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 第124章 前往房州

作者/沈三問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既然得到了婁師德的承諾,沈三問馬不停蹄的又去拜會狄仁杰。

    事情比想象中的順利。

    沈三問道明了其中的彎彎繞繞,大體與婁師德的對話大同小異,聽完狄仁杰就同意了同赴房州的請求,甚至備好了車馬。

    沈三問覺得現在思路很清晰。

    第二子姓李,這樣公主坐皇位就名正言順了。沈三問也是有爵位的,雖然只是個縣男,若是定下小問繼承爵位,長子繼承父親的爵位,次子繼承母親的位置,十分合情合理,果然是個天才啊,有木有?不少支持李唐的臣子,至少不會在此事上太過反對,能容忍武皇執掌天下,如何不能容忍李氏的公主做這天下之主。

    至少崔王兩家就不會再有反對之聲,與公主有舊交的家族,也只會是家族內部人員的升調,來迎合局勢。

    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浮上心頭。

    房州,位于山南東道,與洛陽交接,并非遠至n的崖州那樣路途遙遠,只是不夠繁華,在洛陽人看來,還是偏僻。若是獨行,一人一騎,中途換乘,大概五天可至,若是乘坐馬車慢行,半月即可抵達。

    決定好行程,沈三問回府與公主道別,此去日夜兼程也需要二十天,二人好似從來沒離開過如此久。

    公主十分的不舍,“此去不妥,狄仁杰不是那么容易說服的,若你執意前往,務必帶著護衛前去,注意安全。”

    沈三問:“好。你放心,我相信狄大人不是那種小人,定然不是有所圖謀。”

    公主有許多難言的擔憂,“萬事小心,我等你回來。”

    翌日,沈三問起的很早,若是此行能夠讓狄仁杰認清現實,當真是這么久以來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了。

    狄仁杰甚至帶著醫生,每日湯藥不斷,可從未落下過行程。沈三問是想著快點抵達,然后快點回京,狄仁杰,大概是想早日見到廬陵王吧。

    馬車依然少不了走走停停,這算是沈三問第一次一個人,簡裝出行。沒有極大的排場,里三層外三層的護衛,只有百人隨從還有身邊一個老頭。

    這兩天,狄仁杰與沈三問說了許多,民生疾苦,地方見聞,配合著眼前破漏的茅草屋,綠油油的莊稼,十分應景。

    開始沈三問聽到十分感觸,大唐,是個糧食溫飽都沒解決的國家,無數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只是求一口飯吃,就如同我這個撲街作者,何其悲慘。

    但是慢慢就變樣了,一直說的是疾苦、疾苦、疾苦。

    十天,整整十天,沈三問忍了狄仁杰整整十天的唐僧念經,好在他并不唱n,否則沈三問真不敢保證會不會暴起。

    終于抵達房州,沈三問捂了捂耳朵,不聽不聽。

    然后無奈的放下來。

    二人住進了房州縣衙,距離李顯所在的漁村還有些距離。武皇還是夠狠的,真的是讓李顯來體會生活多艱來了。這縣衙就夠破了,房屋低矮,透漏著斑駁的痕跡。打聽到李顯住的漁村,滿是腥味,雖然有人給他蓋了房子,但是家具簡陋,生活困苦,每日得到的銀子,真的只是所有人口糧的一半,還得靠忠心的底下人捕魚耕田,才能保證這位王爺和他的家眷不會餓到。

    之前的九夜,都是原地扎營,到達這里,沈三問第一次停下來,觀察風土人情。距離目的地越來越進,想象要達到目的,心情還是很激動,他突然有種攔著路上行人,問他們姓不姓福的沖動。

    當然,最后,他只是攔下一個人,問他家住哪里,家里幾口人,以何為生,賦稅如何,是否家有余糧。又攔下幾個人,問得的結果也是一樣。

    武皇的治理是成功的,近幾年也沒有發生災荒,在這偏遠的房州,并沒有橫征暴斂的事情發生,百姓的確可以活下來,還能安穩的娶妻生子。聯想二十一世紀,娶妻生子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周朝人能生活在明君的治理下,不用擔心吃什么的問題,也算得上身在福中了。

    待狄仁杰飲用過中午的湯藥,二人再次啟程。

    終于抵達李顯所在的漁村,二人此次前來,并未有任何通報,也沒有借宿官衙驛館,李顯對此毫不知情。

    不過幾年時間,李顯額頭已經生了幾處白發,人也憔悴不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可想而知廬陵王殿下有多么不適應現在的生活。

    狄仁杰望著眼前這個少年,心中感慨萬分,以前廬陵王是多么的血氣方剛、不可一世,如今,只剩下滿面愁容,怯弱惆悵,聽說有京師來的人,眼神還透漏著擔憂和恐懼。

    真是天意弄人。

    狄仁杰俯身下拜,“臣狄仁杰,參見廬陵王殿下。”

    李顯自然認出了這個老人,趕緊過來攙扶,“罪人不敢接受狄相之禮,還請狄相勿要如此。”

    沈三問也與他見禮,“臣沈三問見過廬陵王。”

    李顯初見并沒有認出他來,聽他的身份,才敢確認,露出發自內心的欣喜,“原來是太平的駙馬,太平可還好?”

