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對負面情緒如此了解,那么正面情緒呢?”
醫(yī)生翻開新的一頁,繼續(xù)問道:“負面情緒你由于憎恨,想要斬殺,這還可以理解。rg但是正面情緒,你又以什么理由斬殺呢?”
袁長文:“情緒,身就不真實,無關(guān)負面正面情緒!
醫(yī)生:“起來容易,你真的能斬殺感動、愛、喜悅這些正面情緒嗎?”
是啊,起來簡單。
人類不管如何美化,終究逃脫不了動物的界限。那么,有些能也是無可避免的。
比如種族延續(xù),比如趨利避害。
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發(fā)展,都是為了趨利避害。
如果袁長文宣稱,負面情緒應該得到斬殺,估計大家會比較贊同,或者根沒人理會,畢竟這些話語太過于正常。
若是,連正面情緒也需要斬殺,大家都會脫口而出,“你瘋了吧!”
沒人不希望可以體驗愉悅的情緒,甚至有可能最好是一輩子都處于愉悅中。
想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但大家平時太苦太累,就算知道永恒極樂是一種謊言,大家依舊會去追尋愉悅的心情。
有人購物,有人發(fā)泄,有人唱歌,有人打拳……
不管怎樣做,愉悅?cè)缤锏啮T魚,一不心就從手中溜走。
不過,也不必擔心,因為正面情緒總會來臨,這是“自我”的保護機制。
長時間讓一個人處于負面情緒中,那么面臨的就是崩潰,就是老子不干了!
于是那人開始尋找,究竟是什么讓自己如此難受。只要那個人夠認真,他最后都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自我編織的定義。
這些,是“自我”不允許發(fā)生的。它如同訓猴的老師傅,不讓猴兒太高興,也不會讓猴兒郁悶致死。
袁長文就是受夠了情緒的拉扯,不愿意再繼續(xù)這種打一巴掌給一甜棗的日子。
老子不干了!
什么巴掌甜棗,老子統(tǒng)統(tǒng)不要!
誰允許你這種情緒出現(xiàn)的?憑什么在我這肆意出現(xiàn)?
袁長文知道,僅僅是斬殺負面情緒,并不足以結(jié)束這種狀態(tài)。
想要尋找快樂這種沖動,身就埋藏著種種負面情緒在其中。
難道自己總能找到快樂?
找不到快樂的時候呢?豈不是自己就陷入負面情緒之中!
如果,自己可以勉勵自己,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只是暫時找不到快樂,終究有一天會找到快樂。
那么,自己就會變得不心慌不焦慮,似乎充滿了平靜,只是等待找到快樂。
如果自己真的能夠平靜,干嘛還要尋找快樂呢?
那個時候,缺乏負面情緒的對比,快樂還是快樂嗎?
正面情緒跟負面情緒,如同磁鐵的南北極,很難只有其中一方長期存在。
袁長文:“況且,情緒是自我定義與現(xiàn)實互動的產(chǎn)物。保留情緒意味著,保留某些自我定義。而這,是袁長文無法忍受的!”
醫(yī)生:“部情緒都是嗎?那你要如何解釋一些感動想哭這種情緒?有時候,人們莫名其妙就會被感動!
這是最難的。
很多感動都發(fā)生在不經(jīng)意間,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在感動啥,但就是鼻子一酸眼淚滴落。
有些感動的根源很好尋找,比如隨著閱歷的增加,讀到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會與其情感產(chǎn)生共鳴。
《背影》、《我與地壇》之類的,當初上學的時候,根不認為寫得有多好。除了背誦文之外,其余的狗屁不是。
但人到中年再來讀一讀,唏噓之情立馬籠罩身。
袁長文還記得,那天中午,無意中在圖書館翻閱到《我與地壇》,里面描述史鐵生自己殘疾,無聊在地壇里四處溜達,記得一切一切草和樹木的細節(jié)。
筆鋒一轉(zhuǎn),想著當初史鐵生自己的任性,常常在地壇里待到天黑。而擔心他的媽媽,也在地壇里四處尋找。還有一次,史鐵生故意躲著不出來,看著母親的焦急。
沒錯,史鐵生在青春年華之際,雙腿殘疾無法走路,他很難受很悲傷。但是他母親呢?
