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有澄在上位面到底有沒有接任格羅夫卸任之后的大權,其實只需要看看英特爾公司人事變動就知道,在格羅夫卸任之后,最終還是由貝瑞特接任CEO職位。
而虞有澄呢,這位是在格羅夫百般刁難下謹小慎微地工作,最終在1994年徹底解決恩怨。
在全面領導負責了十多年的電腦CPU業務之后,一次有關奔騰處理器設計故障中,終于被格羅夫抓住機會,一舉將這位在英特爾公司CPU業務承上啟下時期功勞巨大的功臣掀下馬。
格羅夫將所有關于奔騰處理器的鍋全部讓虞有澄背了,之后將其發配到東亞地區做主管,徹底從英特爾公司核心管理層當中踢出去,從一位中央大員變成流放的地方官,也算是養老勝地。
十多年以來兢兢業業,就因為一次小錯誤而全盤否定,這樣的結局該如何解釋?
有些事汪正國不清楚,但并不代表他對虞有澄這位人才不認可,從很多方面看來,他實際都要比汪正國更適合掌管開陽日常事務,可能在全球范圍之內都找不出第二個比他更合適之人。
“你所面臨這個問題確實普遍存在,白種人和黃種人之間隔閡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化開,開陽這次人才危機當中,之前王安博士借調給我們科研人員,其中的華裔就沒有一個人說離開,而白人卻走了接近60%,種族和文化差異,真的很難調和。”
捫心自問,如果不是汪正國知道錢伯斯確實是位人才,篤定錢伯斯能夠帶領瑤光電子走向成功,他還真的能夠放心地把瑤光電子交給一位白人?
像這種可能性恐怕還真就高不到哪里,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一直都在華人文化圈當中有市場。
“接著說,救你之前所提出的看法當中,全線出擊是什么意思,能詳細闡述清楚嗎?”
到底是不是和自己的看法大致相同,這并不是靠一句話就能全盤知曉,不如同樣一句話,在漢文化當中就能夠給出太多地解釋說法,這要先搞清楚再說。
既然已經把開陽作為自己的下家,那當然就應該有所準備,這是職業CEO所必須的素質。
“意思很簡單,開陽現在不僅要研制CPU,光學傳感器、射頻芯片這些,未來在數據存儲、影音解碼芯片等領域要全面開花,目前大陸在半導體集成電路方面沒有什么有實力的大公司,開陽按照走這條路下去,未來就是另外一家IBM公司這種跨領域綜合性巨頭。”
按照此前對大陸市場調查分析,虞有澄很清楚當前開陽半導體的實力在周邊意味著什么,而如果能夠發展成綜合性巨頭,公司抗風險能力就要大上很多,發展潛力也更可怕。
當年英特爾如果不是還有CPU業務頂著,如果恐怕早就已經在同日本存儲芯片大戰中涼了,也是因為英特爾公司在業務上還有別的盈利來源,這才成功轉型為一家專業CPU廠商。
又道:“現在英特爾在CPU領域確實很強大,但他產品已經很單一,如果未來突然出現一種產品能夠徹底取代CPU,恐怕英特爾公司的倒下就無法避免。”
英特爾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親自道出目前他對公司的隱憂,當前業務種類單一,那就必定在出現技術變革的時候受到巨大沖擊。
至于是什么樣的技術能夠對英特爾產生威脅,這個就全看未來發展,說不定哪天就出現技術爆炸,比如量子計算機出現,到那時候的英特爾如何有能力抵抗?
這兩者壓根兒就不是一個等級,毀滅你,與你何干!
又或者基于當前二維平面發展的半導體集成電路漸進突破,成功實現3D堆疊的集成電路方案,這同樣也有可能把英特爾吊起來打成翔,就算哭著叫爸爸都不頂用。
“你的意思我完全理解,和開陽半導體的發展計劃大致相同,未來隨著更多的傳統領域走向電子電氣化,肯定還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需求,開陽有必要,同樣也有實力廣撒網。”
公司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其實已經不需要汪正國一直死抓著不放,單一領導者在位時間太長,就容易給公司完全打上領導者本人風格烙印,而一旦領導人退居幕后,必然會導致公司人心極大不穩,上位面蘋果公司就是典型。
所以汪正國選擇盡早退居幕后,反正有些事其實沒必要親力親為。
“如果虞博士認為開陽半導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就盡快準備交接,梁博士那邊選擇暫時做一年技術長來熟悉開陽,而你則是另外安排,將會負責領導下一代開陽910處理器研發,如果你在這個項目當中能證明實力,公司CEO職位肯定就不是問題,倪光南院士對行政管理向來不感興趣,所以只要你能證明自己,他不會反對。”
電腦CPU的開發從來都是持續不斷投入,“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這是共和**事裝備研制的指導思想,汪正國將其拿到開陽半導體,并用于指導微處理器開發也同樣適用。
既然現在頂級的開陽905處理器已經投入生產,開發新一代開陽910就是必不可少,摩爾定律表明每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能實現一次產品迭代,而這在2010年之前還是很準。
至于910的發布時間大概能夠定在什么時候,這問題就真不是汪正國所能夠決定,至少在工藝設備方面,開陽現在正同美國硅谷公司、尼康、感動能、阿斯麥接觸,洽談關于采購關于0.7微米光刻機事項。
但結果似乎還并不太樂觀,畢竟這已經是當前時代最先進的光刻機工藝技術,來自這些公司所在地政府出口審查一直卡著,到底能不能采購到,這還是一個問題。
反正汪正國是不覺得這些設備能夠在8.9年的上半年之前交付,畢竟就算談成采購,同樣還存在設備生產周期問題。
至于國內配套設備研發,目前還正在努力向905處理器生產所使用1微線寬進軍,樂觀估計,倒是有可能在8.9年投產的開陽605處理器生產上面用到。
至于說開發0.7微米線寬光刻技術,那可能就要等到90年或者91左右,這實際也意味著國內光刻機產業目前是落后國際先進水平整整一個代差。
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