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德五年六月五日這一天!
楊秉易,劉宇,鐵壽三人聯名上書請乞骸骨,李孝誠并未予以批復!
六月六日,三人再請!李孝誠再駁!
直到六月七日,三人第三次上書請乞骸骨之時,李孝誠才親自用御筆做出了批復:“準卿告老還鄉!望珍重,祝晚年幸福,諸事順利!”
自此,大夏迎來了新老交替的節點,李思時期的舊人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從大夏官場黯然隱退,而大將軍王所引領的新人則即將登上大夏歷史的舞臺!
雖然大夏的新老交替伴隨著諸多的腥風血雨,但陽光總在風雨后,李孝誠相信,風雨過后,大夏必將迎來多彩絢麗的七色彩虹。
大夏文德五年九月十五日,對于大夏的普通百姓來說,今天是入秋的日子,而對于趙凱等人來說,今日卻是秋后問斬的日子,他們的生命即將于這一天走向盡頭。
文德五年的秋天注定是與眾不同的,因為趙凱等人用自己的鮮血,為這一年的秋季增添了太多的血色,今年的京城內外格外的蕭索悲傷。
九月十七日這一天,李孝誠,李存孝,宇文成都與王猛四人,帶著幾名經過喬裝打扮的雪豹親兵走在清冷的大街上,看著面前寥寥無幾的行人,唉聲嘆氣的商鋪老板,以及隨處可見的紙錢,眼前的一切無不預示著這個秋天的蕭條與悲傷。
四人行至一座茶樓前,見此處還算有些人氣兒,于是李孝誠率先邁步走了進去,其余三人見狀則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四人連同六名護衛找了一處相對偏僻些的位置,要了兩張桌子,李孝誠四人坐一張,六名護衛坐一張。
李孝誠要了一壺好茶,四樣小點心,而后邊喝茶邊聽著茶樓內眾人的議論之聲。
一名士子模樣打扮的年輕人簡稱士子甲嘆聲道:“咱們這位大將軍王的殺氣太重,一連三日,被斬之人不下七八千,似這等殺法,我大夏又有多少顆人頭夠他砍的?”
商人乙聞言緩緩點頭道:“雖說趙凱等人的確該死,但王爺此等做法確是有些過了!”
百姓丙聞言卻是冷哼一聲,道:“自古造反皆是如此,怎的大將軍王就做不得了?爾等莫不是別國奸細,故意在此處散播謠言妖言惑眾?”
士子甲與商人乙聞言連忙擺手撇清自己,道:“我等只是在闡明自己的觀點,絕無妖言惑眾之意!”
百姓丙聞言依舊不依不饒道:“管你所謂幾何,先與我去見官,若爾等果真胸懷坦蕩的話,屆時官老爺自會還爾等清白!走!”
百姓丙說著便上前拉人,畢竟是種地干活之人,士子與商人竟被他一手一個給拽了起來,二人無論如何反抗也無法從他的手中掙脫開來。
士子與商人倒也還算是斯文人,二人一直在為自己分辨,并未與之動手。
旁觀者見狀則是紛紛出言相勸道:“兄弟,他二人也是無心之失,犯不著因此等小事便去見官,官老爺一天可忙著呢,他也沒功夫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啊!此事就這么算了吧!”
“是。≡蹅兇笙氖窃试S百姓說話的,大夏的律法之中也并未有言論不當之罪嘛!兄弟,算了吧!”
“兄弟,值此多事之秋,若你此時將二人送官的話,他二人怕是必死無疑!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得饒人處且饒人。
眾人紛紛出言相勸道。
百姓丙聞言梗著脖子道:“并非是俺想害他們,但俺覺得做人得講良心,大將軍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哪一樁不是為了咱們大夏好?又有哪一件不是為了咱們大夏百姓好?他老人家除貪官殺反賊又有什么錯?怎的到了他們的口中竟成了錯事?做人得講良心,良心!否則與禽獸又有何異?”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附和道:“老兄弟這話說的在理,大將軍王對咱們的恩情咱得記著,如今咱們的日子確是比從前好了許多!”
茶樓內的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為李孝誠表起了功。
士子與商人見狀也只能在一旁邊點頭邊陪著笑臉,他們可不敢再出言不遜,若此時被押去見官的話,自己不死也得被扒成皮,反正已經殺那么多了,也不差自己這兩條小雜魚了。
李孝誠與王猛在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之后,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二人相視一笑,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的碰了一下杯,隨后一仰脖,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
李存孝瞇著雙眼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微微點頭道:“兄長之威望,勝太祖多矣!”
李存孝的話音剛落,茶樓內的眾人均將目光投向了他。
“這人有些眼熟,但我一時半會兒卻想不起來!”,百姓丙小聲嘀咕道。
李孝誠見狀連忙起身,往桌子上扔了一塊碎銀子,隨后便帶著眾人快步離開了茶樓,他可不想在這種時候成為眾人的焦點。
當李孝誠一行人經過士子甲的身邊時,士子甲認出了李孝誠,因為宇文成都的身材辨識度太高,而他卻跟在了李孝誠的身后,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士子甲并未當眾揭穿李孝誠的身份,但他卻沖著李孝誠的背影深深地作了一個揖,雖然他的言語里對李孝誠多有冒犯,但這卻也并不妨礙他對李孝誠的欽佩與敬仰之情。
九月二十日,王猛與其余四位內閣大臣聯袂求見李孝誠。
張永將五人請進了王府書房,五人行禮之后,王猛拱手道:“啟稟王爺,趙凱等一萬一千三百五十五人均已服誅!
其余人犯及其家眷已在前往幽州的路上,兩萬五千名叛軍俘虜業已上路,此次前往幽州開礦之人合計五萬余人。
監軍亦有三千人,錦衣衛兩百人,各級官員共一百人!”
李孝誠聞言點頭嗯了一聲,道:“此事到此結束!從今往后,任何人不許再以此事來攻訐彈劾同僚,違者嚴懲不貸!”
五人聞言連忙拱手稱是!
李孝誠又與五人說了一些要鞏固變法成果之類的事情,隨后便揮手將五人給打發了。
此次事件自李孝誠變法開始,到趙凱等人服誅結束,整整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此次事件也被后世的一眾專家學者稱之為“爭國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