    沈三問恭敬的回答,“公主一切都好,只是時常掛念廬陵王。”

    李顯點點頭,“多謝駙馬與皇妹,裹兒才能得以活命,今日終于能夠當面道謝。”

    沈三問決定試探一番,“裹兒乃是皇家的子孫,若有能相助的地方,自當盡力。不知裹兒可許了人家,聽聞梁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訓聰慧非凡,多才多藝,名滿京師,與裹兒當真是門當戶對,我與梁王相識多年,廬陵王既然如此疼愛裹兒,不如我便做一回說客,與裹兒促成這門親事,也好叫一些宵小之徒,絕了攀附投機的思想。”

    李顯聽得只覺冷汗直冒,伸出衣袖,擦擦額頭冷汗,窘迫與心虛暴露無遺,又強自鎮定的回復,“戴罪之身,不敢高攀梁王。”

    果然,與自己猜測的并無二致。沈三問沉沉嘆一口氣,也不愿意再給他留一份薄面,“三問今日與狄老前來,是要代這天下人問廬陵王一句話,昔日因為寵幸韋氏,失了江山,若是能夠再登大寶,可愿任用賢臣,杜絕后宮干政,勤政愛民。”

    李顯聽得沈三問說起往事,心頭更加悲痛,“昔日失去江山并非韋氏之故,只因天命歸于當今陛下,圣君出世,殷王也退位避讓。我與韋氏在這房州同甘共苦,不離不棄,若是能夠再登大寶,自當共享榮華,同掌天下之權。我李顯絕非忘恩負義之徒,做不出這等藏弓烹狗之行。”

    沈三問再問,“殿下以為韋玄貞之才可擔大任否?”

    李顯:“陛下不過是氣不過那日的戲言,韋玄貞那時所進之言擔當侍中并無不妥之處。如今,斯人已逝,何須在論及此事?”

    沈三問無話可說,武則天怎么能生出這么蠢的兒子。

    狄仁杰在一旁已經聽得目瞪口呆,此行本來是為了勸服沈三問,何謂天下正統,一路上他基本沒住過口,只希望沈三問能聽進去哪怕一句半句。至了房州,居然聽到廬陵王如此說辭,狄仁杰感覺心里一口氣無法舒暢。

    沈三問見他說不出話來的樣子,立刻著大夫上前整治。

    大夫診過脈,小心翼翼的說,“氣結于心,可大可還應順氣平心才好。”

    沈三問知道他心中不忿所謂何事,為他二人讓出空間,也好讓狄仁杰認清現實。“狄大人日久未見廬陵王,總有只言片語叮囑,其他人便散了吧。”

    周圍人散去,狄仁杰已顧不得禮儀,雙手抱著李顯的手臂,“殿下剛剛說的可是真心話?”

    李顯支支吾吾的點頭,“莫非,莫非狄大人也以為本王錯了?”

    狄仁杰哀嘆一聲,“殿下讀過大學,學過論語,難道不知任人唯賢的道理,侍中何等要職,韋氏豈能憑借裙帶關系輕松獲得?韋氏四兄弟那時已經是權勝一時,韋氏尚且不知足,這天下便是不姓武,也姓韋了,祖宗江山,殿下如何這等不珍惜。”

    李顯:“如今陛下不一樣任用武三思、武承嗣為宰相?”

    狄仁杰悲涼無比的開口,“殿下在房州,一直安穩,可燕王李忠、許王李素節等人均已遭難,殿下以為何故?不過是陛下從未放棄你,希望你有所長進,能夠多多修身養性,長進。武三思狡詐如狐,為相綽綽有余,武承嗣不過徒有虛名,未有實權。若是陛下當真昏庸,早已選立武承嗣或武三思為太子,京中還有武旦,殿下如何能夠活到今日。”

    李顯經過這一點撥,也明白不少,“可武三思卻與我說,陛下任用酷吏,寵幸奸臣,民心思唐,他愿擁立我為君,結為兒女親家,我見此人并非奸詐之徒,來俊臣倒行逆施,薛懷義目無王法,這些都是假的嗎?”

    狄仁杰更加驚愕,“武三思居心叵測,殿下如何能與此等奸邪之人為伍?還以他為忠良?”

    李顯在房州也非毫無外界消息,心里當然知道狄仁杰受先帝贊譽,又受武皇敬重,因厚德廣受天下人贊譽,若非他主導,擁立他的人能有幾何,自然不能失了老臣之心。“本王勿信武三思之言,還請狄大人名言是非,好教李顯莫要受奸人蒙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黎城县| 盐边县| 共和县| 镇巴县| 沈丘县| 万安县| 东宁县| 怀仁县| 石屏县| 四会市| 孝感市| 长汀县| 慈溪市| 岚皋县| 江油市| 瓮安县| 寿光市| 柏乡县| 绵竹市| 天气| 西华县| 花莲县| 三明市| 佛教| 垦利县| 汉源县| 古交市| 江津市| 西城区| 福州市| 承德市| 奉新县| 桂林市| 葫芦岛市| 赤水市| 翁牛特旗| 齐齐哈尔市| 洱源县| 安塞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