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隅中時分,考試終了的鐘聲終于敲響。如之前所要求的,士子們一邊吹著最后的墨跡,一邊把試卷交于寺人之手。待所有人都交完卷,鐘聲再響,寺人捧起試卷行往王宮,試卷將在那里糊名,隨后交給大夫、文吏們批改。大夫識字的不多,可郢都吃干飯的文吏不少,這些人將在兩個月之內把卷子改完,隨后以分數高低、日常品行決定是否錄取。 熊荊回到正寢的時候,宋玉和屈遂都在,兩人拿著編撰好的國史草稿來讓熊荊定奪。國史自然少不了左右史官,于是不是三個人討論,而是五個人一起討論。 “敬告大王:臣以為楚人與周人有親,助周伐商,有功而周子不賞,實為不公。”與周人的關系如何處理是史書最大的問題,屈遂是公族,自然站在楚人這邊。“此后以子爵五十里封我楚人,實乃不敬;昭王兩次南巡討伐楚人,楚人殺之乃是命。先君文王滅鄧之事、與息女之事,書中當隱,還有、還有……” 有些話即便站在公族的立場,屈遂也不出來。他不出來的話熊荊了解,那是弒君。楚國有弒君的傳統,尤其是長兄弒殺年幼的侄子。 “還有何事?”熊荊看著他,帶著些微笑。 “稟告大王,沒了。”屈遂喉結抖動,要的話最后又吞了下去。 “你不我來。”熊荊笑容愈發燦爛。“先君延奪其兄紅之位,先君武王弒其侄奪位,先君成王弒其兄奪位、先君穆王弒其父……” “大王…!”弒君是蠻夷行為,屈遂想遮遮掩掩出來,以求在史書上抹去,卻被熊荊如此**裸的了出來,他覺得自己心臟似乎要炸裂,當即頓首以拜。 “這些事《梼杌》上皆有記載,何需隱瞞?”熊荊得左右兩史連連點頭,不想熊荊再道:“屈卿以此為恥,我倒以此為榮。” “啊?!”一干人瞪看著熊荊,嘴巴幾乎可以塞入鵝蛋。 “先君穆王之前,中國之人皆稱我楚國蠻夷,但他們懼我楚國;先君莊王之后,中國之人皆夸我楚國,可又有多少人懼我楚國?”熊荊問道。“鄧國極為重要,鄧國國君鄧侯與蔡國、鄭國關系極為密切,不殺鄧候而奪取國,我楚國如何向北擴張?息候的夫人若真的貌美動人,先君文王搶過來有何不可?怪也只能怪息候守不住自己的女人。” 到這里熊荊又笑,他忽然想起了一句名言,道:“這種事情,想一想都覺得興奮。” “大王?!”一干人傻眼了,身后羋玹的臉當即變得通紅通紅。 “我便觀《梼杌》,只覺得我楚國自先君莊王后便失去了進去之心。武王、文王縱橫開闔,何等快哉。其后學會了禮法,開始束手束腳,什么也施展不開。”熊荊不管眾人色變,繼續自己看法。“還有郢都的貴族,學了中原的詩詞歌賦,再無先祖的勇武。 弒君有何不對?我殺負芻可不是因為他弒君。楚國的王必要強者居之,怎么可能讓一只羊坐在狼的位置上?一頭狼領著一群羊,肯定能打贏一只羊領的一群狼……” “大王,若是如此,楚國必亂。”先前搶息夫人之語宋玉就當作是童言,現在起弒君,他終于開口進諫。 “必亂是因為不服,不服是因為不公平。”熊荊反駁道。“從我之后,長子若不勇武,定不讓他即位;又或者,國事皆托負于令尹,而令尹由外朝朝國人選出,亦由外朝朝國人罷免。從此大王不直接涉入政務。” “大王,今日議的乃是國史一事。”話題來遠,右史不想大王太多以后的事情。 “那就議國史。”熊荊轉道:“我的想法是:以周朝封國的身份,不論如何隱瞞,先君之事都是丑事,可若不以周朝封國的身份,而以蠻夷的身份,這些都是好事。先君文王做的有何不對?他是殺了楚人?還是明搶了楚女?” “大王以為,楚國是蠻夷?”雖然有所耳聞,可宋玉還是第一次直接聽熊荊起。 “當然是蠻夷,還得可憐的蠻夷。”熊荊太息。“好好的蠻夷不做,偏偏去學什么禮樂,以至落得如此境地。” “大王何以蠻夷為榮,而不以蠻夷為恥?”宋玉呆滯之后連連搖頭,對熊荊的法無法接受。 “我只看到為蠻夷時我楚國誰誰怕,那是真正的尊敬;學了禮樂反而變得唯唯諾諾、畏戰如虎,人人談及楚國皆笑我楚人。”