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華夏數(shù)千年的朝代更迭,仔細一看,其實就是一部土地革命史。一切的根源,無非就是在于利益再分配。
一個王朝建立了,一開始都很好,到了晚期,政治腐敗,土地兼并,權(quán)貴橫行無忌,百姓苦不堪言,君王有心無力。于是眼見著活不下去的百姓們,就登高一呼,應(yīng)者云集。殺官造反。成功了,就消除原來的利益集團,再封賞新的利益集團。
只是新的利益集團,在傳承數(shù)代之后,他們的子孫們享福久了,就會忘記祖宗們的教誨,從此又踏上了他們祖宗們所反對所抗爭的一條道路。大肆兼并田地,逼良民為奴仆。不顧百姓的死活。只要自己能夠花天酒地,活得暢快就行。至于朝廷收不到稅,那關(guān)他們什么事?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或許有清醒的士大夫們能敏銳的看到這天下的危機。畢竟是這天下少有的精英階層,說他們愚蠢,那怎么可能。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心里其實都很明白,只是一個一個的都在裝傻罷了。他們不兼并,別人也在兼并。既然如此,為何要落于人后,吃這個虧呢?
那些屁民造反,不是還有朝廷大軍可以鎮(zhèn)壓嗎?但是是誰逼民造反的,他們卻又全都選擇性遺忘了。明末的崇禎帝丟了江山,有人會說是建州野豬人面獸心要造反啦,是小冰河災(zāi)害多啦。其實這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失去了土地,朝廷在他們身上也收不到稅了。所以百姓們?nèi)棠筒幌氯チ耍徒腋投鸱此锏牧恕?br />
明末的能臣名將少嗎?毛文龍、盧象升、孫傳庭、熊廷弼、孫承宗等等,這些哪個不能打?哪怕是農(nóng)民軍里面,也有李定國這樣打得清兵落花流水,親王都被斬殺的逆天人物。若不是國內(nèi)百姓造反亂成一團。再給建州女真五百年,他們也進不了山海關(guān)。
劉備在多年的南征北戰(zhàn)中,積累了無數(shù)的經(jīng)驗。這個年代,正是世家大族的力量極其鼎盛之時。自西漢后期以來的門閥力量,就占據(jù)了朝堂。他們對老劉家越來越不滿意,于是開始物色新的利益代言人。
選來選去,選中了王莽。王莽是外戚,表現(xiàn)得又很好。于是被門閥們推上了前臺。結(jié)果王莽上臺了,卻大搞土地改革和廢奴改革。至于其他的政策,那倒不算什么了。
王莽的強制性土地再分配,和禁止奴婢買賣,嚴重侵犯了門閥世家們的利益。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沒多久,王莽就眾叛親離。然后劉氏再度上臺。
英明神武,被后世人戲稱為位面之子的劉秀,漢之光武大帝,他能不知道門閥的可怕嗎?他知道。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
剛要有所動作,想派人去清查天下土地、戶籍,結(jié)果就有無數(shù)人起兵造反。劉秀雖然強硬的進行鐵桿鎮(zhèn)壓,但血洗之后,也不得不進行妥協(xié)安撫。因為他自己本身和他的一班老伙計們,也都是出自豪族。他不能身處階級之中,又來反階級。
于是土地兼并問題,自劉秀之后,又開始漸行漸烈起來。然后到了漢靈帝的時候,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爆發(fā),大賢良師張角華麗的登上歷史舞臺。黃巾軍被迅速鎮(zhèn)壓了,但它的幽靈,卻仍然在九州大地上游蕩。由此而造成的影響,延綿到了現(xiàn)在。
劉備統(tǒng)一了北方,沒收無主之地,廣招流民,一邊分地,一邊開墾。這多年下來,碩果累累。那么如何捍衛(wèi)勝利果實并一力堅持下去,就成了劉備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了。
