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馬?”
周圍的聽眾愣住了。
這一段歷史雖然離得并不遠,但它也不是誰都了解的,這更勾起了他們好奇心。
林超擺了一下手,道:
“在1966年,與殲9配套的91發動機,完成了圖紙設計,并在當年年初由6所進行樣機試制。配套的5殲擊雷達、霹靂4空空導彈也展開了研制?删驮诖蠹艺J為一帆風順的時候,卻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經過風洞試驗發現,殲9IV方案的機動性并不理想。
于是,設計所又提出無尾三角翼方案,即V方案?墒沁@個設計,卻帶來更多的麻煩,比如操縱困難,飛機升降副翼的剛度等等問題。到了1968年6月,專家們發現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實在太大。加上國內的生產受到了運動的沖擊,已經不能正常運行,V方案實在進行不下去了。于是,六院停止了殲9工程,這就是它的第一次下馬!
“哎!”
周圍響起一片惋惜的聲音。
林超講述時,墻上還有投影出一張張圖片。
那些設計就算放到幾十年后,也不算是落伍,下馬實在太可惜了。
林超又道:
“這個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為了應對蘇俄的軍事壓力,華夏加快了軍事裝備的研制。1968年,與殲9配套的91發動機完成初步調試,并在次年完成制造工作。1969年月,61所決定抽出部分力量,繼續進行殲9飛機的研制。同年7月,中央成立航空工業領導組。在8月召開航空工業會議,會上決定盡快搞出殲9戰斗機。1月航空工業領導組決定殲9將采用兩側進氣,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原先的IV方案。他們要求新飛機在71年底上天,如果有可能,還要力爭提前。
伴隨著局勢的惡化,華夏也開始了三線工程建設。六院要求將成都原1航校校址,作為61、66所三線地址。在7年月,軍委批準在成都成立61分所,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611所?梢詻]有殲9工程,就沒有它的存在。
而在這個時候,空軍對殲9提出了要求,活動半徑在9-1千米,重量1噸,使用過載8,升限5,飛行馬赫數5。即后來的雙二五方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設計所進行了大量的論證,最后將外形集中到無尾三角翼加前翼和腹部進氣上,除了估算優選之外,還趕制出高速、低速兩組風洞試驗模型。經過大量的實驗,最終選擇了鴨式布局,兩側進氣,這就是殲9VI-I方案。
設計所剛剛才松了一口氣,空軍又一次提出要求,雙二五太,雙二八太高,應該是雙二六,即最大使用馬赫數 6,靜升限 6 公里,最大使用表速 1, 公里每時,這就是雙二六方案。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原有的布局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設計所不得不對外形進行重新設計,殲9開始演變為雙發雙垂尾布局,該方案稱之為殲9VI-II。
可是,國內的科技水平并不發達。專家們雖然對這些方案不停的完善,但依舊無法達到指標要求。偏偏這個時候,發動機的研制也停滯不前,到了197年4月,六院決定暫緩研制殲9,要求611所轉向研究殲擊轟炸機或者教練機,這就是殲9工程的第二次下馬。
這當然是一個重磅炸彈,讓611所上下都極為震驚,他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搞這樣的突然襲擊。為此,有人向恩萊總理,劍英副主席寫了報告。兩位領導人,分別作了批示,恩萊總理要求空軍司令部找611所研究研究。劍英副主席則要求三機部研究研究。
空軍在找611所的主要干部談話后,提出殲9的性能必須達到雙二五,低于這個標準的,空軍不要。于是,611所再次上報殲9研制計劃。
1974年,三機部召開殲9論證會,第四次調整了主要設計指標。決定飛行馬赫數在4-5,升限到-4千米。同年11月,三機部在金淮召開殲9飛機方案審查會,決定由611所和1廠繼續研制殲9。這就是殲9的第三次上馬。
1975年1月,三機部上報國務院、軍委,希望對殲9指標作適當下調,即最大馬赫數5-6,升限米等等。
月18日,在平同志的干預下,同意了這個要求。
1月日,國家計委、國務院國防辦,批準了三機部上報的殲9飛機研制實施計劃,同意零批試制5架,198年首架上天,198年設計定型。
1976年初,611所在殲9VI-I方案的基礎上,調整了總體氣動力布局和設計參數,最終形成殲9VI-III方案。該機保持了原先的鴨式布局外,采用兩側進氣。
可就在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611所忽然接到命令,因研制單位項目調整,殲9項目下馬,資料入檔。這就是殲9的第三次下馬,與以前不同的是,項目被徹底終止。與之配套的工程,渦扇6發動機、5殲擊雷達、霹靂4空空導彈也逐步停止研制!
這時,有人不解的問道:
“林館長,為什么會這樣,不是都走得好好的嗎?”
林超苦笑著道:
“改革開放以后,華夏接觸到了西方的技術裝備。比如,空軍就試飛過F-16、幻影等等先進戰斗機。對比之后,發覺了自身技術的落后,便將工作重點轉向引進!
但在這個時候,北方的蘇俄轟然坍塌。沒有了主要對手的西方國家,立刻改變了積極的態度,轉而對華夏實施了技術封鎖。不要是軍事裝備,連民用設備都在禁止之列。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撿起那些拋棄掉的東西。
自力更生的路,從來都不好走。不但有外部的影響,還有內部的抵制。尤其是空軍,雖然沒有買成西方的先進戰斗機。但他們接觸到了蘇俄的戰斗機,尤其是SU-7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此,空軍中有人提出一個主張,買飛機,買大量的SU-7戰斗機。
深知買不來軍事現代化的領導人,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他在得知611所繼續研制新式戰斗計時,立刻給予了支持。可在這個時候,某些人卻要求停止該型號的研制,將重點轉為購買蘇式戰斗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