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脈,各行其道!
傳承雖不同,本源均來至于祖師孔丘,數(shù)百年來,雜糅百家之道,拓展一道修行,脈并行,于百多年前,已然逐步成型。
百年來,更是在儒家內(nèi)部不住分化聚攏,盡管在本源利益上是一致的,然……于整個(gè)儒家上下大局來說,是不利的。
這一點(diǎn)頗像大周之時(shí)的分封之舉,天子居中,諸侯拱衛(wèi)林立,若然天子一直能夠保持自身的強(qiáng)大,則諸侯只能夠臣服。
近百年前,孟軻子道理大成,力壓儒家主脈,成就一體修行,如今……仍為如此壯大,此為儒家掌門出至孟軻子一脈。
果然在自己身后的傳承人,未能夠?qū)⒚陷V子道理發(fā)揚(yáng)光大,則其余支脈,如同樣強(qiáng)大的子思一脈、顏回一脈未必沒有這個(gè)心思。
這個(gè)問題伏念登位之前,已然和師尊公都子商談過,眼下……似乎更為嚴(yán)重了,脈之中,多有支脈弟子參與百家之事。
無論是秦國攻滅韓趙,還是如今,都有弟子存留其內(nèi),儒家難以給予強(qiáng)有力的束縛,仁禮之道,非為空談。
“掌門!”
“……”
數(shù)十個(gè)呼吸之后,脈弟子自動讓開一條通向小圣賢莊正門之內(nèi)的道路,伏念左右拱手一禮,頷首踏步上前,行入已經(jīng)離開甚久的家。
登臨九級階梯,入眼處……小圣賢莊內(nèi)的一切沉浮,大舉沒有改變,還是那般素雅,還是那般清亮,還是那般鐘鳴禮樂。
此外,卻是多了一些青銅禮器陳列在院落中,多了一些錦緞綢條飄蕩在海風(fēng)之中,多了一些優(yōu)雅意蘊(yùn)繚繞在虛冥之中。
“伏念,你此行前往秦國頗有收獲,所修內(nèi)圣外王,乃儒道絕學(xué),這……儒道宗師之名,當(dāng)?shù)媚闵怼!?br />
繼續(xù)向著院落行進(jìn),迎面處,則是來了幾位年歲稍大的老者,須發(fā)灰白,乃是上一輩的儒家殘留名宿。
名聲盡管不顯,道理同樣深厚。
伏念見狀,為之深深一禮,旋即,耳邊傳來道道贊賞之音。
“師叔過譽(yù)也。”
感此,一語出。
“公都子師兄沒有看錯(cuò)你。”
又是一語傳來。
“定不負(fù)師尊所望,將儒家發(fā)揚(yáng)光大。”
伏念一禮。
“哈哈,去吧,今日.你這個(gè)儒家掌門歸來,乃是幸事,接下來需要你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我等就不予摻和了。”
“待數(shù)日后,再來尋我等吧。”
又是一語朗朗傳來,其后,聲音漸行漸遠(yuǎn),腳步聲亦是遠(yuǎn)去。
伏念原地躬身,又是一禮,抬起頭,目視幾位師叔先后離去。
“師兄,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待師兄沐浴完畢,洗去風(fēng)塵,當(dāng)?shù)么笱纾 ?br />
楊寬文隨側(cè),近前遙指早就已經(jīng)備好的繁鬧之廳堂。
“嗯。”
伏念頷首。
呼吸之后,院落區(qū)域轉(zhuǎn)過,前往先前自己所在的小院,那里是小圣賢莊的后方所在,從咸陽一路東進(jìn),也沒有停歇,的確該好好的沐浴一番了。
“師兄,掌門師兄歸來,儒家……似是要有變動了。”
伏念掌門消失在諸人眼眸深處,四周一道道目光相視,則直接前往早已布置好的仁禮之堂,查探多般。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韓國徹底淪亡之后,歷經(jīng)那一次的掙扎之后,被衛(wèi)莊強(qiáng)行送回桑海之后,跟隨談直卻師兄修煉之后,渾身上下,儒雅氣息大盛,舉手投足之間,盡皆仁禮之聲。
素青色的錦衣冠袍著身,踏步長靴,步履之間,俊逸多矣,所過之處,多有儒家弟子相招呼,拱手回禮不絕。
未幾,行至小圣賢莊一處水上亭閣所在,那里……一人靜坐其內(nèi),一手持古籍,一手自顧自的下棋,屈指一點(diǎn),勁力而動,黑白棋子縱橫棋盤之上。
近年來,顏路師兄修為當(dāng)?shù)么筮M(jìn),雖察覺不出顏路師兄的具體修為,可……從其渾身散發(fā)的那越發(fā)出塵之氣,足堪所見。
眉宇間,不悲不喜。
言語間,不卑不亢。
論道間,不驕不躁。
行動間,不急不緩。
……
這便是坐忘之道?
