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殺遍天下豬”、“574455”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好在馬周等人反應(yīng)快,馬周和李道宗二人夾擊,一前一后,將劉弘基死死抱住。
房玄齡再次跪下懇求道:“陛下息怒。今日之事,本該是朝野慶賀之盛事,萬萬不可血染金殿,請陛下看在劉相多年為唐的功勞份上,赦免劉相死罪。”
李沐面無表情地說道:“那就看在輔面子上,朕饒他一次。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魏征。”
魏征趕緊出列應(yīng)道:“臣在。”
“按律,劉弘基該如何處置?”
“這回陛下,劉弘基當(dāng)?shù)畋破缺菹拢菫槠劬?dāng)斬。”
“既然朕允了輔,斬就不必了。看他年邁,想來也挨不了廷杖這樣,罷官,以示警誡。”
“陛下圣明。”魏征先應(yīng)道。
魏征這一應(yīng),群臣都應(yīng)聲了,“陛下圣明。”
可房玄齡傻了,罷官?!
這可是內(nèi)閣七大臣之一,就這么一言罷官了?
房玄齡欲哭無淚。
可那邊劉弘基聽到李沐罷官二字,瘋狂地掙扎起來。
畢竟年邁,被馬周和李道宗前后抱住,他掙脫不開。
情急之下,他脫口罵道:“昏君。”
這下,太極主殿又一次寂靜了。
李沐是徹底怒了。
倒不是因為“昏君”二字,對這二字,李沐的免疫力還是很強(qiáng)大的。
他的怒主要來自于劉弘基的不識好歹。
新政的推行,如果從朝堂內(nèi)閣生分岐,那么信下推行的困難就會變得更大。
事實上,李沐只想殺雞警猴,擼順內(nèi)閣中的反對聲音。
可劉弘基的不依不饒,讓李沐氣不打一邊出。
“諸公都聽見了吧,劉弘基當(dāng)?shù)钊枇R朕,魏征,這又該當(dāng)何罪啊?”
魏征是真不想說,“當(dāng)杖責(zé),逐出朝堂。”
李沐道:“削爵、罷官,以敬效尤。”
說完,李沐起身準(zhǔn)備回宮。
不想,被金殿武衛(wèi)拖拽出去的劉弘基還不肯息嘴,“昏君高祖啊,你睜眼看看吧。”
李沐厲聲道:“即日,逐出長安,永不敘用。”
劉弘基就此消失在大唐的舞臺。
經(jīng)過此事,朝野都明白了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
因此再無人敢出言反對。
而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心里明白,簡化字對大唐的意義。
。
房玄齡沒有離開。
退朝之后,他依舊請見。
李沐強(qiáng)忍著倦意,接見了他。
甘露殿中。
房玄齡低頭道:“陛下,何至于此。”
看房玄齡看來,這確實是李沐過火了。
劉弘基畢竟是內(nèi)閣七輔臣之一,皇帝說廢就廢,這讓內(nèi)閣情何以堪?
李沐點(diǎn)點(diǎn)頭道:“輔所言有理,朕自始至終,都不以為劉弘基罪該至死,也不認(rèn)為他罪該削爵罷官。”
房玄齡驚訝,他沒有預(yù)料到李沐會這么說。
如此看來,劉弘基或許還有一絲啟用的可能?
可李沐接下來的話,瞬間讓房玄齡如同淋了一盆冷水。
“但朕更知道,這天下獨(dú)不缺的是人才,只是需要去現(xiàn)、去培養(yǎng)。而朕推行科舉改革和簡化文字,也是為了讓大唐有更多的棟梁之才。而劉弘基擋了朕的路了,就憑這點(diǎn),他的下場不冤。”
房玄齡能明白,如果連這道理他都不懂,那就是二百五了。
劉弘基確實不冤。
改革本身就是利益再分配,沒有人心甘情愿肯放棄到手的利益,這本就是得罪人的事。
劉弘基無非是那只被殺了的雞,確實不冤。
房玄齡深吸一口氣,此事已有決斷,再說無益,他調(diào)整了下思路,問道:“如今劉弘基被逐,兵部尚書之位空缺,敢問陛下,可有適合人選?”
李沐深深地看了房玄齡一眼,這是個敏感的話題。
李沐已經(jīng)習(xí)慣了房玄齡這些時日的蟄伏,其實只要房玄齡安份,讓李沐忙過一段時間,擼順了國事,房玄齡就算是完成了他的使命。
李沐不在乎讓他安享晚年,甚至讓他榮耀地退隱。
可現(xiàn)在,房玄齡不再蟄伏了。
兵部尚書之位,空缺的不只是兵部尚書之位,更是內(nèi)閣輔臣之位。
“輔此來,想必已經(jīng)有了合適的人選舉薦于朕,不妨說來聽聽。”
房玄齡沉吟了一會道:“按理,尚書之位空缺,如果陛下沒有指定,當(dāng)由左、右侍郎遞進(jìn)。如今兵部左、右侍郎分別是長孫渙、崔敦禮二人。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沐搖搖頭道:“長孫渙年紀(jì)太才能還不足以入列內(nèi)閣。至于崔敦禮嘛。”
李沐遲疑起來,崔敦禮被自己從右侍郎提拔至尚書仆射,之后自己設(shè)內(nèi)閣,裁撤了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崔敦禮無法安置,又被貶回兵部。
說起來,還真有所虧欠了他。
只是國之重器,豈能做人情?
李沐搖搖頭道:“崔敦禮任兵部尚書,還是能勝任的,只是兵部尚書便可入閣,崔敦禮的資歷還欠些火候。”
房玄齡點(diǎn)點(diǎn)頭,這一試探,試探出了李沐的取舍和底線。
他真正的提名,這時才顯露出來,“那么在臣看來,合適之人,只有這兩個了。”
“何人?”
“回陛下話,臣以為蕭瑀和杜楚客二人皆可。”
李沐的眼神突然犀利起來,他掃了一眼房玄齡,已經(jīng)明白了房玄齡的意思。
房玄齡想舉薦杜楚客,只是顧忌到李沐的態(tài)度,不敢明說。
杜楚客有賢名,他是杜如晦的弟弟。
之前,王世充在洛陽自稱鄭帝,與李世民對戰(zhàn)時,杜楚客與其叔父杜淹,被王世充所捕。
杜淹曾經(jīng)與杜如晦有過節(jié)嫌怨,杜淹為了報怨,便在王世充面前,讒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給飲食,致使杜楚客幾將餓死。
王世充平定后,論罪杜淹當(dāng)受誅殺,杜楚客請求兄長杜如晦,設(shè)法營救叔父杜淹,杜如晦因杜淹有殺兄之仇,心中懷有芥蒂,不肯相救。
杜楚客再三勸諫,終于感動了杜如晦,于是到李世民面前,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此獲得釋罪免死。
自此,杜楚客以德報怨的賢名被世人傳頌。
可李沐不吃這一套。
就算是真賢,可與政事何益?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