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不會是米同吧,應該就是沒錯。在古代造反可不是小事,在龍津這種小地方,除了米同,好像也沒有其他人造反了。
“你們祖先是不是姓米的?”米嘉問。
麥大爺一愣,搖搖頭說:“我不知道,祖宗沒傳下來。”
“難道你們是一家的?”孟若婷問。
“怎么?”麥大爺問。
“我們米家有個祖宗叫做米同,是清朝時候的人。因為清廷無道,起兵造反,失敗之后流散到龍津深山之中。”米嘉說,“我覺得你們應該和我們一樣,都是米同的后人!”
“這個……我真不知道。”麥大爺說。
“你看看我們姓米,你姓麥,一聽就知道是一家人。”米嘉說。
不過還有姓張的姓李的,那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可能米同決定讓后代隱姓埋名的時候,是隨機挑的。
“是這樣的嗎?”麥大爺問。
“肯定是,不會錯的。”米嘉說,“我們是米芾的后代,還有米芾的真跡呢。”
“米芾是誰啊?”麥大爺卻不知道。
“是宋朝一個著名的書法家!”米嘉說。
“那祖先讓我們一輩子呆在這里是什么意思?”麥大爺問。
“米同造反失敗了啊,要是被別人發現,要殺全家的。我們祖先那時候也改了姓。后來清朝滅亡了才改回來。”米嘉說。
“原來是這樣!”麥大爺很振奮,“祖訓不是假的,是真有意義!不是莫名奇妙。”
“我懷疑可能你們的先輩比我們的先輩更加親近米同祖宗,你們還要躲在這種小山上,肯定是官府抓你們先輩抓得更厲害。”米嘉說。
“所以,清朝滅亡了,我們其實沒必要一直躲著的?”麥大爺問。
“肯定是啊。”米嘉說。
可能就是傳來傳去,結果把最重要的信息給丟了。
“那我這一輩子算什么啊!”麥大爺嗚嗚的哭了起來。
米嘉一時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安慰他。
“這是好事啊麥大爺,你可以出去生活,又不違反祖訓了。”孟若婷說。
“可是我都已經這么老了,快要七十歲了,要是你們早了四十年多好!”麥大爺說。
“七十歲算什么,我們有個米老太爺,今年都一百零八歲了,這么一筆,你不是還有三四十年嗎。”孟若婷說。
“真的?”麥大爺問。
“當然是真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孟若婷說,“我們還在修族譜呢,正好認祖歸宗。”
“總比你呆在這里什么都沒有強。這兒還有老虎呢,”米嘉說。
“說起老虎的話……”麥大爺愣了一下。
“你見過老虎嗎?在這里?”米嘉問。
這兒距離船老古山不遠,有時候亞歷山大它們會過來船老古山捕獵。也許麥大爺曾經見過。
“見是見過,那是我年輕時候的事了。”麥大爺說,“那時候船老古山有很多老虎,后來被民兵殺光了。”
那不是改革開放之前的事情嘛,米嘉問:“之后呢?”
“之后我就沒見過了,船老古山里面倒是有狼。”麥大爺說,“以前我養過豬,被狼沖出來禍害了,跟鄉里報告,鄉里還不讓我打狼。”
“狼也是保護動物。”胡大志說。
“鄉里沒有賠錢給你嗎?”米嘉問。
“沒有。”麥大爺說,“所以我從此以后都不敢養豬養雞了。”
“你的豬被狼吃了,林業局應該會賠錢給你的啊。”米嘉說。
“那個……”胡大志低下頭不敢看人。
不用說了,又是被這家伙給貪污了。米嘉遲早有一天要對付他。居然連麥大爺這種孤寡老人的錢都不放過。
“我不是要說狼。”麥大爺說,“我是要說老虎,我爺爺還在的時候告訴過我,他會馴養老虎。”
“馴養老虎?”米嘉問。
“是啊,那時候山里老虎很多,他能偷偷潛入山中老虎巢穴,把剛出生的小老虎偷出來,從小養大,就可以訓練老虎抓獵物回家。”麥大爺說,“白天讓老虎在家里睡覺,晚上放出去,人不必跟著,老虎自己會抓東西吃,吃飽了以后再抓到獵物,就會帶回家來。有時候是獐子,有時候是野豬,有時候是野雞野兔。可惜我爺爺死了以后,我父親就沒學到這門本事,我就更不用說了。”
“這么厲害!”米嘉說。
“這門辦事說起來神奇,其實也沒什么用,就是平時能多吃幾口肉。”麥大爺說。
