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荊楚帝國 正文 第八十五章 為憾

作者/貳零肆柒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朝堂上熙熙攘攘,回到正寢之后,趙偃才微微靜了靜心。剛才他當眾表達了出兵之意,卻未確定出兵的日期,但也算是給了鶡冠子以及楚國使臣一個交代,表明了趙楚之間仍然交好,親如手足。然而,鶡冠子這樣的野賢怎知大國之間秘而不泄的博弈?秦、楚、趙三國的關系又哪會像螓首們想的那么簡單——只有善惡、只分黑白、只見忠奸?

    獨坐于燕朝中廷,趙偃在等一個人。

    “臣拜見大王。”比趙偃預計的晚,郭開來了。這個趙國的佞臣,年紀已經不,委貌玄衣之下,長的是一副賢臣模樣,只是眼睛有些。

    “卿免禮。”趙偃即位,功在郭開,便如熊元即位,功在黃歇。但與黃歇不同的是,郭開只愿為左師,不愿為相邦,相邦讓給了建信君。當然,他還有一個頭銜是太子傅。“今日鶡冠先生朝堂之言,卿以為如何?若是呂相……”

    “大王噤聲。”郭開目光四轉,好在中廷并無他人。“臣敬告大王:相邦之行,既為私利,亦為我國。若成,我國可得喘息之機,不成,當有滅國之禍;若成,萬不可出兵救楚,以亂相邦之策;不成,必救楚以求其日后援我,其中之分寸,孰難把握。”

    “卿之所言,甚是有理。然則、然則……”郭開是精明的,沒有他,趙偃不可能即位,三年后趙偃薨,沒有他,趙遷同樣不可能即位。對他,趙偃是言聽計從。

    “大王,可使建信君以會軍備糧為名拖延時日,以緩楚國之急。臣則將遣使再入咸陽,明告相邦救楚實為權宜推諉之言,非我真要救楚。”郭開出了一個主意。此時他游離的目光恰好和趙偃對望,幾秒鐘后兩人錯開。看出趙偃滿是憂慮的郭開不得不道:“秦國政局難測,嫪毐亂后,太后失勢,遷入雍城而不見,昌平君又為右相,相邦已危之危矣。若楚人能阻相邦伐楚,或可逆轉局勢,若楚人對相邦伐楚不聞不問……”

    黯然中郭開聲音,到最后已細不可聞。長平戰后,趙國已是弱國。即是弱國,自然要看強國的臉色,然與其看強國的臉色,不如左右強國的政局。戰國時期如此,古羅馬時期、不列顛時期、美利堅時期是如此。各國皆卑躬屈膝,遣巧言之使、厚金銀之幣以游收買強國的內部勢力。玩得好的,便如李承晚,區區博士弄出個大韓民國;玩得差的,便如常某某,四大領袖終淪為桃花島主。

    趙姬是趙人,秦莊襄王死后,呂不韋依靠趙姬的支持方能繼續執掌相邦之位。與鶡冠子在朝堂上所言不同,秦王政即位后的這九年,除三年前報復趙國合縱攻秦外,秦國攻伐的一直是魏國。惋惜的是,嫪毐失策,滿盤皆輸,趙國好日子很快便不會再有了。

    郭開助趙偃為王,趙偃獨寵郭開。趙國的燕朝沒有群臣廷議,只有君臣獨對。半壺水都沒漏完的時間,事情便已然定了,當日,郭開便遣密使入秦見相邦呂不韋。

    由趙國邯鄲至咸陽只能走陸路,秦道寬大平坦,使者可日行四舍,十日便可到咸陽城下。密使到咸陽那日,忽見秦人手舞足蹈、游街大慶,‘大王萬歲’的呼喊不絕以耳,整個咸陽都在震動,細問才知是秦軍前線大捷,大破荊人,斬首兩萬。

    “相邦大敗荊人,人為相邦賀。”是夜,相邦府邸內廷,密使送上禮物的同時還笑臉相賀。相邦呂不韋不再是白日朝堂打扮,而是換了一件深衣箕坐于席,臉上無半點喜意。

    “左師何言?”呂不韋陰沉的臉讓密使笑不起來,他并無問候之語,直問郭開如何。

    “左師言趙國定踐其諾,必不救荊。今雖許之,然大軍不出,空言而已,請相邦毋以為意。”密使收斂了笑容,據實相答。

    “善。”伐楚,楚國自然求救于趙,這是必然,所以決定伐楚的那一刻,呂不韋便要求趙國不得救楚。至于此舉礙于趙楚邦交如何如何,那便是趙偃和郭開的事情了。心不在焉的答話,想送客的呂不韋見密使似有未盡之言,不得不打起精神再道:

    “我雖是衛人,卻成業于趙,與趙國休戚。時至今日,猶念昔年孝成王之義。怎奈大王聽信讒言,以趙為仇,又誤長信侯,多年經營,毀于旦夕。今伐楚大勝,當再伐之,不如此無以逆勢。請告左師,伐楚大軍護軍乃我舍人司空馬,有此人在,秦軍當攻伐不息,奸佞之人必現其行。那時,大王太后或重歸于好。”

    “人必告以左師。”密使讒笑,后又道:“人出邯鄲之日,荊國大子傅鶡冠先生入趙,寡君出兵救楚,左師以為其所言或能助相邦。”