統(tǒng)一很重要,但土地就在那里,它又不會跑。如果內(nèi)部問題不解決,那麻煩就大了。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劉備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把他的根基,再夯實得更堅固些。
感謝黃巾軍,感謝諸侯混戰(zhàn)。北方原有的地主豪強們,要么自立割據(jù)(如袁氏兄弟等),要么混亂中被殺,要么拋棄家產(chǎn),帶了家眷南逃。尤其是北方廣大的皇族宗室們。兩漢延續(xù)四百年,從劉邦那會開始到現(xiàn)在,真正是皇孫滿地走,宗室不如狗。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當然,他這一支是混得不太好的。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宗室,他們所占據(jù)的田產(chǎn),多得嚇人。雖然手里沒權(quán)力,但在地方上當個大地主,那也是過得非常滋潤。
而現(xiàn)在他們逃的逃,死的死,那么這些田產(chǎn),自然就是便宜了劉備。劉備一邊收復(fù)州郡,一邊又清量土地,沒收大量無主之地。雖然這些年來他不斷的賞賜有功將士謀臣,但不可避免的,他還是成為了北方最大的地主。
這些土地,如何來分配?隨著北方社會秩序的恢復(fù),劉備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地盤上,人口還是太少了。二十年的戰(zhàn)亂,讓華夏損耗了太多的元氣。還有許多百姓,披發(fā)入山,當了野人。
一邊是官府在冊的戶籍相較幾十年前大幅減少,一邊是大量土地?zé)o人耕種。除了限奴,劉備還有什么好的方法想?
于是,在經(jīng)過幾番商討磋商之后,限奴令正式在朝堂之上被提了出來。朝堂之上的百官們,頓時就炸開了鍋。無數(shù)人開始出言反對。
開玩笑,奴隸自古就有,而且都是我們花錢買來的,你說限就限?憑什么!而且許多官員都覺得劉備太過苛刻。竟然規(guī)定三公九卿奴仆不許超過五十人,三公九卿以下的,奴仆不許超過二十人。
要知道,這時就是一個普通地主家,只要他有錢,他想養(yǎng)多少奴隸也是沒有限制的。糜竺沒投靠劉備之前,是徐州富商,家貲上億,僮仆、食客逼近萬人規(guī)模。而像糜竺這樣的大富豪,天下并不在少數(shù)。
而富豪都這樣了,那些名門大族們呢?明面上或許沒什么,但暗底下,門閥們的力量那是絲毫也不弱于商賈的。
只是這一次,反對的官員們,發(fā)現(xiàn)原本應(yīng)該站在他們這邊的百官之首楊彪,卻保持了沉默。汝南袁氏覆滅之后,論聲望論地位,全天下也只有弘農(nóng)楊氏了。楊氏四世三公,理所當然的百官之首,如果限奴令正式頒布,楊家首當其沖。楊彪怎么就不吭聲了?
楊彪當然不吭聲。他本來就是一個極會權(quán)衡利弊的人。歷史上的他,在天子落入曹操掌控之后,先被曹操下獄,后又被曹操殺子,漢家元老被曹操如此折辱,但楊彪還是默默忍受了下來,并在曹丕篡漢之后,還受了曹魏光祿大夫之職,一口氣活到了八十多歲。這樣的人物,后人議論紛紛。但有一點,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那就是楊彪的隱忍功夫,真的是爐火純青了。
楊彪又不傻,劉備的勢力隨著北方的平定,越發(fā)壯大,而且劉備想要登基為帝的心思,不說路人皆知吧,基本上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了。
人家手里握著刀把子和錢袋子、官帽子,自己只是個名義上的百官之首,出來反對有什么用?就算現(xiàn)在帶著人與劉備據(jù)理力爭,否決劉備的提議。但將來劉備登基為帝了呢。但凡是天子鐵了心要干的事情,除非是全天下的人都站起來反對他,不然就沒有什么事是天子干不成的。
既然如此,自己為何要做這個惡人。自己時日無多,兒子還在劉備手下混飯吃。總得為兒孫考慮下吧?
限奴就限奴吧,家里少了下人,左右不過是自己多花點錢再雇傭人回來好了。楊家家大業(yè)大,這點錢九牛一毛。又不是要奪了楊家的田地家產(chǎn)。自己急什么?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