是儒家的道,也是道家的道,……總歸是天地之間的大道。
“有何變動?”
淺的儒冠長袍著身,今日大事,并未常服,耳邊回蕩子房之語,神容未改,屈指一點(diǎn),又是一枚棋子落在棋盤上。
“今日……掌門師兄歸來,便是先后一禮脈。”
“豈不怪哉?”
脈道的存在,在儒家之內(nèi),不是秘密,許多人都知道,甚至于儒家自己也都承認(rèn),百家也都知曉。
可無論如何,拿到明面上卻是不多見。
伏念掌門從秦國歸來,得秦王嬴政賞賜儒道宗師,足堪秦國以及嬴政對儒家暫時(shí)的態(tài)度,還是很欣賞的。
然……依據(jù)張良看來,這種欣賞更多是儒家在齊魯之地地位所至,秦國兩線出兵,攻燕與攻魏,齊國不能夠用任何動靜。
楚國已然決定不與出手。
這就是儒家的用處。
至于燕國與魏國若支撐不住,張良覺得,秦國很有可能不予理會所謂的儒道宗師,百多年來,秦國背信棄義多矣。
鬼谷縱橫誆騙楚國六百里之地,已然為山東諸國所知。
那些均為遠(yuǎn)事,目下……儒家之內(nèi),或許還有更為重要之事,伏念掌門歸來,挑明儒家脈,意義非凡。
似乎……要將脈的事情拿到明面上來說。
思忖更深處,張良面上有些凝重,是故前來此處,與顏路師兄閑談。
“何處怪哉?”
顏路手上動作不停,面前的案上棋盤,已然黑白棋子交錯(cuò)緊急,或是黑子勝,或是白子勝,言語未停。
“脈之爭要有一個(gè)結(jié)果!”
張良明亮有神之眸瞇起,近前一步,坐在顏路對面,掃著棋盤上的黑白棋子,微微一笑,屈指一點(diǎn),待顏路師兄一顆黑色棋子落下。
當(dāng)即,白色棋子跟隨。
“什么結(jié)果?”
顏路抬起頭,無奈的看了子房一眼,連讓自己好好下棋都不行?打量子房所下的白色棋子,熟悉之后,落下一子。
至于手里的古籍,則是合攏,放在案上一側(cè)。
“脈一體,混元如一。”
“此后,儒家當(dāng)無脈,只有脈傳承。”
張良不以為意,對于這位師兄的性情,已然很了解了,與世無爭,喜好雅致,于諸般事都不為上心,不以為意。
“那……又如何?”
顏路目視面前的棋盤局勢,按照棋譜上所語,這一局……應(yīng)該黑子棋子勝利的,子房莫不是想要逆轉(zhuǎn)大局?
念及此,面上淺淺一笑,于其所問,也是隨意而回。
“欲要脈一體,伏念掌門欲要收攏儒家之勢,徹底將儒家之路納入手中,需要一個(gè)極大的契機(jī)。”
大爭之世,脈紛爭有助于儒家快速壯大,這是絕大的好處。
且儒家之內(nèi),并不避諱異論,如荀師叔所語同孟軻子不同,然……并不妨礙荀師叔現(xiàn)為儒家柱石,更不用說,荀師叔名鎮(zhèn)百家。
目下之勢,卻不適合了。
秦國勢不可擋,果然攻下三晉之地,則占有絕大優(yōu)勢,哪怕不攻打楚國,諸夏之內(nèi),儒家欲要發(fā)展,也得仰仗秦國鼻息。
伏念掌門的意思是守正中庸,不予參與百家過多,而其余七脈則不然,尤其是子思一脈、子張一脈等。
不能夠完全掌控其余七脈,則七脈很有可能為儒家引來麻煩。
欲要杜絕那等麻煩,唯有將七脈歸于一體,將脈歸元,此后,儒家將沒有脈,只有脈的道理存留。
一應(yīng)諸般,盡皆決斷于掌門,脈之論,可休矣。
偏偏……七脈之力加起來,絕對非孟軻子一脈可以攔阻,除非伏念掌門有一個(gè)絕好的契機(jī),可以一舉將七脈之事處理清楚。
“什么……契機(jī)?”
顏路看著棋盤,嗯……不錯(cuò),子房這一枚棋落子不錯(cuò),有些意思,略有思忖,也是一枚棋子跟上。
當(dāng)然,與其所問,也沒有任何拉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