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臣勸說陛下放過楊漣、左光斗等東林黨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董宣武趁熱打鐵,說道,“只是這個原因關系到皇室,臣不知該說不該說。”
“哦?”天啟皇帝抬起頭來,眼中有些疑惑,“董愛卿但說無妨。”
董宣武理了理思緒,說道:“陛下可還記得福王殿下?”
天啟皇帝瞳孔一縮,沉默了一會兒,方才問道:“董愛卿,你說的是福王,可是指朕的三皇叔?”
董宣武點了點頭,答道:“不是他又是何人?”
從天啟皇帝的細微的神色變化中,董宣武看到了芥蒂之意。
福王朱常洵是萬歷皇帝第三子,他的母親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神宗皇帝非常寵愛的鄭貴妃。
萬歷皇帝的原配皇后孝端顯皇后王喜姐,一直沒能為神宗皇帝朱翊鈞生育一男半女。
一次萬歷一時興起,“寵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
按當年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皇位的繼承需要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東宮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原則,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
但由于萬歷對鄭貴妃的寵愛,而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萬歷皇帝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
萬歷華麗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立心愛的女人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萬歷皇帝非常喜歡朱常洵,曾不止一次說朱常洵像他。皇長子朱常洛的皇儲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這種不顧祖制的行為,遭到了滿朝大臣的反對,其中就包括東林黨人。
萬歷一朝,皇帝與大臣的關系本來就非常緊張,君權與相權斗得十分厲害。這件是,萬歷又做的明顯理虧,不合華夏的傳統,逮住了這個機會,滿朝大臣還不立刻群起而攻之?
圍繞國本之爭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斗了長達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四位首輔被逼退,十余位部級要員牽扯其中,涉及京師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
盡管萬歷皇帝如此,但大臣們的奏章前仆后繼,依然絡繹不絕。
為此,萬歷皇帝甚至故意不上朝以表示n,當時爭斗之激烈可見一斑。
萬歷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說到底,只是一個人,在朝臣一波勝過一波的攻勢下,這場口水仗最終萬歷皇帝也沒有打贏。
為了平息皇儲爭議,朱翊鈞只得妥協,接受祖制的安排,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神宗皇帝終于下旨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封三子朱常洵為福王,封五子朱常浩為瑞王,封六子朱常潤為惠王,封七子朱常瀛為桂王朱翊鈞的次子和第四子未成年就去世了,至此,國本之爭才算落下帷幕。
但此事并沒有完,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謠言四起,說萬歷皇帝想要換太子,矛頭指向鄭皇貴妃,結果逼得萬歷皇帝株連、逮捕了很多人。
到了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又有傳言,說鄭皇貴妃以及福王想要謀害皇太子朱常洛。萬歷皇帝讓福王就藩,但被鄭貴妃暗中阻止了。
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事件又激起軒然b。這就是原本歷史上有名的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的梃擊案。
梃擊案的經過是這樣的:
萬歷四十三年,一名壯漢手持木棒竟然闖入了戒備森嚴的太子的居所慈慶宮,打傷了守門太監,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活捉了該壯漢。
那壯漢被審時,供認自己叫張差,薊州井兒峪人,并說他之所以能混進宮,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兩人把他接引進宮的。
據張差交代,那日他賭錢輸了,遇到一位太監,那太監承諾他三十畝地,并包他脫身,要張差按他的要求去做。
于是張差隨這位太監入京,幾天后由一位老太監帶他進紫禁城。
那老太監交木棒給張差,帶他經過厚載門,來到慈慶宮,并囑咐他說:“你先沖進去,撞著一個,打殺一個,殺人也無妨,尤其見到穿黃袍者太子朱常洛,不要手軟,這是奸人,打死他,重重有賞,如被人捉住,我們自會救你。”
當時眾人懷疑張差是受鄭貴妃指使,目的想謀殺太子朱常洛。
這件事,萬歷皇帝沒有深究,最后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處死,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人,草草了結了此案。
梃擊案背后真相究竟如何,主使究竟是不是鄭貴妃,恐怕除了當時幾個知情人,無人知曉。
一個壯漢手持木棍刺殺太子,這手段也太粗糙了、太過漏洞了。鄭貴妃如果真的想要刺殺太子朱常洛,而龐保、劉成二人又能把一個大活人弄進宮來,再準備一把刀,問題應該也不大。
所以,也有人懷疑梃擊案是太子朱常洛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上演苦情戲,借此陷害鄭貴妃。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萬歷一朝,太子朱常洛的皇儲地位一直是不怎么安穩。
福王朱常洵和其母鄭貴妃,一直對這個太子位虎視端端。
萬歷皇帝駕崩以后,朱常洛才算熬到頭,終于登基做了皇帝,也就是光宗泰昌皇帝。
只是這個朱常洛命不太好,擔驚受怕幾十年,終于媳婦熬成婆婆,但剛登基沒幾天,就病了。
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光宗皇帝朱常洛服下后,病情稍緩,直呼:“忠臣!忠臣!”于是李可灼下午三時復進一丸。
可是藥不能亂吃,九月一日五更時,光宗皇帝就暴斃掛了,在位僅三十天。
此案史稱“紅丸案”,在原本的歷史上與“梃擊案”、“移宮案”合稱明末三大奇案。
紅丸案背后的主使,又是誰,更是眾說紛紜。
但有一點,作為曾經皇位的競爭者,福王朱常洵難逃嫌疑。光宗皇帝駕崩后,朱常洵當時也的確有希望繼位當皇帝。
之后就發生了移宮案。
奇怪的是,移宮案又再次與鄭貴妃扯上了關系。
如是種種,聽到董宣武提起福王,朱由校臉色異常,心中對他的這位三皇叔心存忌憚,就不足為奇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