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知曉相同的痛楚,就無法真正理解他人,而且就算能夠理解,也不可能相互體諒,這就是不變的道理。
岸本齊史
“叮!”“叮!”“叮!”
匈奴騎兵們射出的箭矢,射到萊茵騎兵身上的時候,除了發出一陣叮叮叮的聲響以外,并未對沖鋒中的萊茵騎兵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就連萊茵騎兵們座下披掛有一層薄甲的戰馬,都沒有一匹受傷的,這就是牧民自制短弓和箭矢的殺傷力,在裝備精良的精銳面前,根本沒什么用。
氣勢如虹的萊茵騎兵,雖然不懂騎射戰術,但他們平舉騎槍的沖鋒陣型倒是威勢十足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的匈奴牧民們,他們空有匈奴騎兵之名,實則毫無作戰經驗,對自己麾下這幫烏合之眾知根知底的蒙古百夫長自然不會冒險與萊茵騎兵正面對決。
匈奴騎兵,或者說匈奴牧民們的優勢在于他們精湛的馬術,蒙古百夫長的做法就是利用他們精湛的馬術,用他們蒙古人慣用的風箏戰術對付沖鋒過來的萊茵騎兵。
匈奴牧民們使用的自制短弓和箭矢確實質量不佳,可就算是這樣,一百支箭矢射出去好歹也能射傷一兩個萊茵騎兵三四匹萊茵戰馬吧連最基本的皮甲和木盾都沒有的匈奴牧民,利用他們的馬術優勢,將兩軍之間的距離穩穩的控制在百米左右,并一直在用箭矢騷擾追殺他們的萊茵騎兵。
整整十分鐘的追逐,八百匈奴牧民一共射出了最少三四萬支箭矢,因此受傷的萊茵騎兵卻只有寥寥一百來人,而且還盡皆都是輕傷,僅有的幾個重傷員還是他們自己墜馬受的傷。
武裝到牙齒的萊茵騎兵,在充分發揮他們武器裝備優勢的同時,也享受到了武器裝備帶給他們的弊端比如,他們座下的戰馬因為背負的重量過大,耐力下降的非常快,以至于前面放風箏的匈奴牧民不得不刻意放緩速度,才能保證越跑越慢的萊茵騎兵跟得上他們的步伐。
又過了十分鐘以后,感覺到身后萊茵騎兵們的戰馬耐力已經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蒙古百夫長,開始調整他麾下匈奴牧民們的撤退方向,不再繼續繞圈,而是往他們早先設定好的埋伏點撤去。
同樣感覺到自己座下戰馬耐力下降迅速的萊茵騎兵統領,隱隱覺得再這么追下去,己方騎兵的戰馬都快要活活累死了可就這么放過尋釁的匈奴騎兵他又不甘心,便決定再追五分鐘,要還是無法追上前面的那數百匈奴騎兵,他就撤兵回去。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第四分鐘就快要過去了,越跑越慢的萊茵騎兵還是沒能追趕上前方撤退的游刃有余的匈奴騎兵正當萊茵騎兵統領準備提前放棄的時候,一陣密集的箭雨從天而降。
臂力有限的八百匈奴騎兵,早在十多分鐘之前就不再射箭了,很明顯這波箭雨不是他們所射隨著這波箭雨的出現,其他五名蒙古百夫長所率的五千余眾匈奴騎兵突然從四面八方狂奔出來。
眨眼之間,追擊八百匈奴騎兵的兩千萊茵騎兵,就陷入了六千余眾匈奴騎兵的團團包圍臉色大變的萊茵騎兵統領,此時可顧不得什么面子問題了,他直接下令所有萊茵騎兵立即調轉方向,全速向后撤退。
萊茵騎兵們座下戰馬剛被馬鞭猛抽的時候,確實瞬間提高了他們奔馳的速度,可這種近乎于投擲它們生命力的方式并不能持久很快,無論萊茵騎兵們怎么猛抽他們座下的戰馬,他們座下累到精疲力盡的戰馬卻還是越跑越慢,甚至要比他們猛抽之前跑的更慢。
輕松追上企圖逃跑的萊茵騎兵的匈奴騎兵集群,一邊用雙腿駕馭著他們座下的戰馬,一邊用他們手中的短弓對逃跑的萊茵騎兵射出箭矢五千多匈奴騎兵射出的密集箭雨,給萊茵騎兵造成的傷亡,那可就比之前的八百匈奴騎兵強太多了。
匈奴騎兵們的每一輪箭雨射出,都有最少數十名裝備精良的萊茵騎兵,這讓萊茵騎兵統領心疼的臉都快要抽搐了好不容易硬抗過匈奴騎兵的二三十輪箭雨,還沒等倉皇后撤的萊茵騎兵們松口氣,猛然提速的匈奴騎兵已經一舉越過速度不快的萊茵騎兵,擋到了他們的前面。
“殺光敵人,財富只屬于勇士!”一名刀鋒直指萊茵騎兵蒙古百夫長,帶頭高呼起來。
“殺光敵人,財富只屬于勇士!”所有匈奴騎兵都不由自主的興奮狂呼起來。
這就是草原人的本性,無論他們是蒙古人,還是匈奴人,他們的體內流淌著的都是嗜血好戰的血液帶頭的蒙古百夫長只是稍加撩撥,這些匈奴人就全然忘記了他們此前與蒙古人的血海深仇。
當然,這種遺忘只是短暫的,等到這次大戰結束以后,眼下有些興奮過度的他們就會重新記起他們與蒙古人的血海深仇這點,蒙古人看的比匈奴人更透徹!
六千余眾心中壓抑著太多苦悶需要發泄的匈奴騎兵一擁而上,直接就把數量已降至一千六七百的萊茵騎兵給淹沒了匈奴騎兵與萊茵騎兵之間的極其慘烈的肉搏廝殺,至此拉開了序幕。
這場一開始就打成焦灼狀態的廝殺持續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落下帷幕,主動出擊時足有兩千之眾的萊茵騎兵,最終只有寥寥數十騎護衛著他們重傷的統領殺出重圍作戰經驗嚴重不足的匈奴騎兵也為此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將近半數匈奴騎兵淪為了此戰的犧牲品。
六名蒙古百夫長帶著殺紅眼的三千余眾匈奴騎兵,一路狂奔至萊茵商隊不久前剛修建好的臨時宿營地以后,這座前一秒還井然有序的宿營地,下一秒就變成了慘烈無比的人間地獄。
生性殘忍的匈奴人,把蒙古人曾對他們做過的事情,變本加厲的強加在了萊茵人的身上至于那五百多車由萊茵商盟提供給匈奴王庭的各種戰略物資,則是被六名蒙古百夫長親自付之一炬。
當熊熊烈火在這座營地里燃燒起來以后,順利完成任務的六名蒙古百夫長帶著他們麾下隱隱有些失控的三千余眾匈奴騎兵緩緩向北撤去,只留下尸橫遍野的營地繼續在燃燒。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