兩樣武器都是華東政府剛剛制造出的,并不是在第1階段戰(zhàn)斗中,在遼東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那列裝甲列車和4門自行火炮。
不過這輛新造的裝甲列車是前列裝甲列車的升級版,裝配是80毫米,40徑倍距的火炮,比前列裝甲列車的40毫米,40徑倍距的火炮更強,戰(zhàn)斗力更為強大,由于海參崴是中東鐵路濱綏線和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鐵路線十分發(fā)達,很適合裝甲列車作戰(zhàn)。
而0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雖然口徑相同,但徑倍距達到了45倍,也算是比之前的4輛升級了一步。雖然00毫米口徑自行火炮的威力不及裝甲列車,但布置靈活、機動性強,可以做為裝甲列車的有力補充。不過這時華東政府的載重車輛己全部用完了,因此不能再制造更多的自行火炮。
加上這兩樣武器,海參崴遠征軍的實際總兵力達到了7.8萬人,另外華東政府還預備了10萬的后勤人員以及1000名行政人員。只等遠征軍占領海參崴之后,就全部派到海參崴,負責接管海參崴的后勤、行政等工作。
第1軍的第7、16師以及一個后備師則留在青島,和青島警備師一齊負責保衛(wèi)山東地區(qū),另外在向前線補充了8個后備后之后,青島又擴編了6個后備團,這樣還有10個后備團,不僅可以確保山東地區(qū)的安全,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向前線增援兩個師的兵力。
而在遼東戰(zhàn)場上,人民軍分為南北兩線,分別與俄軍,日軍對持。北線以十里河為界,集中了、3、4三個軍共計約萬軍隊,以及兩列裝甲列車,兩門自行火炮和18門汽車牽引火炮,和駐守沈陽的俄軍相持。
在這段時間里,俄軍已從后方調來了大量的軍隊,使駐守沈陽的軍隊達到了36萬左右,而這樣一來,留守哈爾濱一帶的俄軍只剩下10萬余人。雖然俄軍在沈陽的兵力己經超過了人民軍接近4成,不過十里河一戰(zhàn)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響,再加上俄軍在調度、后勤、彈藥供應上的低效,因此現在俄軍也不敢主動向人民軍發(fā)動進攻。
不過在得知國內己與日本達成了聯(lián)合對抗華東政府的協(xié)議之后,俄軍總司令林涅維奇認為可以等日本首先在鴨綠江發(fā)動進攻,牽制人民軍,然后俄軍再從沈陽進攻人民軍的十里河防線,這樣才能確保一舉擊敗人民軍。
南線則是人民軍第5軍的4個師沿鴨綠江布置防線,這時己沿著鴨綠江邊約400-500米的距離挖好了戰(zhàn)壕,作為守衛(wèi)鴨綠江的第一道防線,而在第一道防我的后方約1000米的距離,每隔約000-3000,修建一座石砌炮臺,設置4-6門155毫米*炮。作為炮兵陣地的支點;在炮兵陣地后方1000米,則修建了一條縱貫整個陣地伽臨時公路,供輛自行火炮快速移動、支援、轉移使用。
日軍逃到朝鮮半島之后,整頓了殘兵之后,也想在鴨綠江邊布置防線。不過這時人民軍己搶先在鴨綠江邊布置好了陣地,而且鴨綠江的江面寬度只有500-1000米,人民軍的大部份火炮、迫擊炮都可以打過江面,落到鴨綠江東岸,加上人民軍有螺旋槳飛機,無人機,直升機等空中力量,可以從空中觀察、定位,為炮兵提供射擊參數,因此日軍數次在鴨綠江邊布置陣地,都遭到了人民軍的炮火打擊,根本就沒有布置陣地的機會。因此日本的司令兒玉源太郎在無奈之下,只得下令后退到距離江邊5-6公里的位置布置防線,只在鴨綠江邊布置少數的哨點,這樣才算是布置好了日軍的防線。
還有一點也值得一提,就人民軍的空中力量也得到了加強,又有架單座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加入戰(zhàn)場,使螺旋槳固定翼飛機的數量達到4架,出動率增加了近一倍。另外還有1架雙座的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可以在10月左右完工入役,投入戰(zhàn)場使用,而在年底以前,預計可以有4架單座,4架雙座的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在這場戰(zhàn)爭中使用。
在前一段時間,架單座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一方面節(jié)省了無人機、直升機的使用時間,而且對敵軍造成了一定的威懾作用,華東政府的無人機、直升機雖然先進,但由于技術水平實在太高了,為了不引起這個時代的警覺,因此無人機、直升機在出動時都是盡量的不要讓敵軍發(fā)現,而螺旋槳固定翼飛機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可以大大方方的出現在敵軍的視野當中,并且對敵軍造成相當的心理威懾,畢竟在這個時代,任何會飛的東西都是高大上的存在。
而在另一方面,螺旋槳固定翼飛機的使用,也為華東政府積累了大量的使用經驗和數據,為華東政府日后發(fā)展空軍邁出了第一步,當然航空小組也在這場戰(zhàn)爭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戰(zhàn)爭結束之后,將會被華東政府列為重點發(fā)展的項目之一。
除此之外,人民軍留在海參崴地區(qū)的特種部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們以泰鄂爾部落為依托,己經聯(lián)絡了10余個部落,并且簽定了共同對抗俄國盟約。這些部落都是東北地區(qū)的游牧漁獵民族,而且對中華還是有相當大的歸屬感。俄國占領了海參崴地區(qū)后,對這些部落進行了殘酷的打壓,因此這些部落對俄國也都有較大的仇恨,見有人領頭對抗俄國,而且還有來自關內軍隊的支持,自然是都愿意加入。
經過了人民軍的整合之后,大約組織起了一支人數在1500左右的隊伍,并且進行了一定的訓練。雖然這支隊伍的戰(zhàn)斗力并不是很強,對人民軍襲擊海參崴的戰(zhàn)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他們熟悉這一帶地區(qū)的地形環(huán)境、風俗人情,而且又頗為吃苦耐勞,可以從事偵察、向導、安撫其他民族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人民軍占領海參崴以后,以海參崴為依托,開避新的戰(zhàn)場,調動俄軍,還是能夠發(fā)揮相當大的作用。
這樣人民軍也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新一輪的戰(zhàn)爭也即將開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