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戰,天龍帝國的確是毋庸置疑的勝利者不假,但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且不說新組建的騎兵營、步兵營、重步營全部被打殘,就連三個蠻族方陣軍團都差點打的全軍覆沒。
八旗方面的傷亡則是更加慘重,除最后參戰的兩紅旗陣亡比例控制在了百分之十以內外,其他各旗的參戰部隊的陣亡普遍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尤其是打滿全場的黑旗,出征時總兵力高達二百六十五個牛錄,擁有將近八萬騎兵的黑旗,此時包括傷兵在內也只剩下不到三萬騎兵。
要是再把這不到三萬騎兵中的近兩萬輕重傷員去掉,那么黑旗的傷亡比例就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五;可以說,這一仗幾乎是把黑旗的未來都給打進去了。
經此一戰,本來在八旗中單旗兵力最雄厚的黑旗,雖不至于說淪落至八旗最末,但也是掉出了前三之列;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黑旗都應該是此戰天龍帝國方面傷亡最慘重的部隊。
各部隊的具體傷亡數字,是在決戰之后的第四天才統計出來的,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不僅讓身為北征大軍統帥的阿吉斯感到壓抑,連久經沙場的李錫尼都覺得恐怖。
在所有匯報上來的數字中,唯一能讓阿吉斯松口氣的,就是蒙古帝國同樣也在戰場上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尸體;如果帝國情報組織提供的有關蒙古帝國軍力的情報沒有問題的話,那么蒙古帝國在草原之戰中僅是陣亡的將士數量,就已經達到了蒙古帝國常備軍總數的一半!
實際上,對幾乎全民皆兵的蒙古帝國來說,戰爭時期的所謂常備軍,基本是等同于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成年男子的;這也就意味著,只此一戰,蒙古帝國就最少損失了四分之一的成年男性。
戰后第四天深夜,一次簡短的軍事會議之后,阿吉斯就開始把各部匯總上來的傷亡情況,連同此戰殺敵數量,寫成一份完整的奏報。
騎兵營,四個聯隊一萬零八百騎兵參戰,陣亡四千六百余眾,受傷兩千七百余眾,無全滅。
重步營,七個聯隊兩萬八千余將士參戰,陣亡一萬三千余眾,其他人人帶傷,二十五隊羅馬重步兵全滅。
步兵營,九個聯隊三萬六千將士參戰,陣亡一萬九千余眾,受傷一萬三千余眾,三十九隊羅馬青年軍全滅。
斯巴達軍團,全軍一萬一千將士參戰,陣亡五千九百余眾,受傷四千六百余眾。
飛豹軍團,全軍一萬一千將士參戰,陣亡七千三百余眾,殘部人人帶傷。
獵豹軍團,全軍一萬一千將士參戰,陣亡八千一百余眾,殘部人人帶傷。
黑旗,四部二百六十五個牛錄七萬九千五百騎兵參戰,陣亡五萬一千余眾,受傷一萬九千余眾,七十三個牛錄全軍覆沒。
兩紅旗,兩旗三百二十個牛錄九萬六千騎兵參戰,陣亡九千五百余眾,受傷四千三百余眾。
兩黃旗,兩旗八十個牛錄兩萬四千騎兵參戰,陣亡一萬一千余眾,受傷三千八百余眾,四個牛錄全軍覆沒。
兩藍旗,兩旗五十個牛錄一萬五千騎兵參戰,陣亡五千九百余眾,受傷兩千一百余眾,七個牛錄全軍覆沒。
兩白旗,兩旗六十個牛錄一萬八千騎兵參戰,陣亡八千五百余眾,受傷一千四百余眾,六個牛錄全軍覆沒。
北征大軍總計三十四萬將士參戰(不含第一鷹旗軍團),陣亡十四萬七千余眾將士,另有七萬余眾將士受傷;此外,術赤皇子麾下有五萬五千騎兵參戰,其中陣亡將士數量超過三萬。
蒙古帝國方面,察合臺所部四萬五千騎兵(含兩萬蒙古精騎)和窩闊臺所部四萬五千騎兵(含一萬五千蒙古精騎),這九萬騎兵全部參戰且幾乎全軍覆沒,撤退人數估計不超過五千。
帖木格所部八萬騎兵(含三萬蒙古精騎),估計陣亡約在六萬左右,撤退人數應不足兩萬。
合赤溫所部十萬騎兵(含四萬蒙古精騎),估計陣亡約在三萬左右,其他全部撤走。
木華黎所部五萬怯薛軍,陣亡一萬七千余眾,余下部隊成建制撤退。
蒙古軍隊總計有三十二萬騎兵(含五萬怯薛軍和十萬零五千蒙古精騎)參戰,并在戰場上留下了將近二十萬具尸體;其中,怯薛軍因為裝備的特殊所以較為好認,蒙古精騎則因為與普通蒙古騎兵裝備相似很難確認,所以無法估算這些尸體中到底有多少是屬于蒙古精騎的。
第一份類似于戰報的奏報寫完后,阿吉斯又開始寫起了第二份奏報;這份奏報中的內容,是阿吉斯對戰后南部草原新格局形成的一些個人看法,其中還包含了他本人對術赤皇子的安置意見。
第三份奏報,也是阿吉斯耗費時間最長的一份奏報;在這一份奏報里,阿吉斯重點闡述的是自己對八旗現狀的一些看法,以及此戰過后應對八旗做出怎樣調整的建議。
這三份奏報中,除了第一份奏報是阿吉斯這個北征大軍統帥該管的分內之事以外,其他兩份奏報所涉及的事情,都超出了他的職權范圍;而阿吉斯之所以會額外多寫這兩份奏報,純粹是因為這兩份奏報中所涉及的事情,是白峰私下里單獨交給他的秘密任務。
三份奏報送出之后,阿吉斯沒有休息,而是派人去把自己隔壁營帳中的幾個人請來。
鮮卑人拓跋元、柔然人庫提、羌胡人野利跬、戎狄人樓柯、肅慎人肅矢、契丹人耶律大石,這六個人是隱秘衛從南部草原上找來的,已被蒙古帝國滅亡的鮮卑、柔然等部落的部落首領后裔。
當然,所謂的部落首領后裔,不過只是幌子而已;畢竟,類似于羌胡、戎狄之類的部落,沒滅亡之間也只是松散的部族聯盟而已,根本不像匈奴、契丹等集權部落那樣,還存在首領家族。
所以,這六個人中,除了鮮卑人拓跋元和契丹人耶律大石,確實是已滅鮮卑部落和契丹部落的首領后裔以外,其他四個人都只是已滅部落里某個不大部族首領的后裔而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