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津忠恒想了又想,又十分不好意思地請求董宣武為他打造幾艘大型軍艦。
董宣武沒有拒絕。見識過薩摩藩的財大氣粗,董宣武只有一個印象:人傻、錢多!這次董宣武開出了每艘軍艦一百萬兩,包括船的各種火炮火器的天價,不過要等到三年后交貨。
這一次島津忠恒臉色灰白了,島津家再有錢,也經不起這么揮霍。
董宣武一看島津忠恒的臉色,立刻明白開價開得太高了。董宣武并不愿意失去這次機會,改口說到,如果島津家愿意,三年后,可以將目前聯合艦隊的戰艦折價出售給島津家,青龍級的戰艦每艘折價五十萬兩,預付三成貨款。
董宣武還提出一個優惠條件,是如果錢財方面有問題,可以薩摩藩的關稅、礦產為抵押,向即將成立的五行商業銀行借款,可以分期還款,當然,要付出稍許“一點”利息。
居然還有這樣的優惠條件,島津忠恒高興異常,一口氣向還未成立的五行商業銀行借了二百萬兩銀子,分十年還清。島津忠恒以這筆銀子,預定了聯合艦隊青龍級戰艦兩艘,并準備訂購大量的五行商團的貨物,特別是軍工產品。
這樣,尚處在計劃的五行商業銀行迎來了第一個大單。
董宣武暗笑得連肚子都痛,廈門和n島的兩座大型造船廠已經建好,正在緊鑼密鼓地試生產四艘所謂的加強版青龍級戰艦,以積累生產經驗,一年后能服役。其成本也不過十萬兩銀子一艘。
大明皇家科技院正在研制更為強大、質量更輕、射程和精確度更高的火炮,現在已經初步取得了成功。
三年后,大明恐怕連鐵甲戰艦都生產出來了,這所謂的青龍級戰艦無疑會變成雞肋,正好可以處理給島津忠恒。
而且島津忠恒還需要先付兩艘戰艦的預付款共計三十萬兩,這些錢足以生產加強版青龍級戰艦三艘了。
董宣武絲毫不擔心島津忠恒利用這些戰船反過來對付大明。
有了錢,大明可生產出更多,更強大的戰艦。島津忠恒根本不可能趕得大明艦隊。至于他們想仿造,仿造是那么容易的嗎?不說戰艦,只說大型火炮,從材料到制造,其不知有多少技術難題需要攻克。憑薩摩藩現在的情況,根本沒有仿造的可能。
戰艦方面更不要說,荷蘭戰艦所采用的技術,大明的船工看過,都搖頭說很難仿造,即使仿造出來,也很難與原來戰艦相,而且成本驟升數倍,造船時間也會拉長好幾倍。這也是為什么董宣武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德卡本特“傳授相應的造船技巧,幫助大明在廈門建立一座最先進的大型船廠”,“幫助大明招募一批合格的荷蘭造船技師”的原因所在。
大明尚且沒有這個實力,更何況是小小的薩摩藩?
而且,戰艦雖然賣給了島津忠恒,但是戰艦的大炮可是需要炮彈的。倭國連最普通的開花彈都生產不了,更不要說大型火炮的開花彈了。島津忠恒必須向五行商團買。
島津忠恒不起異心,做對不起大明的事自然是最好,一旦島津忠恒動了歪心思,受董宣武控制的五行商團肯定會切斷對島津忠恒的供應,儲存的炮彈打完,島津忠恒手的戰艦不過是空有大炮的冷兵器時代的戰船,島津忠恒恐怕不得不再次將投石車、床弩搬戰艦。
實際,五行商團隱形地控制了島津忠恒買去的戰艦。后世西方諸國,不是利用這種方式,控制一些沒有實力的小國家的嗎?
島津忠恒要是聰明,知道島津家只有像杉家一樣,牢牢地綁在董宣武這輛戰車,才能有些湯喝否則,之前與董宣武聯系越緊密,董宣武越容易對付他。
從另一方面講,海軍不同與陸軍,是一個技術兵種,需要長久的沉淀才能形成戰斗力。董宣武率領的大明聯合艦隊此次為何表現如此出色,是因為船的船員、士兵都是久經海戰的海盜和大明東南沿海諸水師的精銳,又經過荷蘭教官的培訓,船更有荷蘭教官協助指導做戰。
董宣武雖然答應三年后將戰艦折價轉賣給島津忠恒,可是并沒有答應為島津忠恒培訓合格的船員、士兵,更不會將大明聯合艦隊復雜而有效的各種章程教給他。這是無形戰斗力,是現代海戰的真正精髓所在。
島津忠恒如果認為只要有了先進的戰艦,依靠舊式的海戰理念、戰術能大明戰艦相抗衡,那大錯特錯了。
基于以種種原因,董宣武絲毫不擔心賣出戰艦后,日后島津忠恒會對大明不利。只要大明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故,只要他董宣武在,董宣武有信心把島津忠恒牢牢地握在手心。
即使大明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故,如今董宣武根基已成,即使位于京城的老巣被人家端了,他還有貴州、n是兩大巢穴,廈門也在五行衛的控制之下。
有了這兩大巢穴,以五行商團強大的工業實力,如果大明的局勢將他逼得太狠,憑借這五行衛、大明南洋水師這兩支絕對控制在他手大明最強大的力量,他也有把握翻云覆雨,顛倒乾坤。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董宣武并不愿意這么做。
有這么多強大的后盾,一個小小的薩摩藩,即使有強大的戰艦,又何足為懼?
簽訂了一系列秘密協定,大明聯合艦隊再次揚帆遠航已經是半個多月以后,這次大明聯合艦隊的目標是肥后。
至于那些讓董宣武頭痛的俘虜,也得到了妥善大安置。
在薩摩藩,董宣武修建了一個巨大的俘虜營,一般的倭兵都留在這俘虜營。看守的人員,除了董宣武留下的十來名朱雀營戰士,和數十名緊急調來的琉球國官兵,其他看守任務都是由薩摩藩的倭兵負責。
其實即使沒有薩摩藩的倭兵,那些投降的倭兵也不會逃跑。自從島津忠恒答應供應糧草,董宣武不介意讓這些倭兵吃飽肚子。并且,董宣武慷他人之慨,還答應按月給這些投降的倭兵繼續發餉。反正倭兵的軍餉也不多,羊毛出在羊身,這些軍餉日后還得從江戶幕府身討來。
這么好的條件,那些降兵哪個愿意逃跑?
連薩摩藩那些看守降兵的倭兵都郁悶不已,他們是看守者,但是每天領到的伙食,也不過區區二兩糧食。
倭國降兵更是對董宣武、對大明感恩不已。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