何嘗不是難受痛苦,自己的兒子在人生即將展開飛翔的年紀,突然斷了雙腿。這個做母親的,又是怎樣躲著偷偷哭泣,又是怎樣佯裝堅強,還要給兒子打氣鼓勁。
袁長文看到這里,忍不住開始落淚,雖然僅僅幾滴眼淚,但終究還是落在地板上。
這是跟閱歷有關(guān)的“自我”,隨著年紀增大,不斷的“自我”添加和擴充。
自己明白父母的苦楚,明白他們的不易。
而等自己有寶寶的時候,同樣對寶寶充滿期待,期望寶寶以后會怎樣怎樣。
但在同時,也埋下了一些種子。
我那么費心照顧你,你長大了不能讓我失望。
相比于我付出的幸苦,你不能惹我生氣。
等你長大了,必須要孝順我。
如果一個人對于母愛沒有概念,他是不會跟這些文字產(chǎn)生互動,更沒有什么情緒而言。
所以,都是自我編織的定義。
袁長文雖然不舍,雖然難受,但終究還是要斬殺這些定義。
還有一些情緒,根找不到深層次的自我定義。
比如清朝末年,好多人叫囂著,國家不能沒有皇帝。
甚至很多人,難以忍受未來沒有皇帝的國家,自殺而亡。
現(xiàn)在看起來,除了荒唐還有可笑。
袁長文自己也經(jīng)常站在現(xiàn)在的高度,嘲笑那些古人,覺得他們是白癡么,這么簡單的道理都想不通。
看看自己,很多情緒自己也是莫名其妙,甚至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對。
如果回到封建社會,問大家,“為什么要有皇帝”,會不會被當作精神?
但是在當時,沒人可以解釋這個問題,沒人可以論證為什么皇帝一定要存在。只是大家都這樣,歷史上都這樣做。
那么現(xiàn)在,有什么問題是無法解釋,但是提出來就會被人當作精神病,甚至換來眾人的辱罵和唾棄。
這個問題,就是值得袁長文細細思考的問題。
袁長文自己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只有靠情緒的出現(xiàn),才能找到與現(xiàn)實互動的那個自我定義。
為什么要結(jié)婚?
為什么要成功?
為什么要努力奮斗?
誰能有理有據(jù)的服我?!
一切都是自我編織的定義而已,哪有那么多論據(jù),沒人可以服別人。
用的方法,只不過是恐懼對方罷了。
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恐懼自己。
還有一些感動,是潛移默化放在腦海中的,平時不容易看不見,就算看見了也不在意。
比如音樂天才莫扎特,如此璀璨的人物,竟然死的時候連墓碑名字都沒有。送他下葬的,也只是一個不知名的老頭。
這讓很多熱愛音樂的人,連讀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還有米開朗基羅,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后半輩子幾乎一直在跟人作斗爭。
那些人寫文章抨擊他,就像六七十年代的無中生有。還有些人先是勒索他,不給錢就抨擊。失敗之后,人立馬加入抨擊的行列。
已經(jīng)七十多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常常自語:“我才剛剛接觸到藝術(shù)的門檻,卻因為這些人,沒法安心繼續(xù)創(chuàng)作。”
米開朗基羅的死亡,也是文藝復興衰敗的標志。
讀到這些文章的感觸,沒人會覺得不正常。有的人會深思,有的人會感慨,有的人會悲傷。
但沒有人會覺得,這些情緒有什么不對。
而袁長文,必須硬生生將自己從這些情緒中拉扯出來,任由它悲傷感慨,然后告訴自己:
“這些不過是自我編織的定義!。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