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武當然不知道“崇禎”這年號的含義,不過內(nèi)閣所擬定的幾個年號,都經(jīng)過他手批紅,首輔顧秉謙知道他不學無術,所以專門向他解釋了一番。而“崇禎”這年號本就是原本歷史上朱由檢所選定的年號,這一點他還是知道的,所以董宣武脫口而出。
朱由檢聽了,眼睛發(fā)亮,哈哈大笑,說道:“董兄與孤王果然是心意相通,孤王也比較中意這個年號,那就選崇禎吧!”說罷,朱由檢拿起御案上的朱砂筆,在內(nèi)閣送上來的奏折上,勾選了“崇禎”這個年號。
抬起頭來,朱由檢問道:“董兄,你來找孤王,可有什么急事要找孤王商量?”
董宣武點頭說道:“臣的確有一件重大的事要與陛下商量!
“董兄請說!”朱由檢精神大振。
哪個皇帝登基之初不是滿懷雄心壯志,做出一番事業(yè)出來,比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遙追堯舜禹三代,在史書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壯闊一筆?朱由檢也不例外,尤其是他現(xiàn)在才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年紀。
“陛下,現(xiàn)在京中東林黨與魏黨兩大勢力,正劍拔弩張、枕戈待旦,陛下應該知道吧?”董宣武問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目光一縮,臉上顯出一絲恨意,說道:“這幫大臣,不思朝廷給他們的恩遇,胡虜尚未退出中原,他們便迫不及待,爭權奪利,全然不顧及大局,不顧大明百姓的安危,結黨營私、朋比為奸,實在是可惡可恨!
好在京師中還有董兄坐鎮(zhèn),諒這幫大臣不敢輕舉妄動。
待孤王登基以后,一定要好好整頓一下朝綱,驅逐朝中的這幫小人,還大明百姓一個郎朗青天!”
董宣武搖搖頭,說道:“陛下,此話差矣!”
朱由檢一怔,問道:“董兄,孤王說錯了嗎?難道他們不是因為董兄和五行衛(wèi)的緣故,投鼠忌器?”
“這一點陛下說得沒錯,東林黨和閹黨還沒有輕舉妄動,的確有臣的緣故在內(nèi)!但是陛下想過沒有,朝中的大臣也是人,他們有私心,有自己的欲求,很正常。人又不是圣人,哪有沒有私心的?就算是臣,如果陛下要砍臣的腦袋,臣也會掉頭跑回臺灣,躲在臺灣島上不敢出來。”
朱由檢呵呵笑了起來:“董兄,你這比方可打得不好,孤王視董兄為臂膀依靠,怎么會要砍董兄的腦袋,那孤王豈不是成了自斷臂膀的昏君?”
“不然,陛下,如果臣哪一天真的犯下滔天大罪,還請陛下依照律法懲處臣。當然,要是冤枉臣可不成!”
“董兄不必擔心,孤王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賜董兄免死金牌,鐵卷丹書。不要說董兄一片忠貞,絕不會犯罪,就算董兄不小心果真犯錯,孤王也絕不會懲處董兄。你與孤王相識相知,相互扶持,為青史留下一段美名!”朱由檢正色說道。免死金牌即鐵卷丹書,免死金牌只是民間的說法。
董宣武聽了卻嚇了一大跳,心里只發(fā)毛,在他的印象中,好像大明皇帝賜給臣子免死金牌、鐵卷丹書的同時,往往隨書奉送一張地府單程車票,而且這張車票好像最終都兌現(xiàn)了。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找理由要斬為大明開國立下天大功勞的李善長,李善長曾大叫:“我有鐵卷丹書!陛下不能斬我!”
朱元璋微微一笑,說道:“你忘了鐵卷丹書背后的一行字,n謀逆不在赦免之列!”
如今朱由檢也說要賜他鐵卷丹書,教董宣武心中怎么不發(fā)毛。手握天下權力的皇帝真要殺一個臣子,區(qū)區(qū)一件鐵卷丹書又怎么擋得?
“陛下,這鐵卷丹書還是不賜給臣為妙!作為臣子,只有對天威心存敬畏,做事才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謹慎行事,倘若陛下真賜給臣鐵卷丹書,只怕臣自恃有鐵卷丹書護身,心無顧忌,以臣囂張跋扈的性子,說不定將來還真的會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反倒辜負了陛下一片美意!”
董宣武急忙推辭道,這鐵卷丹書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的。那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催命符,他還沒活夠,生活如此美好,他還不想英年早逝,年紀輕輕就去閻王爺那里匯報工作。
朱由檢見董宣武如此堅決,又回想起本朝領過鐵卷丹書的臣子似乎大多都沒有好下場,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董兄何必如此緊張,孤王并沒有其他的意思,你既然不肯要,那就算了,孤王就不賜給你鐵卷丹書了!”
“謝陛下!”
董宣武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心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真沒說錯。你現(xiàn)在沒有殺我之心,這一點我相信,但是天知道日后你坐穩(wěn)了天下,而我的權勢又越來越大,讓你感覺對你產(chǎn)生威脅時,你會不會生出除掉我之心?
當初朱元璋賜李善長鐵卷丹書之時,難道就對李善長起了殺心?李善長根本沒有謀逆之心這在后世早已經(jīng)有了公論!”
“對了,董兄剛才說孤王錯了,孤王錯在何處?”朱由檢正色問道,把話題拉了回來。
董宣武整理了一下思路,問道:“陛下以為,作為君王如何才能治理好大明?”
“近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廣開言路,處事公正嚴明!”朱由檢脫口而出,有些不解,問道:“董兄,難道不對嗎?”
董宣武微微一笑,答道:“當然正確,標準答案,這些話光明正大地說說,給別人聽聽絕對沒有問題?墒牵菹拢沃^賢臣,又何謂小人?”
朱由檢一怔,賢臣,自然是既有本事,德行又好,忠心無私念的臣子小人,當然是指那些沒有什么本事,靠溜須拍馬,投其所好而邀寵的奸佞了。
可是,既有本事,德行還好,有忠心無私念的臣子,滿朝大臣,數(shù)來數(shù)去,恐怕也就只有董宣武一人。那豈不是說滿朝大臣,除了董宣武,無人可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