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首輔韓爌覺著十分的累。葉向高致仕了,東林黨這桿大旗,需要有人扛下去,而同時,閹黨的人處處與他為難,步步緊逼,隨著遼東的捷報頻傳,大明朝堂上的明爭暗斗卻日趨緊張起來。
葉向高致仕不久,在閹黨的彈劾下,中書舍人汪文言就再次被抓了。
之所以選擇汪文言下手,是因為汪文言是獄吏出身,沒有功名,但卻是東林黨的核心人物之一,而且此人底子并不干凈,有很多把柄可抓。
汪文言入獄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凡東林黨與閹黨矛盾激化,沖突升級,汪文言都難免要去監牢里走一趟。
可是這次不同,韓爌明顯感覺到魏忠賢是動了真格的了。
董宣武平定了遼西,而東林黨堅持要彈劾董宣武,已經惹怒了天啟皇帝,被鼓起心氣的木匠天子也很想趁著這個機會給東林黨大臣一點顏色瞧瞧,重振大明天子的威信。
顯然,魏忠賢也是看準了這一點,在逼走了葉向高后,把目標放在了汪文言這個小小的中書舍人身上。但真正的刀鋒,指向的卻是吏部都給事中魏大中。
魏大中,字孔時,號廓園,明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工、禮、戶、吏各科給事中,現任吏部都給事中。
在左副都御史王紹徽仿水滸一百零八將為魏忠賢魏公公編纂的東林黨點將錄中,魏大中位列正先鋒官,綽號天殺星黑旋風。由此可見魏大中對東林黨的重要性。
在大明的官制中,都給事中雖然只是一個七品的小官,但官小權大,管理各部給事中,負責六科各部封駁、科抄、科參及注銷等事宜。而且,六部的都給事中是獨立于各部的,不受各部的領導與指派。
所謂“封駁”,即輔助皇帝處理奏章,這意味著很多奏折,如果給事中認為沒有必要往上呈遞,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扣壓下來。
所謂“科抄”、“科參”,即稽察六部事務的權力,這意味著他隨時可以插手六部的各項事宜。
所謂“注銷”,是指每日對圣旨與奏章進行歸類管理,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構必須在指定的時限內奉旨處理好政務,并由六科核查后,五日注銷一次。在這當中,可操作的空間也是非常之大。
而吏部,向來是六部之首,吏部都給事中就顯得格外重要。
閹黨針對魏大中的理由是,當初楊鎬案注1中魏大中曾收楊鎬等人賄賂白銀三千兩。而要讓此罪名成立,就必須要拿到當初參與此事汪文言的口供與證詞。
還別說,汪文言還真是塊硬骨頭,被抓之后,無論東廠如何言行逼供,就是不肯招供,更不要說閹黨所需要的口供與證詞了。
就在東林黨如兩條狗彼此撕咬,一嘴狗毛,韓爌焦頭爛額之時,董宣武、袁崇煥彼此彈劾的奏折來了。
這次事情鬧大了,一方直接彈劾對方,坐壁上觀,見死不救,并且擅自想要斬殺朝廷大將,罪犯欺君而另一方所陳列的罪名也不小,彈劾對方,專橫跋扈,挑釁朝廷以文御武的國策,并襲擊友軍,意圖謀逆,罪在不赦,應該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這兩封絕然不同的彈劾奏章,幾乎是同時送到了朝堂,頓時如同兩顆巨型炸彈,引爆了整個朝堂,相比之下,原本東林黨與魏黨的那點爭端,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游戲,不值一提。
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員紛紛摩拳擦掌,權衡利弊,決定己方該加入的陣營。朝堂之上風云四起、波譎云詭,一場大的風暴一觸即發。
春風樓中,東林黨大佬匯集一堂,正在商討董宣武與袁崇煥之爭之事。
“董宣武,京城中一無賴子,憑著迎合皇上而幸進,湊巧立下一些軍功,武人而已。袁崇煥,雖然不是我東林黨之人,但再怎么說也是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進士,就算有百般的不是,怎么可以讓武人騎到讀書人頭上來?此例不可開,不然,唐末五代之舊事恐怕又會重演!
當然,董宣武于國有功,也不一定非得趕盡殺絕。不過,五行衛不能再留在遼東了,也不能再掌控在董宣武的手中,必須收歸兵部,受兵部管轄調派。”
左光斗首先說話,他的態度十名明確。
楊漣點點頭,說:“遺直說得不錯,我也是這個意見。董宣武的確有些本事,不過此人桀驁不馴,實在難以駕馭,還需要磨練一番,方可成大器。現在遼東之事已經基本平定,努爾哈赤也投遞來乞降的降書,遼東有袁崇煥在已經夠了,五行衛實在不宜再留在遼東了。”
眾人紛紛點頭。
……
這一次,幾位東林黨大佬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基本都支持力挺袁崇煥,打壓董宣武
“哈哈哈哈,董宣武這二愣子,真還跟袁蠻子是一對憨貨,兩人怎么會鬧成這樣?”東廠大堂上,魏忠賢坐在鋪著白虎皮的太師椅上,顯得十分開心,嘴巴都合不攏。
顧秉謙陪著魏忠賢笑了一陣,輕聲問道:“公公,您看咱們該怎么做?”
“咱們啊,先別忙著出手!”魏忠賢微微思考了一會兒,“這不,事情跟咱們沒多大關系!董宣武不是咱們的人,袁崇煥也非東林黨的人,咱們急什么?
沉住氣,先把魏大中的案子辦妥了,看能不能多牽連幾個東林黨那幫家伙!這件事,皇上一直都盯著呢!
顧大人,此事東林黨那邊有什么動靜,他們怎么看?”
魏忠賢指的當然是董宣武與袁崇煥的案子,顧秉謙急忙答道:“他們先前屁股就坐到袁崇煥那邊,彈劾董宣武,如今董宣武立下如此大功,他們就算想收回以前的奏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們還會有什么動靜,唯一的出路,只能力挺袁崇煥,斗垮董宣武了!
我朝以文御武之國策,由來已久,董宣武這般大張旗鼓的跟文官斗,就算沒有先前的事,東林黨人也不會幫他。”
“也好,董宣武這廝,這段日子風頭出得也太足了,也該被打壓打壓了。”魏忠賢好整以暇地喝了口參茶,點點頭,“讓他們去斗,等他吃了虧,就會念起咱家的好來!”
注1:楊鎬案是指楊鎬四路出擊,進攻建州努爾哈赤,大敗而歸的事。汪文言、魏大中案直接引發了明末六君子案,七君子案,導致東林黨徹底失勢,魏黨坐大。因情節需要,此處與史料有所出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