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荊楚帝國 正文 第二十七章 世界

作者/貳零肆柒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未改

    沒有見到女人之前,一直壓抑的熊荊滿腦子都是那種事,然而看到她、聽到她的聲音、目光從她的眸子中穿入進去,別的想法瞬間被拋擲腦后,甚至連抱住她都生怕會產生不可逆轉的時空波動,只隔著數尺遠的距離凝視著她。反倒是女人奮不顧身的撲到他懷里,嗚嗚嗚地哭起。

    正如行走于懸崖不能朝下看一樣,此時雖然依偎于男人懷里,站立于堅實的地面,羋腦海里閃現卻是一望無際波濤洶涌的大海,是深不可見漆黑無比的大壑,是絕美無比亦冷清無比的新郢,她仿佛剛剛從一場噩夢里驚醒,然后被夢中的事物嚇得渾身顫抖。

    熊荊感受到了她的顫抖,本以為女人有足夠的勇氣面對這一切,然而她終究是一個女人,一個從小被人寵愛的貴族女子。因為他的堅持,也因為他的自私,要她從原先的生活軌跡里掙脫出來,于是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也許,她成為趙政的妃子可以平安一生也許,她會死于秦末那段悲慘歲月也許,她這一生都不會知道什么是愛,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不管如何選擇,人總要亡,是嫁給自己還是嫁給趙政,都只有并不長的一生。

    人生該如何度過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后世常常認為,人應該成長、應該成熟,為此不得不付出代價,然而悖論卻是:人只有在兒時才是最幸福的,離兒時越遠,活得就越痛苦越孤獨。既然如此,所謂的成長和成熟又有什么意義?人難道不應該長大到孩子的時候,就不要再長大嗎?難道不應該永遠保持孩童的天真,懷著對死后的美好希望死去嗎?

    兒本可以不長大,她可以保持著一顆童心幸福地安度一生。然而因為自己,她長大了,開始承受數不盡的痛苦,開始有這樣渾身顫栗的恐懼,開始嘗試擔起一個國家的責任。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熊荊說著女人聽不懂的言語,將她越抱越緊,不斷的親她、吻她。羋聽到男人在說話,她聽不懂,可她感覺的出男人的言辭里愧疚,很快她就忍住淚水,主動回吻他,在他身上摸索,解他的衣服。

    爵室里沒有別的人,門外站著羋霓和長姜。羋霓究竟是少女,爵室內的聲響還有腳下有節奏的晃蕩很快就讓她面紅耳赤,渾身發燙。長姜畢竟伺候過兩任大王,對此只低垂著眼簾,似乎什么聲音、什么搖晃全沒有察覺。唯見王舟轉過岬角馬上要入港,他才清咳一聲,朗聲道:“大敖有令,先至廣陵”

    “大王”羋又在啜泣了,但這是幸福的啜泣。害羞的她對外面的聲音極為敏感,不知長姜為何要假傳王命。

    “無妨。”熊荊很忙,無暇說話。想到去廣陵才返回朱方港,他不由得控制了一下節奏。

    “誒、誒”看著要入港的王舟忽然拐彎,朱逐不明所以,魯陽君等人也莫名其妙。“為何不入港?為何不入港?”

    朱逐大聲嚷嚷,弄得所有人都看向掉頭的王舟。等候姊姊登岸的羋菱見狀狠狠踩了他一腳,還使勁旋了一下。朱逐哎呀一聲大叫,“夫人!你為何”

    “哼!”女人總是細致,陸離鏡里看到王舟奇怪蕩漾的羋菱便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丈夫還大聲嚷嚷,真讓她覺得害臊。

    譽士長夫人一腳踩在譽士長腳上,正在張望王舟的那些人轉頭看來,哈哈笑起。朱逐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貴人女子,還是敖后的妹妹,這實在讓人羨慕,但羋菱毫無中原女子的賢良淑德,不時家暴可憐的譽士長,這又人解氣。

    眾人的笑聲中,王舟航向朱方西北方的廣陵,兜了一圈又轉了回來。登岸時群臣發現,天氣似乎太熱,大敖與敖后臉都是紅撲撲的,汗水還緊貼著衣裳。群臣行禮完畢將兩人迎入明堂,宴席早就準備好了。

    楚禮男女同席,熊荊與妻子同坐一席,同食一案,朱逐也與羋菱如此,魯陽君等人沒有妻子便只有獨坐一案了。沒有太復雜的禮節,很快魯陽君便反客為主的獻酒:“敖后與舟楫同往蓬萊,橫渡海波,縱丈夫亦莫及,臣仰之也。特獻此酒,請大敖準允。”

    獻酒是奉酒上前,請賓客盡飲。魯陽君無所謂楚禮周禮,他見到羋平安返回無比激動,不顧禮儀向羋獻酒。羋美得典雅端莊,獻酒而飲熊荊還是第一次見。她接過酒爵飲時美目還顧盼了熊荊一下,看到那一抹眼波,熊荊心頭再度發熱。

