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汗,還要繼續(xù)西征土默特嗎?”
切盡黃臺吉的這句話,當場就把圖們汗問住了。
是啊,現(xiàn)在這個局面,還要繼續(xù)西征嗎?圖們汗自己也在心里嘀咕。
圖們汗之前判斷可以西征,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察哈爾本部安全無虞。察哈爾本部的部眾已經(jīng)北撤,離大明邊境千里之外,明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殺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換在兩百年可以,但現(xiàn)在絕無可能。
再加上還有朵顏三衛(wèi)作為屏障,以及內(nèi)喀爾喀的速把亥鎮(zhèn)守察罕浩特,怎么看都是萬無一失的局面。
二是西征土默特有很大的利益。土默特強大了幾十年,這十多年來又一直跟大明互市,可謂家底殷實,自己如果能西征成功,就算達延汗的分封不能改變,但至少自己可以從辛愛手中割下一大塊肉。
另外還能加強大汗權威,雖說鄂爾多斯部才是世襲的濟農(nóng),但土默特乃是現(xiàn)在右翼三萬戶實際上的領袖,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換而言之,只要土默特臣服了,右翼三萬戶誰敢抗拒自己這個大汗?重現(xiàn)達延汗時代的輝煌近在眼前。
三是西征土默特的成功幾率很高當然這是圖們汗自己的觀點。
在圖們汗看來,俺答的分封很沒有道理,而且死前又沒把身后事交待清楚,導致了辛愛黃臺吉手頭的實力竟然還比不上自己的侄兒。
但是,辛愛的威望肯定不是把漢那吉可以相比,作戰(zhàn)經(jīng)驗更不用說了。在圖們看來,如果沒有外力介入,辛愛和把漢那吉這對伯侄,應該是勢均力敵的。
正常來說,他倆既然勢均力敵,那么土默特內(nèi)部的其他勢力就應該紛紛保持中立,看他們先分個勝負出來,然后投向強者才對,這才是草原上的規(guī)矩和流俗。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這個全蒙古的大汗突然出兵幫助辛愛,辛愛還哪有不贏的道理?
當然,圖們汗也知道把漢那吉現(xiàn)在有恰臺吉相助,不過在圖們汗看來,這是個小問題,恰臺吉固然是少有的勇士,甚至得到了哲別神射的稱號,但他再強也是人,還真能“萬人敵”不成?他的部眾只有三千,剩下三千是大汗護衛(wèi)軍,肯不肯去跟辛愛黃臺吉作戰(zhàn)還不好說呢。
就算把六千人都算上,加上把漢那吉的西哨,也只有不到五萬人馬。自己察哈爾本部這次就出動了六萬鐵騎,加上辛愛全力拼湊,應該能湊出三萬人馬,這就是九萬鐵騎了,打贏把漢那吉有何難度?
只是,萬萬沒料到戚繼光和李成梁居然出兵了,而且極其兇猛果決,尤其是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二人,父殺速把亥,子斬董狐貍,察罕浩特當面為之一空。
戚繼光雖然只是跟長昂小戰(zhàn)一場,但長昂那廝萬歷二年時跟戚繼光對陣就差點被擒史實,這次更是稍稍試探就直接掉頭逃跑了,簡直得了戚繼光恐懼癥。長昂這一跑,就導致現(xiàn)在大寧丟失,自己東歸的退路也被應聲截斷當然蒙古人不是很怕這個,大不了繞路就是。
繞路倒是小事,往北線繞回去還能先接應察哈爾本部的部眾,但是眼下的局面太難看了。
朵顏三衛(wèi)只剩下遼河河套的炒花,而炒花的實力本來就是朵顏三衛(wèi)中最弱的,活動地區(qū)也小。這相當于朵顏三衛(wèi)基本已經(jīng)丟了,非要按地域大小來算,這幾乎等于丟了一個遼東或者宣府、大同兩鎮(zhèn)之和的大小。
察罕浩特雖然沒什么東西值得明人去搶,但萬一李成梁瘋了呢,或者想混個聽起來很大的軍功呢?漢人喜歡“直搗黃龍”,覺得那是潑天大功,李成梁萬一也想著玩這樣一出,跑去把察罕浩特給拿了,怎么辦?
雖說察罕浩特沒什么東西可搶,就算被李成梁打下也并不讓圖們心疼,可是那畢竟是他扎薩克圖圖們大汗的駐牧地,乃是理論上的“首都”,說丟就丟未免面上難看啊。
況且,那朵顏三衛(wèi)之地也不能說丟就丟,要不然將來自己東歸,豈不是就直面明人的大軍了?倘若明人真要恢復大寧鎮(zhèn),將來還想南下?lián)屄樱颗虏皇侵荒苊刻鞊拿魅舜虻阶约议T口了!
自從庫登汗東遷,察哈爾部最大的功績就是重新征服朵顏三衛(wèi),使他們再次成為蒙古的附庸本身也是蒙古人,若是在自己手上丟失,那就算西征成功,似乎也未見得能加強大汗的威勢,畢竟土默特只是內(nèi)部爭奪徹辰汗的寶座,并沒有說要不服察哈爾汗庭,而丟失朵顏三衛(wèi)卻是正兒經(jīng)地“割地”。
只是現(xiàn)在大軍出動,剛走到最西邊,正要進入土默特,如今一仗沒打又撤回去,好像也不是很合適
布日哈圖忽然道:“大汗,對于此事,臣有些看法。”
圖們汗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道:“說吧。”
布日哈圖道:“以大汗之睿智,定然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道理,如果此時放棄西征而回轉,則無異于向世人表示,大汗中計了中了明人調(diào)虎離山之計。”
圖們汗面色一冷:“調(diào)虎離山?”
