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睿被這個龐大的數字嚇了一跳,槍、炮加起來數量高達數萬,要知道,這只是工部發往遼東對抗建虜的一部分,大明的敵人可不止建虜一個,就以天啟七年的形勢來看,蒙古要留兵鎮守、奢安之亂要鎮壓,沿海諸省也有倭寇、荷蘭等時不時來騷擾一番。
劉若愚解釋道:“自葉軍門提倡以火炮來制夷后,軍中火器化程度越來越高。“
畢懋康也附和道:”萬歷朝援助朝鮮戰爭中,我大明就讓倭寇嘗到了火銃的苦頭。”
劉若愚笑道:“當年援助朝鮮戰爭的時侯,朝鮮國王李昖曾經和他的臣子李德馨,以旁觀者的角度評價過日本和我大明軍隊的火力配置。”
胡子睿臉上帶著好奇的表情,問道:“這個孤還未曾聽聞,劉公公還不詳細給孤說一下。”
劉若愚忙道:“李昖先提出問題:火銃與天兵之火炮孰強孰弱?,李德馨答曰:倭寇火銃命中距離遠,發射速度快,聲音清脆密集天軍每發一火炮,如天崩地裂,地動山搖,一旦火炮群射,則硝煙遮天蔽日,威勢不可言狀矣!李昖贊道:天兵火炮如此威猛,輸負之勢可分矣。小的認為,此兩人以旁觀者角度作出的評價是正確的啊!”
胡子睿知道所謂天威、神武、轟雷、飛雷、捷勝將軍炮其實都是葉夢熊所改造的大型佛朗機火炮,而三眼槍就是三眼銃,滅虜炮實質上是虎蹲炮的一種改款建虜的實力可不是倭寇能夠比的,建虜本身就比倭寇更尚武,他們勇猛彪悍,有訓練有素的騎兵、有久經沙場的弓箭手、有完善的盔甲防護,而且建虜在遼東繳獲了大量的明軍火器,已經開始逐步仿照和改進火器。
在胡子睿的計劃中,明軍以后主要以魯密銃,紅夷大炮為主,三眼銃和虎蹲炮、佛郎機炮都是逐浙要淘汰的,更別提什么更古老的神槍,那些火門槍都是要回爐打造的廢品,要知道現在的歐洲,火繩槍的威力已經比大明強了,而且簧輪槍也逐漸開始普及了。
胡子睿想到這些,就感覺有一群狼在后面追逐自己,他知道像大明這樣一個大國,要打造強力戰爭機器一定是需要龐大的軍事工業支持的,而規模這么大的軍工業,發在京城是極為不合適的,但像軍工這種國之重器,放到離他太遠的地方也不行前世大明花費巨資讓孫元化在登萊訓練火器部隊,制造紅夷大炮,卻因為出了孔有德、耿仲明兩個叛徒,不僅禍害了大明二府十余縣,更白白為建虜培養了一支精兵,建虜如果沒有紅夷大炮,不可能這么順利地奪取政權!
胡子睿權衡再三,產生了一個將軍工廠搬到天津去的想法。天津離北京不遠,方便胡子睿監視動向,有什么異動,他好彈壓,而且天津臨海,運輸物質相當方便。就在他籌劃這件大事的時侯,胡子睿終于迎來了徐光啟和他的徒弟孫元化。胡子睿知道,徐光啟這么晚才來,原因有兩個:第一.徐光啟一向與魏忠賢不和,他上次去職卻是因為受到魏忠賢的攻擊,如今魏忠賢仍然大權在握,他自然是有所顧忌
第二.徐光啟的資歷并非畢懋康,宋應星可以比較的,早在天啟四年的時侯,他曾經擔任過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禮部右侍郎也就罷了,關鍵是侍讀學士,那可是給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的老師!所以說徐光啟的資格也不比孫承宗、袁可立差太多。
徐光啟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在上海,萬歷三十二年,已經四十二歲的徐光啟考中了進士,后來又被選為翰林院的庶吉士
從萬歷三十四年一直到萬歷四十六年,徐光啟認識了來中國傳教的利馬竇等人,從利馬竇那里,徐光啟學習了不少西方的科學,他先后與利馬竇創作了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書,又同熊三拔合編了泰西水利,還在房山作過農業試驗,為編輯農政全書作好了準備。
就在徐光啟準備編輯農政全書的時侯,萬歷四十七年大明王朝與建虜之間爆發了“薩爾滸之役”,徐光啟有感于明軍慘遭全軍覆沒,向萬歷皇帝連上三道奏章,認為大明原有的軍隊不足以對待建虜這樣兇惡的敵人,要求在通州訓練新軍,萬歷皇帝答應了他的要求,然而有于兵源、軍械方面供應不足,徐光啟的練兵計劃慘遭夭折。
當徐光啟聽到胡子睿的練兵方法和主張時,不禁眼前一亮,徐光啟在見到胡子睿后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自己來得太晚了,胡子睿才是自己期待以久的主人。
徐光啟向胡子睿建議道:“如今已不再是刀槍劍戟的時代了,我大明王朝想要消滅建虜這個兇惡的敵人,唯有使用火器,而紅夷大炮更是利器中的利器。”
胡子睿微微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徐光啟的看法。
徐光啟見胡子睿也同意自己的意見,越說越來勁,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道:“起稟王爺,微臣還有二個建議,首先是請王爺出面,從江西廣信取回卑職存放在那的四門大炮,其次是請澳門招募技師來京城鑄造紅衣大炮。”
胡子睿聽說徐光啟還存了四門大炮在江西,不禁帶點好奇的問道:“徐愛卿,這四門炮是怎么回事?”
徐光啟整頓了一下思路,娓娓道來:“在泰昌元年的時侯,我委托李之藻派門人張燾、孫學詩到廣東買炮,后來又到澳門找到葡萄牙商人,才以每門炮一千二百兩銀子的價格購買了四門紅夷大炮,當時葡萄牙商人還派了四名技師和翻譯一干人等同張燾、孫學詩一并北上,然而,就在他們走到江西的時侯,微臣被罷官了,他們擔心花費巨資購買的四門紅夷大炮,得不到妥善處理,就放在那里了,以后一直沒有人去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