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與袁紹大打出手的時候。劉備在青州,只是讓關羽在平原提高防備。便不再多管了。平原王劉碩與袁紹一直眉來眼去,劉備心中清楚得很,只是一直忍住沒發作罷了。
漢桓帝劉志登基后,封弟弟都鄉侯劉碩為平原王,奉嗣父親劉翼的香火。劉翼,漢章帝劉炟之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子,元初六年,鄧太后召濟北王、河間王諸子入京晉見。見劉翼儀容風姿出眾,于是封其為平原王,奉漢和帝劉肇子平原懷王劉勝的后嗣。永寧二年,宦官誣蔑劉翼心懷不軌,漢安帝順水推舟貶劉翼為都鄉侯,河間王過意不過,上書愿意分蠡吾縣給兒子劉翼,于是劉翼這一支便在蠡吾扎下根來。劉翼死后,世子劉志襲爵,沒過多久,天上掉餡餅,漢質帝去世,大將軍梁冀與梁太后立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漢桓帝登基后,追尊父親劉翼為孝崇皇,陵墓稱為博陵。都追尊為皇了,自然不能沒人守陵。于是又把弟弟封為平原王,讓他在博陵好好看家,順便按時祭祀博陵。
劉碩的封地在平原,博陵卻在冀州。又與袁紹有一起立帝的情分。故常書信于袁紹,談青州之風物人情。劉備讓關羽為兼平原相,屯青州第一軍于此,未嘗沒有監管、警告平原王劉碩的意思。
遼東現在發展良好,一切走上了快車道。有盧植與黃忠二人鎮守,扶余、烏桓和鮮卑諸胡都老實得很。源源不斷的皮毛、藥材和遼東的鐵礦、煤礦,通過海船運送到了青州。
有了足夠的資源,自然是大煉鋼鐵。這個時候,用傳統的辦法,工匠們就有些忙不過來了。問題匯報到劉備這,拿起報告一看,原來是建了更大的高爐,又以煤石取代炭火之后,鼓風機又跟不上了,沒有足夠的氧氣供應,燃料無法充分燃燒。
左右無事,劉備就叫上盧敏與工曹從事邴原往樂安而去。到了地方,劉備見到了高高佇立在平原上的高爐,以及露天堆成山似的礦石,以及密密麻麻來往的工人。心中一陣恍惚,這時他竟感覺到了一絲絲后世工業的影子。
收斂心神,劉備擺手止住前來迎接官吏的下拜,道:“無須多禮,爾等且引我觀之。”諸臣僚不敢怠慢,于是派了個能會道的,一邊引路,一邊替劉備介紹起這里的情況來。
滔滔不絕的一通,劉備也就聽了個大概。關于機械方面,他基上不太懂。也不多言,便道:“青州民用、軍用之鐵,多出于此,爾等于青州有功。若有難事,可速報來。”
旁邊就有人對道:“也無他事,只有鼓風一事,因人力鼓風力有不逮。臣曾聞世祖時南陽太守杜詩曾有水排之術,然時隔多年,此法不知是否仍存于世?”
劉備聽得大感興趣,你們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百多年前有人能解決?于是便問盧敏,杜詩是何許人。盧敏縱然飽讀詩書,也只記得杜詩曾為南陽太守,具體情況他也不知。
劉備心道回去得好好查查。于是便道:“吾已知之,當令牧府諸臣搜尋杜詩水排之術!
又回頭吩咐邴原道:“冶鐵,急務也。鐵、煤有毒性,對待工匠,于飲食、薪糧方面優待之,著令工匠勿得勞累,注意衛生情況。”邴原在旁,一一記下。
劉備一路又馬不停蹄,回到臨甾。到了牧府之后,吩咐左右去查杜詩的資料。不一會,杜詩的資料便擺上了劉備的案頭。杜詩,字君公,汲縣人,光武帝時曾為侍御史,后出為南陽太守。在任期間,發明了水排,既水力鼓風機。
冶鐵,必需要有較高的爐溫。而鼓風機,則是高爐煉鐵的重要動力設備。它能給高爐提供燃燒用氧,而風量的大,也決定著高爐的冶煉強度。從商周以來,漢人工匠都是以皮囊鼓風,鼓風裝置最初都是人力,后來逐漸發展到畜力。但人、畜都沒有水資源好用,人、畜都會累,要休息。而水則川流不息,日夜不止。杜詩在南陽時,便突發奇想,創造性的設計出了水排,以此來解放人力畜力。水排一經面世,大受歡迎。史載是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只是一項技術想迅速擴散,在漢朝并沒有那么容易。水排也僅僅是在南陽地區出現罷了。是以青州工匠雖然聽過水排之名,卻沒辦法造出水排。
不過,劉備卻不擔心。因為青州如今不但能工巧匠眾多,而且還有個書院。書院里面格物科的士子們,動手能力可是一點也不差。于是劉備第二日,便跑到了書院。
書院里,大儒云集,各自在注書立,劉備也不去打擾他們。徑自便去了格物院。格物院是書院里一個奇特的存在。占地面積最大不,里面的士子也是最多。不過,里面的講師卻是最少。因為懂得人也少。劉備除了最初時常來上一上課后,大多數時候便不再過來了。因為他發現,在把他的《格物基礎》和《力學概論》翻了個爛熟之后,很多人提出的問題,已經不是他能夠回答得了的。既然如此,還是放養吧。到現在,劉備也不知道這些人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到了格物院,劉備把人都給召集了起來,問道:“有人知世祖光武帝時南陽太守杜詩否?”
便有人對道:“稟使君,吾知之。”
劉備一看此人,若莫三四十歲年紀,白面微須,雙眼明亮,面容清瘦。心道,連以博學著稱的盧子達都不知道,此人莫非是山野大賢?且容我試之。于是又道:“卿可知杜公水排之術。”
那人沉吟了會,對道:“略懂一二!
劉備大喜,漢人素來謙虛,略懂一二,最起碼是懂個七七八八。便問道:“卿乃何人?”
那人上前一禮,道:“南陽韓暨韓公至,拜見劉使君。”
劉備扶起韓暨,笑道:“不必多禮,公至且隨我來!庇谑潜銛y了韓暨到靜室問對。一談之下,劉備覺得自己撿到寶了。
韓暨,韓信(韓王,非名將韓信)之后,其祖韓術,故河東太守,父韓純,故南郡太守。其家世仕州郡。韓暨成年后被舉為孝廉,又被司空征辟,因黃巾亂起,韓暨不應命。隱居于魯陽縣之山中,結果孫堅和劉表為爭南陽,在魯陽大戰,韓暨只好出山,袁術聞其名,欲征之,韓暨不愿往,又聞青州劉備立書院,諸儒云集。是故攜了家遷來青州。到青州后,入書院聽諸儒講經,又喜劉備格物之,竟混跡于書院有數年矣。
他家乃南陽士族,自然知道杜詩水排。這種實用之術,世家士族多有收藏,韓家亦不例外。今日遇見劉備,見劉備問,便出列應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