“不錯。”布日哈圖面色平靜地道:“明人此前對于漠南蒙古左右兩翼進行打擊,常常都是胡亂出招、毫無章法,而這一次則恰恰相反,變得極有策略,甚至一改過去由某處督臣、撫臣挾一鎮(zhèn)之地行事的作風,變成了通盤規(guī)劃”
“你說得仔細些。”圖們汗忽然不想計較布日哈圖說話有些讓他傷自尊的事,而是謹慎起來,希望聽得更明白。
“臣遵旨。”布日哈圖點了點頭,對這位名義上的大元皇帝道:“不知大汗可曾注意,以前明人對我蒙古,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是由某處總督甚至某處巡撫決定戰(zhàn)守,這樣一來,該督撫能動用的兵力也好、財力物力也罷,都十分有限,無法下出一盤大棋,只能小打小鬧。”
“譬如說薊遼總督忽然想出兵,那么不管他是對朵顏三衛(wèi)有企圖,還是對察哈爾部有企圖,甚或對內(nèi)喀爾喀有企圖,他能做的事情都無非是讓戚繼光出兵,或者讓李成梁出兵,了不起戚繼光和李成梁一起出兵。而除此之外,不會有明人的其他鎮(zhèn)出手幫他,如宣府、大同就一定不會配合他做出什么來,更別提山西亦或更遠的邊鎮(zhèn),那些邊鎮(zhèn)會認為此事與他們毫無關系。”
“然而這一次卻完全不同。”布日哈圖看著眉頭越皺越深的圖們汗,進一步分析道:“大汗不妨回頭看看本次漠南發(fā)生的事情,其實是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僅每一步都有計較,而且每一步都有隨時變化的可能。”
圖們聽得有些迷糊,問道:“比如說?”
“臣一步步來給大汗分析吧。”布日哈圖發(fā)現(xiàn)圖們汗雖有大志,但腦子反應似乎并不快,估計要么是志大才疏,要么是“有智而遲”語出陳壽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夫陳宮有智而遲”,指有計謀但來得慢,遇到事情需要仔細思考很久才能推導明白,而現(xiàn)在事情緊急,那只好自己幫他趕緊分析清楚了。
布日哈圖道:“此次漠南之事,起因自然是土默特徹辰汗薨逝,而明人的舉動,從事后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是早有預謀的,而絕非臨時起意、臨時決斷。”
“哦?明人早就知道阿拉坦汗俺答汗的蒙語說法要去世了?”圖們有些詫異,因為這事連他都不知道。
“原先誰也沒想到這一點,但從事后明人的舉動來看,的確如此。”布日哈圖嘆息道:“先不談明人怎么知道的,也許他們只是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也說不定,我們先來看看明人是如何應對的。”
“嗯,不錯,你接著說。”圖們很高興布日哈圖能分得清重點。
布日哈圖便道:“朱家皇帝在得知我額布格去世的第二天,就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分別是:特命高務實為欽差冊封順義王事務全權使臣,北上出塞主持冊封相關一應事宜
諭令宣大總督鄭洛調(diào)兵保護欽使并配合冊封
諭令陜西三邊總督高文薦謹守邊關并配合冊封事宜
諭令萬全都司宣府、山西行都司大同、山西都司山西等各鎮(zhèn)調(diào)集兵馬隨時應變
諭令薊遼總督梁夢龍、薊鎮(zhèn)總兵戚繼光、遼東總兵李成梁等邊鎮(zhèn)大員時刻戒備,監(jiān)視我蒙古察哈爾、朵顏、泰寧等部動向,隨時奏報。”
圖們汗因為左翼蒙古跟大明關系惡劣,得知大明的情報很少,遠不如土默特方面得知情報容易他們土默特人可以在邊關貿(mào)易,順便就能看到大明的邸報,而大明的邸報是會把圣旨轉載抄出的。所以至少這些明面上的情報,只要愿意搜集,一定能分析出一些東西來。
當然,蒙古人中有這種政治思維的人也少得可憐,但布日哈圖恰巧是其中一個。
圖們汗一聽,臉色就難看起來了,沉聲道:“這小皇帝第二天就下了這么多圣旨,幾乎把九邊各鎮(zhèn)全部諭令了一次?”然后又皺眉道:“而且,他讓好幾鎮(zhèn)的總督、巡撫和總兵們配合高務實?本汗沒記錯的話,這個高務實雖然是高拱之侄,又是個什么狀元,但官職不高吧?那些督撫總兵能聽他的安排?”
布日哈圖正色道:“高務實未及弱冠,官職嘛,好像也的確不太高,臣忘了他具體是幾品,但肯定最多五品。不過,他并非只是大汗所說的高拱之侄、六首狀元,更關鍵的是,他做過萬歷小皇帝十年的伴讀和觀政可以這么說,如果萬歷小皇帝心中有一個最親信的大臣,那這個人必然是高務實。”
圖們汗皺眉道:“你的意思莫非是說,漠南這一連串的變故,竟然是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家伙做出來的?”
布日哈圖斬釘截鐵地道:“正是!”
圖們盯著他的眼睛,沉聲道:“說出你的理由。”
感謝書友“4770”、“攬月1”的月票支持,謝謝!繼續(xù)求個訂閱和各種票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