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新軍,浴血奮戰,死傷不知凡幾,缺口幾度失守。但將士死戰不退,董將軍赤膊披,身被數創,嗔目振臂大呼曰:將士們,報效陛下的時候到了!將軍百戰穿金甲,不搗樓蘭誓不還!老奴無用,亦持刀上陣,手刃賊寇事后清點,斬兩百七十六,生擒賊二十一人馬忠應董宣武的要求,沒有提上杉次野和東野太郎的事,擊傷逃走無數,賊范文程、王大洪亦趁亂逃逸,我方將士,傷亡慘重,計陣亡四十二人,幾乎人人帶傷,重傷七十二人”
看了馬忠寫的奏折,董宣武眼睛瞪得大大的,連連擺手說:“賊人哪有兩千多那么多?最多五六百人,當時的情況也沒有那么危險,真要被賊人沖進缺口來,新兵估計早崩潰了。什么將軍百戰穿金甲,不搗樓蘭誓不還!好肉麻,我可沒說過!
再說,咱們也沒有死傷那么多人!”
馬忠嘿嘿一笑,說道:“董大人,你這就不懂了!這封奏章是寫給朝中的大臣看得,不將情況寫嚴重一點,對不起咱們的兄弟,討起封賞來,也會容易些。董大人,還請裹上紗布,委屈幾天。
咱們殺了這么多賊寇,又有級為證,誰會相信來犯的賊人只有五六百人?
新軍以不足三百人之數抵御兩千賊寇,若是傷亡太輕,又豈能取信于人?又讓朝廷兵馬的臉面往哪里擱?
這件事,董大人,你聽咱家的不會有錯!
至于皇上那邊,咱家自然還有奏折上呈!”
馬忠又掏出一本奏折,遞到了董宣武身前,董宣武匆匆看過,這封奏折寫得比較實在,雖然對戰斗場面依舊有些夸大,但對于賊人人數,己方傷亡,卻是沒有半點夸張。奏折之中著實把董宣武好好夸贊了一番。
花花轎子人人抬,既然馬忠耗費了這么大的苦心抬舉董宣武,董宣武也沒有不接受的道理,取過筆來,在兩本奏折上都簽下了名字。
吹干墨跡,貼身小心收起奏折,馬忠帶著趙興和與劉含,出營快馬加鞭,往北京城而去。
經此一戰,朝野震動。
京偹之地,天子腳下,竟然有兩千賊寇,秘密集結,趁著夜色偷襲新兵營,這是何等大事?好在這次他偷襲的是新兵營,若是混進京城來搗亂,那還了得?
無數官員都戰戰兢兢,如何處理此事,全在于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若是震怒,不知多少人頭就要落地,又不知要摘掉多少烏沙帽。
好在早朝之時,天啟皇帝雖然著實了一頓脾氣,卻沒有殺人、將事情鬧大的意思。當然,幾名直接的當事官員,作為替罪羊,引咎辭職是難免的。
原本對董宣武這支新兵頗有異議的人也因為此事,紛紛噤聲。
也正是在這次朝會,天啟皇帝宣布,董宣武的新兵營將要擴充兵源,天啟皇帝親自提名為五行營。依舊董宣武為主將,馬忠為監軍,不歸屬兵部,如同錦衣衛一樣,由天子親領。只是人數直接由原來的三百人限額,直接擴兩千人的編制。
這么大的編制,當然不能再由內庫供養,改由兵部出銀子。為此,天啟皇帝嚴令上下不許克扣五行營的餉銀。
說起五行營的來由,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出于對前世的懷戀,新兵營初建時,董宣武執意要以五星紅旗作為營旗。馬忠不解,大明以日月為旗,新兵營的營旗就算不繡上日月,也該繡上“董”字或者“明”字啊,以五星紅旗為營旗算是怎么回事?
董宣武忽悠他說,營旗不用于代表大明的旗幟,兵兇戰危,所以不宜用日月或者“明”字為旗,這支隊伍是皇上的,所以更不能以“董”字為旗。
這個紅旗的紅色,代表著鮮血,這支隊伍注定是要為陛下、為大明浴血奮戰的,所以以紅色為旗面。至于那五顆星星,分別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所以用黃色,因為這支隊伍歸大明皇家親領,自然該與眾不同,用黃色代表起尊貴。其中,大明尚水德,所以那顆大星星,就代表水德,北方玄武,其他四德,也就是四顆星星只能圍繞在水德周圍。
這般胡扯,竟然真的把馬忠說得相信了,認為董宣武這個想法非常好,又跟天啟皇帝照本宣科說了一遍。天啟皇帝也大悅,又加了一條,說那顆大星星也可代表皇室,那四個小星星則亦代表士農工商。并因此,天啟皇帝還口頭嘉獎了董宣武幾句。
天啟皇帝沒想到,他信口揮的幾句,倒是與五星紅旗的本意有幾分接近。
正因為如此,天啟皇帝才會玉口欽定,董宣武這支新軍為五行營。
非但如此,天啟皇帝還大方了一回,傳旨將這次戰斗所有繳獲,包括那十三萬八千多兩銀子,全都留給了五行營,作為五行營擴充兵源的補充資金。另外,犒賞及撫恤銀子不算在內。
天啟皇帝也知道,光靠兵部撥下來的那點銀子,要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根本不可能。光制造鳥銃,都未必夠用。董宣武的隊伍現在還沒有真正裝備一支鳥銃,工部制造的那些,董宣武根本看不上,自己制造,因為設備的緣故,還沒開工。
當然,作為主帥,董宣武又升官了,升任為正四品指揮僉事。文散階依然是八品修職佐郎,但武散階則從忠武校尉升至正六品昭信校尉。武勛則授功為正六品云騎尉。
這才多久,官做得比老爺子和大哥還大。
董宣武得意洋洋,不過他心里很清楚,老爺子雖然是從五品的吏部員外郎,可那是文官,他這正四品指揮僉事沒法比,誰叫大明現在以文御武,文官才是朝堂的主宰,那些武將,就算做到了頂,也連說話的份都沒有。
與此同時,因為這次大勝,郭振朝、薛榮、刁德嗣、熊兆璉、燕無為等人都有封賞,大大小小都升了官,熊兆璉、燕無雙則正式成為大明武將,升為千總。就連周通,董宣武也讓他掛了個千總的虛職,這傻大個,屬豬油燈盞的,不撥不亮,實在不適合帶兵。
只有熊廷弼,心中傲氣得很,自認無功不肯受功。
所有新兵營將士都有所升遷及獎賞。董宣武大筆一揮,繳獲的那些雜物,他也懶得處理,全都分給了將士。所有的一切加起來,參加過戰斗的將士,每人至少可得到十多兩銀子的獎賞,沒有參戰的那四小旗將士,每人至少也有五兩銀子的收獲。
至于陣亡的將士,除了朝廷的撫恤,董宣武宣布,二十年內每年將補助他們家人十兩紋銀。陣亡將士的骨灰將迎入即將建起的英烈祠,世代受香火供奉。陣亡將士的直系親屬,優先招入五行營,或者安排工作。
此舉一出來,軍心更是大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