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無罪何故流萬里。”
甚至還不等桂王封藩于宣南的旨意于廷中發(fā)出,那邊消息靈通的報社就將這一新聞發(fā)出,一時間各種爭論不止,而一句“藩無罪何故流萬里。”就似乎大有一副皇家苛刻宗藩的意思,不過這總歸是皇家內部的事務,雖有爭論,但影響倒也不大。
正當報紙上爭論著“藩無罪何故流萬里。”的時候,身為皇帝的朱明忠卻已經離開京師,沿黃河開始的河務巡視,畢竟現在中都就在黃河邊,所以新朝對河務極為重視,因為黃河年久失修,所以此時的黃河岸畔,尤其是北岸,總能看到正在忙碌著整修大壩的民夫。
在經過其中的一段河道,得知河務總督潘明禮就在工地上,于是朱明忠便命人傳他到船上來。
得知陛下巡視河務,身為河務總督的潘明禮立即從他的船上下來,來到到皇帝坐著的多槳船上求見。盡管是命人傳他過來,但在他上船時,朱明忠還在埋頭批閱著文書,見他進來,也只是抬了一下頭說。
“不要行禮了,坐吧。”
便又繼續(xù)寫下去。
只是在圓凳上坐了半個屁股,然后潘明禮便一直等陛下寫完了,才小心謹慎地說。
“臣不知圣駕巡視河工,未能接駕,還請陛下恕罪。”
看了一眼潘明禮,朱明忠說道。
“身為河務總督,自然是河務第一,至于迎來送往的瑣事,無需分神!”
潘明禮的曾祖父是明代著名的水利專家潘季訓,四次出任總理河道,主持治理黃河和運河。潘季訓在治河中,總結了前人對于黃河水沙關系的認識,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針,對后代治黃有重要影響,而潘家在治河上也是家學淵源,正因如此在河務總督的人選上,最終朱明忠選擇他作為河務總督。
“現在北河道修建的怎么樣了?”
朱明忠提到的“北河道”,指的是利用北直隸境內的北宋黃河故道讓黃河改道北流。
將黃河改道北流,這是治黃治淮的關鍵。自從南宋時黃河奪淮,河道由北改南,再到潘季馴治河以后,黃河南岸的河堤加固,斷絕了黃河向南決口的危險,從而使黃河的河道變得比較穩(wěn)固。但這并不符合現在大明需要,所以兩年前,朝廷才決定利用北宋黃河故道,讓黃河改道北流。
“陛下,北直隸黃河故道,雖說已經荒廢數百年,大多數河段只剩一堆沙泥,雖然經人工挖掘后既可恢復如故,可如此一來工程量極大,預計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方可完成河道挖掘。”
十年!
默默的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十年……用十年時間的換取一勞永逸,倒也值得。一但黃河改回北宋故道,自滎陽北流入海,那么淮河的壓力就可以減輕。”
之所以治理黃河,是為了解決淮河的問題,現在淮河位于京畿道內,關系著京師的安危,自然不能像明代治理黃河一樣只想著“保漕”、“保運”,現在對于大明來說,最關鍵的是恢復淮河河系,
“黃河的奪淮奪泗入海,淤塞了淮河下游入海通道,造成淮河兩岸洪水排泄不暢,四處泛濫,這也是淮河兩岸旱澇不斷的根本原因。黃河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現紊亂,從而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或澇或旱。現在雖說淮河下游部分河床已經被抬高,令先祖當年“蓄清刷渾”,淮河含沙量較少,水清,為了加強沖沙力量,令先祖又加高、加厚高家堰大堤,將淮水攔蓄于洪澤湖,提高洪澤湖水位,使清水可以順利入河,借清水之力,沖刷渾濁的黃水。認為,這樣清口以下的河道,便會更為通暢。不過這一工程效果不大,因為淮河水少,不敵黃河,清水很難順利入河,可一但黃河北歸故道,沒有了黃河河水補充,“蓄清刷渾”自然也能起到效果,久而久之,相機放水沖刷河道,淮河河道應該能夠恢復舊時模樣,如此淮河流域自然可以恢復……”
聽著陛下的話,盡管對于陛下這種“黃淮各復其道”的治河理論早已經研究過無數次,但潘明禮仍然會驚訝于陛下的治河方略。其實說白了,這個治河理論,就是采用一定的人工干預,進面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復黃淮兩條河道的舊貌。
“淮河為害的根本原因是入海口為黃河所奪,只要恢復其入海口,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至于黃河……”
沉吟片刻,朱明忠頗有些無奈的說道。
“問題的根本在于河沙,而黃河上絕大多數所有的河沙,都來自于陜北,自從秦漢于陜北地區(qū)墾殖,伐盡山林,變草原為耕地之后,黃河就不可逆轉的成為一條泥河,所以,治黃的根本還是治少,而治沙的根就是陜北。那里本就貧瘠不適合耕種,待陜西收復之后,朕計劃將陜北各府縣裁撤,百姓遷移至東北或者四川等地,陜北完全封禁,二十年內,若是陜北地區(qū)無人伐木、種植,其當地的樹木就會生長起來,耕地也會變成草地,只要沒有人去破壞,那里的環(huán)境,必定會在幾十年內恢復如初。”