    “臣亦獻酒于大敖。”羋一爵酒飲完,魯陽君又獻酒于熊荊。“大敖造海舟,以得蓬萊三島,使我楚國有遷徙之地。三島甚善,麋鹿成群、鮮魚滿湖,人間之仙境也”

    蓬萊三島遠在海上,橫渡風波總有人擔憂。大廷上還有幾名采風,魯陽君大概是想借他們之筆讓楚人消除這種擔憂。對決戰已有九成把握的熊荊接過酒爵沒有馬上痛飲,而是道:“三島何足道?我楚人當行更遠。楚人之祖半獵半牧,少有耕種,然今日皆耕種也。君等幾年曾獵鹿?最近之年,亦不過東遷前云夢大澤曾獵王廷之鹿。唉。”

    辰阝國商代鹿場讓熊荊想到了獵鹿。以前的天下野鹿成群,森林遍地。現在的天下,淮水以北連大章都很難看見,森林全變成了田野。

    “大王以為我楚人不當耕種?”魯陽君不明白熊荊的感嘆。

    “自然要耕種,然非以耒耜耕種。我聞李悝曾言之: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馀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熊荊說起來一百多年前魏國相邦李悝的言辭。

    魏國畝是小畝,百畝之田只有二十七市畝。一小畝收粟一石半,這是下田了,一年只能收一百五十石糧食,每市畝的粟米產糧只有一百四十市斤。如果沒有桑麻等收入,他舉例的這戶農民根本入不敷出,年年破產。

    粟是上天對華夏的恩賜,因為粟種一可收十,所以呂不韋問他父親耕田之利幾倍”時,他父親答十倍。小麥不同,小麥最好的年成也不過種一收六,一般的年成也就是五,差的時候種一收四、收三。中世紀歐洲小麥產量每市畝不到一百市斤,但問題是當時農民不只是種植小麥,還有養殖,那是農牧經濟,不是單純的農業經濟。

    魯陽君還不是明白熊荊要表達什么。李悝提出魏國農民很窮、幾乎入不敷出這個大問題后,他的解決辦法是小饑則發小孰之所斂、中饑則發中孰之所斂、大饑則發大孰之所斂而糶之小饑荒時就發放小熟時所征的賦稅,中饑荒就發放中熟時所征的賦稅,大饑荒時就發放大熟時所征的賦稅。

    “大王之意,乃言大熟則糴,大饑則發?”右史倚憲問道。李悝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秦后歷代的平準制度、常平倉思想,提倡豐年積儲,災年賑濟。

    “非也。”熊荊斷然搖頭。“大熟也好,大饑也罷,不過糧存于粟民之手,又或存于官府之庫,畝收一石半,便是一石半,多否?未多也。莊子曾言養狙獼猴之人賦,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與此何異?

    我之意,乃五口之家百畝太少,當少則千畝,多者萬畝、十萬畝。不以耒耜耕種,而用弗要馬耕種。又或半農半牧,乃至半獵,如此方不會入不敷出。

    地少,人多,貧也地多,人少,富也。楚人僅至蓬萊,便可獵鹿,若至n。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孟子以為:數口之家無饑,五十可衣帛,七十可食肉,然不王者,未之有也。然我以為,”熊荊此時站起來了,看著所有人道:“他日我楚人粟麥可喂豚,一歲可衣帛,三歲可食肉”

    “大敖!”熊荊說的實在是太夸張了,連羋都覺得他可能喝醉了。

    熊荊一點沒醉,他只是有些激動。天下人口三千萬,這是官方編戶數字,真實的可能還不知。三、四千萬人囿于這片狹窄的土地,糧食產量又如此之低,早就該大踏步走出去了。

    怎么樣發展最快?橫搶最快!一個不敢、無力橫搶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世界那么大,幾千萬擠在這里,廝殺幾百年,一個個國都都往中原遷,為什么只知道往里擠,不知道往外探查呢?

    熊荊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喝醉,左右二史還有那幾個采風震驚之余急急將他那句話重重記下:他日我楚人粟麥可喂豚,一歲可衣帛,三歲可食肉。然而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1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湘西| 蒲城县| 尚志市| 昭苏县| 象州县| 泽州县| 时尚| 孟州市| 三都| 南陵县| 西安市| 车致| 晋江市| 武冈市| 喀喇| 永清县| 开鲁县| 朔州市| 武川县| 黎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陆市| 安岳县| 益阳市| 武夷山市| 宝清县| 吴桥县| 望江县| 法库县| 聂拉木县| 正安县| 扶沟县| 南陵县| 新疆| 长岛县| 柘城县| 内黄县| 右玉县| 祥云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