    “請講。”呂不韋稍微打起些精神。

    “鶡冠先生言,荊王心疾已深,又率師親征,或將薨落,趙不救荊日后荊國將無人救趙。”密使道,但話的重點不在于此,他繼續:“左師請告相邦,或可于咸陽言荊王已薨。”

    聰明人總是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特別是雙方休戚與共的情況下。聽聞此言,呂不韋終于不是勉強打起了精神,而是真正打起了精神。這股精神勁一直持續當第三日早朝,這一天,來郢半月有余的楚國使臣唐雎終得以覲見秦王。

    “召,荊國使臣覲見。”于巍巍章臺宮中,儐者召楚國使臣的聲音依次傳至宮外。秦莊襄王名楚,故秦國避其諱稱楚國為荊國。天子五門外屏,諸侯三門內屏,此時楚使唐雎正在皋門外側的屏墻前等候,旌節上的羽毛隨風飄舞。

    來咸陽半月有余而不得見,前日秦軍大勝忽然召自己覲見,真不是個好時機。

    “荊使唐雎見過大王。”面積倍于楚國的正朝大廷里,秦臣看向唐雎皆有蔑色,更有人低語荊國遣使必為求和割地。老而矍鑠的唐雎不為所動,只對秦王政行禮。

    朝堂上秦王政意氣風發,他穿的依舊是一身韋弁服,不如此無以示秦國之戰意。待唐雎跪坐于席,他方微笑著問:“荊使此來,可否獻荊國城邑之圖?”

    “臣未攜敝國城邑之圖。”獻圖即求和,秦王政言畢,群臣皆笑,唐雎依舊不動。

    “那當是譴大子入秦為質?”秦王政仍笑,神色變得更加和藹。

    “也未攜大子入秦為質。”唐雎再答。“臣此來,只為大王之憾。”

    “寡人之憾?”秦王政笑聲更大,笑完臉上又突顯幾分陰鷙。“寡人素善荊國,然荊王輕我,與五國合縱伐,又不譴大子入秦交好,故而伐荊,今已勝之,寡人何憾,請先生告之。”

    “請大王明鑒,敝國不譴大子入秦,實乃因寡君心疾日深之故。敝國大子數年不立,今歲旬月而決,正是為此,非敝國寡君輕與大王。”唐且辯駁道。“今伐敝國,明為勝,實為敗。臣敢問大王,秦軍可拔郢否?臣再敢問大王:敝國若亡,秦國可盡得敝國之地否?臣三敢問大王,此伐荊之舉,合乎秦國遠交近攻之策否?”

    唐雎不似之前那樣一問一答,開始滔滔不絕,一句快過一句。

    “敝國雖弱,仍帶甲六十萬,車千乘。而荊之地,為南蠻,其人之性,風剽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則后服,無道則先叛。寡君因心疾無以譴大子入秦,大王以寡君輕之而伐之,此無道也。荊人必死戰于城陽、死戰于郢都、死戰于吳、死戰于市井山野,息尚存,戰不休,戶不絕,仇必報!

    今秦之強,天下皆知。大王或可亡敝國,然大王亡敝國需費多少金銀、死多少甲士、要多少年歲?大王之天命,乃在掃六國而一天下,然掃六國當攻伐有序、循跡漸進,昔穰侯之舉,不可再犯。而今大王南轅而北轍,緣木而求魚,恐窮盡此生亦不能達此天命。唐雎雖為荊使,亦深以為憾。”

    沒有慷慨的布衣之怒、血濺五步之辭,有的僅僅是站在秦王立場上的細細分析、娓娓而談。隨著唐雎的追問,來多的秦臣蔑色不再、逐漸思索,而善于察言觀色者,則看向站在最前列的相邦呂不韋,不過眾人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不見他此時的臉色。其實呂不韋的臉正在發燙,待唐雎退下、重臣聚集于燕朝時,他仍覺臉上火辣辣的。

    “荊使之言……相邦以為如何?”秦王政淺笑,問的第一個人就是呂不韋。

    “臣敬告大王:臣聞之,荊王已薨。”呂不韋之言讓大家一驚。秦王政也是如此,但他不為察覺的迅速看向右丞相昌平君和御史大夫昌文君。昌文君正一副目瞪口呆模樣,昌平君則低著頭,看不到臉。

    “此言確否?”秦王政問道,目光重新盯想呂不韋。

    “荊人入趙求援,此乃使者大子傅鶡冠子所言,當確。”呂不韋剛才也側頭看向昌平君兩兄弟。“大王,荊王薨,國亂矣,請大王增兵伐之,若下息縣,新王必獻城請和。”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市| 奈曼旗| 准格尔旗| 鄂温| 保德县| 闽清县| 林甸县| 丁青县| 崇仁县| 阿鲁科尔沁旗| 米易县| 桂林市| 元阳县| 崇义县| 南宫市| 正安县| 凌海市| 嘉峪关市| 遂溪县| 仁布县| 安远县| 大渡口区| 集贤县| 大渡口区| 南宫市| 阿坝| 青铜峡市| 大城县| 广德县| 吉安市| 财经| 北流市| 龙游县| 葫芦岛市| 平凉市| 新干县| 革吉县| 靖安县| 外汇| 文山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