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不必著急,且聽諸葛都督講完,成與不成我等稍后在議。”孫權恰合時宜地出來和稀泥。
比起在江東稱霸時的怯懦王者,現在的孫權多了些內斂與深沉,卻也更顯睿智。
“那……還請都督恕某唐突,某心中確有許多疑惑,望都督不吝賜教。”士燮臉雖然多少有些尷尬,但這些話憋在心里不說出來,確實難受,那關系到他和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
他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劉琦登基已經是事實了。
其實是劉協還是劉琦,重要嗎?
并不重要!
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去改變什么。不論西漢、東漢還是新漢,大漢依舊是那個大漢,天下還是老劉家的。因為劉琦與劉協一樣,同樣是皇室后裔、高祖后人。
反正比劉備的身份正多了!
諸葛亮:“士君但問無問妨!”
士燮:“如今天下盛傳曹操謀害天子,而曹操卻在許都受天子親封為公,此事如何解釋?”
諸葛亮:“逆臣弒君,狼子野心,絕對屬實。天子豈不知非異心不得為王的祖訓?不過一替身耳!”
士燮:“都督為何如此肯定?”
諸葛亮羽扇親搖,這士燮天下名士,怎會問出如此簡單的問題:“君以為,兩軍相交,何事為先?”
士也是一愣,不明白諸葛亮為什么會問出這么初淺的問題,天下讀書人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諸葛亮:“此言不虛,卻非其要。其實不論是戰前還是戰中,情報才是首位。”
士燮與孫權都是聰明人,能夠在混亂的局面下生存到最后的,沒有人是傻子。
“你是說,許都內有貴軍的探子?”只是士燮不太能接受劉琦能將情報人員打入到曹操的內部核心地帶。
“這似乎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吧?我相信,長安也有曹操的探子、劉備的探子。此事,士君大可問問烏程侯。”孫權敗走江東,吳侯這個曹操曾經許給他的爵位也被劉備給搶走了,只剩下世襲父兄的烏程侯了。
孫權點點頭,表示對諸葛所說的話的認同:“的確如此!”
也許只有士燮這種儒生諸侯才會偏安一偶,不管天下如何發展,只顧自己閉門造車吧。
“那,那漢中王稱帝也合禮制吧?”士突然發現自己糾結的東西其實也沒那么難以釋懷了。
諸葛亮:“亂世天下,君以為皇室宗親中何人能比我主更功高,更適合稱帝?”
“這……”總不能說天下名士劉表吧?皇親國戚中名聲最大的劉虞已逝,其他的如益州劉璋、揚州劉繇連地盤都給打沒了,唯一可拿出來一比的也只有劉備了。
可這時候說劉備?太尷尬了吧?
“吾知你欲講劉備,劉備是否宗親我等勿需妄議。既然先帝承認了這個皇叔,吾主亦以叔父相稱。可中山靖王之后意味著什么,我想使君比我更清楚。”中山靖王劉勝為人喜好酒色,有兒子、親屬一百二十余人。代代相傳,開枝散葉,十余代后,少說這一族也有萬人吧?
經不得推敲,一細想就容易穿幫。漢皇室祖譜里怎么可能收錄這么多人?就算有中山靖王一族,也一定是長子嫡孫一系。
劉備?呵呵!
“且劉備善自割地稱王。稱吳?置漢室何在?這是一個皇室后裔能干得出來的事嗎?”
一細想,確實如此,嚇得士一身冷汗:“某并無此意!”
諸葛亮見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談談條件,講講利益了。畢竟這才是士以及孫權更關心的。
“我奉圣命,率大軍十萬收交州,其實不針對二位,而是針對劉備。不論二位如何選擇,這交州七郡都必須重歸漢統!二位有什么要求,盡可提出來,我會向陛下稟明,盡量滿足。”
威逼利誘!應該威逼更多一些吧?
因為他們沒得選。
孫權早已作好打算,這亂世有了劉琦也許不會再亂許久了,大漢正在一步步恢復榮光。
不!應該說這個以劉琦為首的大漢已然遠遠強過了前四百年那個大漢了。不論是地盤還是軍事實力!
這已經不是那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的時代了。
他和他的孫家已經沒有任何爭雄的機會了,其至沒有登廟堂高處的機會了。
孫權的眼神中露出一絲無奈與落魄:“吾富春孫氏,世代忠良,吾父千里北討董,吾兄舍袁術高官厚祿,平定江東……唯吾少不經事,難以為國守土,實在愧對祖先!”
諸葛亮:“烏程侯恰逢家中巨變,新掌揚州,不敵老謀深算的劉備也屬人之常情。你尚青春年華,還有大把的光陰報效朝庭。”
孫權:“恨只恨,權之無能,害得長嫂被人欺凌,侄兒與妹妹無影蹤,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家中一片凄涼。”
諸葛亮:“劉備手段惡劣,以家小脅迫,烏程侯也是為保一家老小,并無大過。對了,令妹與令侄無礙,正在江夏周瑜都督府,與周夫人相伴。”
“啊?!”突然聽到失去了很久的妹妹與侄兒的下落,孫權顯得有幾分激動:“這……這是真的嗎?”
諸葛亮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千真萬確!”
“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孫權又有一些失落,為什么妹妹會單獨帶著侄兒離開?為什么她寧愿相信周瑜也不愿意相信自己?
難道周瑜才是那個愿意為了他孫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嗎?
諸葛亮:“具體是怎會回事,我也不清楚,但肯定是好好地活在江夏的,陛下都親眼見過令妹。等日后你兄妹相見,一問便知!”
孫權忙緩過神來:“只要他們沒事便好!沒事便好!”
孫權突然起身轉到堂后,片刻后手捧刺史印綬出現在諸葛亮面前,恭敬地奉:“罪臣愿獻印綬,讓交州重歸漢土。只求陛下準許我攜家母歸于故里。”
諸葛亮沒有接,將印綬推回:“烏程侯有此一諾,勝過千軍萬馬!吾沒有權利定你去留,且吳郡尚在劉備之手,君如何歸得?這交州七郡尚需能人打理,還望烏程侯操勞。”
孫權欣然受之,同樣是交州刺史,但意義不一樣,而且新漢官制下的刺史已經是一州之地真正的行政長官。不論權利還是俸祿都在郡守之。
士見孫權投降并未失去原來的官職,也不由得心動,自己名聲在外,總不會把他的太守之職給撤了吧?
于是,士亦獻降表,愿歸劉琦冶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