封起來就長草了,這是二十一世紀一位環(huán)保專家的“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的理論,生態(tài)系統也如生物有機體一樣,存在適應環(huán)境和自我修復的各種能力。利用自然力進行生態(tài)修復的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圍封”,就是在保證土壤不損失的前提下,促使自然分布的各類繁殖體(種子、孢子、果實、萌生根和萌生苗等)能夠“安家落戶”并得以自然繁衍。
類似的試驗不僅在北方的治理沙化土地的過程中取得成效,在南方治理荒山時,同樣取得極為顯著的成果。只要大部分生態(tài)退化沒有超過生態(tài)閾值的地方,均可借助自然力恢復,人工恢復應為輔助措施。自然力恢復尤其適合廣闊的沙地草地、草原、荒漠、南方山地、北方山地之陰坡等。因為那些區(qū)域土壤保存較好,且具備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熱、光、養(yǎng)分等有利條件。在地廣人稀的區(qū)域,更應提倡自然力恢復。
或許在二十一世紀無法做到將陜北地區(qū)的人口遷移,然后封區(qū)育林育草,但是在這個時代,經過幾十年的天災人禍之后,陜北地區(qū)的人口不過只有區(qū)區(qū)幾十萬,加之無論是四川或者東北,都需要移民補充,遷民封地恢復環(huán)境,自然也就沒有問題。
只不過,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恢復陜北黃土高原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朱明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之力下時間會修復一切。
“淮黃先治沙,治沙先治根。”
默默的念著這幾個字,潘明禮發(fā)現幾乎每一次見到陛下時,都能學到很多頗為新鮮的學問,沙的根在陜北?雖說好奇,但他并沒有發(fā)問,將來等到陜西收復之后,他肯定會過去仔細調查一番。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在與陛下談論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的河務之后,潘明禮猶豫片刻后,說道。
“盡管直言。”
“陛下,臣以為北宋故道,應該修以北派,而不應是更省時的東派。”
潘明禮的建議讓朱明忠一愣,北宋時的黃河入海口并非只有一處,而是“兩股河”,北宋慶歷八年,黃河決口河水泛濫后分為兩脈:黃河從澶州橫隴埽決口,沖出一條新河道,稱為橫隴河,從滄州南入海。慶歷八年河決澶州胡埽,從現在的天津衛(wèi)入海。這就是宋代兩股河的北派。而這次挖掘廢河道,之所以選擇東河道,是因為東河道更短。
“哦,說說你的想法。”
朱明忠已經預感到潘明禮要說的話,肯定有他的用意,便示意他說下去。
“陛下,雖說東派、北派河口相隔不過數百里,而河道距離也不過數百里,可是北派河道卻橫穿整個北直隸,自從黃河奪淮之后,北直隸旱災不斷、土地貧瘠,也與黃河南移有很大關系,如果黃河沿北派河道北移,黃河沿線必可多少千百萬畝的水澆良田,如此,北直隸地方必定可復為北宋時的米糧之鄉(xiāng),如此,北方邊地再無糧餉之憂。”
潘明禮的建議,讓朱明忠微微一愣,當初選擇東線,是因為東線相比北線短了幾百里,可以節(jié)省時間、工費,可現在他的建議,卻又讓朱明忠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借助黃河恢復北方農業(yè)。在這個時代區(qū)分土地良劣的就是水,水澆地就是最好的良田,有了水,北直隸的農業(yè)就能再次發(fā)展起來,那些畝產百斤甚至幾十斤的田地,可以變成畝產二百斤良田,相比于長遠的回報,增加的開支和工期似乎并非不可以接受。
盡管心里傾向于潘明禮的建議,但朱明忠并沒有馬上表態(tài),只是略微點頭說道。
“此事,你回頭上個折子,交給內閣討論,這船艙里有些悶?走,到外邊透透風吧。”
站在的船頭上,看著這渾濁的黃河,朱明忠不由得心潮起伏。黃河水清而圣人出,也許再過個三四十年,這黃河水便不復今天的渾濁了,也許到那時,這黃河也就是名不副實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