熊荊遺憾道。他又問:“太傅可知這是為何?” “大王聰慧,心中早知為何。”宋玉無奈。他未必不了熊荊的這些道理,可讓他這個文明人重新變回蠻夷,他根沒辦法接受。 “太傅既知為何,可為何反對?大傅是想楚國如魯國那般被人滅國?”熊荊再問。“亡國在即,不教楚人以勇武,反教楚人以禮樂,這樣做對嗎?” “然大王要士卒有勇有信,蠻夷卻是無信。”右史大戰時一直跟著熊荊,因而提起了信。 “楚人不欺楚人,可楚人為何不能欺秦人?”熊荊反問道。 “各國邦交,皆以信為立啊。”右史感慨道。 “你看見了么?”熊荊笑問。右史念及當下各國爾虞我詐,當即沒了聲音。 “國史,其他都是細節,立場重于一切。”熊荊手扶在那部楚史書稿上。“楚國的立場就是蠻夷。蠻夷之王,強者居之,自然不時有弒君之事。楚人只信楚人,自然可以殺鄧侯滅鄧國。先君莊王為周人所騙,學禮樂、習周禮,楚國遂入平庸,吳師入郢因此而起。 先君懷王因信魏國游士和秦人,為秦人所擄,拒不割地最終客薨咸陽,為我楚人之大恥。先君襄王不思進取,忘先王之仇而取秦國之女,當有鄢郢之難。父王即位,東地疲憊,卻日日不忘復郢,然敗局已成,只能滅魯,最終薨落沙場,不辱先祖。” “我的可對?”熊荊完看向宋玉和左右史,他的這些其實都是常識。 “大王所言無誤。”事情還是這些事情,可站在蠻夷的角度,完是一部英雄上當受騙史。靈王、懷王、襄王這些不好的君王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學習了周人禮樂、忘記先祖勇武的美德,反正鍋是周人的,楚人上了他們的當。 “大王,此史若出,魯人必要抨擊。”屈遂完贊同熊荊的角度,可他顧及魯人。 “那就不要以朝廷官方的名義出書,而以私人的名義出。”熊荊道。“難道我楚國就沒有不喜周禮之人?舉國都是儒生?” “自然不是。”屈遂當即否認。楚國并不倡儒學,士大夫貴人學習周禮雅言詩經那是楚莊王之后的習慣,而非真信儒學。“臣明白了。” “既是以私人的名義出書,秦楚之仇要寫的深一些。張儀如何欺騙先君懷王、如果囚禁懷王、先君懷王如何寧死而不割地;還有,白起的身份隱去,他非我楚人公室之后,他是秦人大夫之后,鄢郢戰時,秦人淹死楚人數十萬眾,對,他們還*****楚女,奸完殺了還吃其肉……” 熊荊是咬著牙的,他還沒有完右史就道:“大王,并無此事啊!白起所部紀律嚴明,雖橫奪民財,屠殺楚民,未曾奸楚女吃其肉啊。” “這不是有和沒有的問題,這是立場問題,懂嗎?”熊荊被他打斷很不耐煩。 “臣不懂。未有之事怎可杜撰?”右史連連搖頭。 “我有就有!”熊荊斥著,“這書又不要你編?我來編!秦人殺楚人,擄起妻女,奸之后殺。殺完至于火堆之旁,烤熟便食。可憐我楚女,白日為秦人奸in,夜晚卻被烤了人排。白起此獠還最喜吃幼女之腦汁,他行軍打仗,用腦無數,必要以童男童女腦汁補之……” “大王何必如此?”最支持熊荊的屈遂也聽不下去了。 “為何不如此?”熊荊有些生氣。“我還沒秦人把木棍插入楚女下體,割去她們的**。” “王者蕩蕩,子荊何至于此。”宋玉拂袖,看熊荊的目光是責怪和惋惜。 “我……”熊荊語塞,他站起來對宋玉一揖,道:“熊荊受教了。我只不過要激發楚人之仇恨,唯有仇恨能激起楚人之殺意。” “子荊怕死?”宋玉問道。見熊荊搖頭,又道:“即不怕死,何必以人之舉詆毀秦人?子路結纓而死,雖迂腐,卻是君子。子荊以人之舉詆毀秦人,勝了又如何?” “確實。人不能咬狗,只能屠狗。”沂邑的事情一直盤繞在熊荊心頭,每每想起他就恨得咬牙切齒,以至不顧王者的身份,編排一些自己也不想聽的惡心段子。 “國史之事,便以大王的法編撰,秦軍如何、秦人如何,當以實而論,不應杜撰詆毀。”宋玉最后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