“能多吃幾口肉已經夠神奇了,災年別人都沒吃的,只有你們家有肉吃。”米嘉說。
“真到災年,老虎是留不住的。”麥大爺說,“災年大家都要進山打獵挖野菜,山里什么野獸都要被吃光,見到老虎更加一擁而上,打死再說。”
“這樣的啊。”米嘉說。
“要偷小老虎不容易,把老虎養大不容易,訓練好更難。中間投入的成本很高,所得不過一點肉食,還不如自己山上打獵,所以我爸就不怎么認真學。”麥大爺說。
對普通人來說,養老虎當然是劃不來的。不過對私鹽販子來說,能養老虎可就厲害了。
這么看來,麥大爺的祖先可就厲害了,說不定是米同最寵愛的兒子,所以繼承了養老虎的本事。
要是米家重新奮起,把走私鹽的生意繼續做下去,養老虎的本事是必不可少的。
“對了。”麥大爺從床底下拖出一個箱子,在箱子里拿出一本書來,“這是我爺爺傳下來的書,我看不懂。”
這書封面已經壞了,打開里面全是草書,難怪麥大爺看不懂,上面還有配圖,畫得很潦草。
“這上面說的什么,你完全不知道嘛?”米嘉問。
“多少懂一點的。”麥大爺翻開第一頁。
上面畫的是好幾只老虎,其中一只老虎在山崖上捕獵山羊,山崖下下面有幾只小老虎,又有一只不大不小老虎偷偷摸摸靠近小老虎。
其中不大不小的老虎畫得最奇怪,像人一樣站著,其他老虎都是四足落地的。
“這是什么意思?”米嘉問。
“這一頁說的是偷老虎,有訣竅的。要趁著母老虎出去捕獵的時候去偷。”麥大爺說,“至于怎么找到老虎巢穴,我就不懂了,這些歌訣我都沒有記下來。”
“偷小老虎啊。”米嘉仔細看,忽然看明白了。
那個不大不小的老虎,其實并不是老虎,而是穿著老虎皮衣的人!說的是要穿著老虎衣服去偷小老虎。
麥大爺翻開第二頁,畫的是小老虎被關在屋子里,穿著老虎皮衣的人拿著食物引誘老虎。
“這個是說偷到小老虎以后怎么馴養。”麥大爺說,“主要就是靠餓,把小老虎關在屋子里餓著,餓到它沒力氣受不了,再給東西吃。如此反復,小老虎就會屈服。以后就算放它走,它也不會走了。”
“為什么?”米嘉問。
“它總覺得外面隨時可能會餓死。”麥大爺說。
這就是那個什么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了吧,米嘉說:“后面呢?”
“具體怎么做,我也不懂。”麥大爺繼續往后面翻,有的畫著老虎獨自捕獵,有的畫著兩頭老虎相遇。
還有的畫著人穿著老虎皮衣,和老虎一起行動。
這些畫的畫工很差,勉強有那么一點意思而已。應該不是米同親自畫的。米同好歹算是個畫家呢。
再往后面翻,卻出現了一幅滿是線條的東西。這些線條周圍寫著一個個小字,都寫得模糊不清,很難認出來。
“這是什么?”米嘉問。
“不知道。”麥大爺搖頭,“我爺爺傳給我父親的時候跟他一頁一頁解釋過的。可是我父親傳給我的時候就沒仔細說了。一來他自己也不是很懂,二來那時候他喝的酒太多,腦子糊涂了。”
“你也不知道啊。”米嘉正想翻過去,忽然腦子一動,想到了什么。
“這些線條有什么好看的?”孟若婷問。
“這些線條……”米嘉拿出一張地圖來,跟這些線條仔細對比,看了半天,他一拍大腿,“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孟若婷問。
“這一幅地圖。”米嘉說,“地下溶洞的地圖!”
“啊?”孟若婷仔細看,看了半天還是搖頭,“我看不出來。”
“你看上面,這里有個船字,就船老古山。”米嘉說,“通過著下面的溶洞,可以通到各處。這里有個神字,就是神仙洞,這邊有個小字,應該就是小坑村。”
“可是位置距離不對啊。”孟若婷對比米嘉拿出來的地圖說。
“古代人哪里有正經地圖,官方畫的地圖,比例尺都不一定正確,別說這種是私下自己畫的。”米嘉說。
清朝的時候,華夏的科技發展比不上西方,畫的地圖很沒譜,還是靠著傳教士,才給華夏畫了個大致準確的地圖。
米同身邊顯然沒有傳教士幫忙,地下溶洞要勘探也很不容易,畫出來的地圖當然不準。
不過這個地圖很有價值,因為在這幅地圖上,所有的地下溶洞,都是連起來的!
可以從任何一個洞穴口進入,然后從另外一個洞穴口出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