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之患,文臣治國真的也有問題嗎?
孫承宗苦苦思量,卻沒有答案,或者說,他不愿承認那個答案。
董宣武說,北宋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地理上因為失去燕云十六州,無險可守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黨爭,另一個則是因為朝廷強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
強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雖然解決了軍閥割據的可能,但同時也閹割了軍隊的血性,讓武人看不到希望,也讓民間失去尚武精神。所以,無論是北宋的禁軍還是廂軍,除了極少數幾支軍隊,普遍都沒有作為軍人的榮耀感和使命感,老白姓甚至把當兵保家衛國當作成一種恥辱。
這樣的軍隊,對付比他們更加弱小的平民也許沒有多大問題,當他們面對在殘酷環境中長大,已經習慣于彼此配合的北方野蠻民族,憑城固守也許還可以,但是打起野戰,很難不崩潰。
董宣武的話中隱藏的意思很明顯,是在暗暗指責大明現在執行的政策。大明同樣是以文御武,大明的軍人同樣缺乏榮耀感和使命感,戰斗力越來越低下,大明的百姓除非迫不得已,同樣不愿意入伍從軍。
這一切,難道真的是以文御武的惡果嗎?
難道文人治國,最終就必然會陷入黨爭的困境,面臨無可用之兵抵御強敵的困境嗎?
董宣武甚至暗示,再這么下去,大明遲早會亡于蠻夷之手。
真的有這么危險嗎?
泰西諸國,野蠻之邦也,不識仁義,只知霸道,可是他們偏偏都那么強大,能橫跨數萬里的海洋,征服無數土地與人民,但奇怪的是這些國家,因為力行霸道,反而越來越強大。這對大明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
大明只不過在朝鮮與小小的倭國打了一仗,雖然打勝了,但折損的元氣,即使到現在也沒有恢復過來。
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難道是錯的?
孫承宗望著窗外的景色,目光變的迷離起來,原本清晰的世界,變的模糊起來。
晚上宿營時分,董宣武把白天整理的思路又理了理,試著寫了一章,關于泰西文化與宗教的介紹,交給孫承宗過目。
孫承宗看了幾眼,眉頭一皺,責備道:“崇文,你創標點符號,使斷句變得簡單,的確值得夸獎。你喜歡用硬筆寫字,老夫也不說你了。可是你這篇文章,滿紙都是白話,粗鄙無文,怎么能入夫子之眼?”
董宣武呵呵笑了笑,說道:“老師莫急,請聽弟子解釋。弟子以為,文章根本目的,無論是載道也好,述懷也罷,說到底是為了向其他人傳遞信息,或者為防止日后忘記而留下備案。
既然如此,能讓更多的人看得懂,才是最關鍵的,特別是這種敘述性的文章。精心雕琢、含蓄艱深文字雖然華美,但并不實用。弟子每次讀尚書、易經、論語等大作,可真是苦惱死了。如果沒有陳老夫子的解說,弟子真不知其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當然,這些弟子也能理解。
畢竟先人著述,沒有咱們現在這么方便,先是用刀在龜甲、骨頭上刻字,刻一個字極為不方便,后來強一些,改為在竹簡上寫字,但也快不到哪里去,而且成本極高。一部史記寫下來,恐怕竹簡足夠裝滿好幾輛馬車了。
所以先人寫書,力求簡潔,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意思。
可是咱們現在沒那么麻煩了呀,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早已讓著書變得方便,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快捷。弟子不明白,既然這樣,何必還要斤斤計較文字的精煉?回到文章的本源,準確的描述,讓讀者盡可能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本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歧義,豈不是更好?
當然,如果有余力,能用有文采,有感染力的文字把內容描述得更為生動是最好。
弟子這本四海圖志寫出來是希望能讀到此書的人盡可能的明白弟子的意思,不是想要顯擺弟子的文采的,何必要追求那些文采?再說,老師,就弟子肚子里那點墨水,您還不知道么?狗肚子里藏不住三兩油,就算想要顯擺,也沒有那本事啊!”
孫承宗一呆,他先前讀過董宣武的射雕英雄傳,雖然董宣武否認是他寫的,但是孫承宗并不以為然。射雕英雄傳雖然也是用白話所寫,但文采比這一篇不知要強出多少,所以孫承宗才有認為董宣武的文采應該是不錯的誤解。因此,看了董宣武這篇文章,才會懷疑董宣武在存心糊弄,故而有些生氣。
回過頭來一想,董宣武之前不過是紈绔子弟,沒認真讀過書,哪會有什么文才?那部射雕英雄傳看來要么真是那個金庸的才子所寫,要么是經過李輕盈和他孫女孫小倩潤過色,不然怎么可能那般出色?
想到這里,孫承宗啞然失笑:“也罷,的確是老夫錯怪你了,你這小子,連粗鄙無文的文章,也能說出一大番道理出來,也不知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也罷,老夫就辛苦一下,幫你潤潤色。還是依你的意思,用白話寫,不過這般的文字,若是傳揚出去,你不羞,老夫這個做老師的也要羞死了!”
董宣武哈哈大笑:“弟子才不羞,要羞也是魏源羞!老師肯幫忙潤色,弟子求之不得。”
孫承宗也笑了起來,忽然又問道:“崇文,你說先人在龜甲、骨頭上刻字著書是從何處得知的?老夫怎么從未看到過這樣的記載?”
壞了,說漏嘴了,甲骨文的現,好像是在清末,現在的人們還不知道有甲骨文這回事呢!
董宣武差點冒了汗,不過好在他機智,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道:“是嗎?弟子也是聽人說的,便信以為真了。興許那人是胡說,不過,弟子倒是在從藥材鋪買回的龍骨這味藥材上,曾看到過被雕刻過的痕跡,很像是字,只是弟子才疏學淺,不認得。”
“是嗎?”孫承宗十分驚訝,“竟有此事?那龍骨在哪里?”
“這個,這個煎完藥,自然是扔了!誰還留著那玩意?”董宣武結結巴巴地說。根本他就沒見過,哪里拿得出來?
“你這個敗家子!氣死老夫了,這么重要的東西,怎么能扔掉?”孫承宗氣急敗壞,伸出手來,在董宣武腦袋上“咚”的敲了一下,董宣武當然不敢躲。
孫承宗立刻修書派人送給陳老夫子,讓他立刻在京城搜羅“龍骨”以及像是骨頭、龜殼的藥材,確認一下,是否真有其事。董宣武也修書給董老爺子,請董家幫忙搜羅。
董宣武沒有料到,他隨口說出這一句話,竟然造成了這么大的影響,讓甲骨文提前兩百多年面世,也挽救了許多原應該被毀掉的甲骨文甲片,讓殷商的歷史更加詳實。
后世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骨片很可能是來自夏朝,從而印證夏朝存在的真實性。
陳老夫子則因為現了甲骨文而成為了一代金石考古的宗師。
在這件事上,董宣武雖然也被載入了史冊,可惜是作為笑談載入史冊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