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秦時小說家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半兩五銖(求票票)

作者/偶米粉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事關國運根基!”

    “郡侯是擔心計然之道?”

    計然!

    計然既是一個人。

    也是一種道理。

    王弟當年和自己說過不少次。

    計然,乃烽火諸侯霸主歲月中人,出至宋國,博覽群書,大智若愚,通曉乾坤道理,師法天地自然。

    通曉的諸般道理中,尤善計算,游歷諸夏,收徒范蠡,傳聞,授予范蠡七道計謀,而后范蠡用其中五道,輔助越王稱霸。

    后,計然則是入天宗之中,號文子,修行天道。

    而范蠡則是將文子所教道理傳播,以為計然之道,聚散萬千錢財,隨心所用,輕而易舉。

    是以計然之道,財貨之道!

    貨殖之道亦無不可。

    被稱為計然之道,亦是不無不可。

    王弟曾言,計然之道,可與文武兩道并舉,堪為國運根基之道。

    秦國之所以富強,之所以強大,乃是因為計然之道匯聚的財貨增多。

    否則,秦國若還是孝公變法以前的秦國。

    縱然老秦人再如何勇武,沒有足夠的錢財支撐,也是無用,百多年來,秦國府庫充盈,亦是計然之道的外顯。

    秦國現行的計然之道,則是順承商君之時的法門,收攏山河航運之利,收攏庶民田畝耕種之利。

    對于商賈收取重稅之利!

    ……。

    諸般方略落下,令秦國短短數十年,便是府庫充盈,再加上對外攻城滅國,擄掠的大量財貨,是以國運根基越發的扎實。

    有那般底蘊支撐,秦國才打得起一場場數十萬軍力的戰爭。

    秦王政思忖之,覺得有些道理。

    其后,王弟之言,計然之道,與時并進,大秦欲要一天下,也得重塑完整的計然體系,化作完備的計然之道。

    秦國半兩!

    鹽!

    鐵!

    茶!

    酒!

    ……

    都囊括其中。

    杜陵所落下的開源三策,隱約都涉及到哪些,故而,秦王政語落。

    “秦國半兩錢自惠文先王流傳秦國上下,至今已經超過百年。”

    “半兩錢的鑄造,乃是咸陽設立督造處,而后在富饒郡縣設立督造處,以為青銅鑄造,鐵器鑄造。”

    “戰國亂世,諸國錢幣不一,所以諸國間的錢幣已經可以私下兌換,否則,商旅不能夠通行諸夏。”

    “數年來,秦國攻滅三晉之地,通行秦半兩,就是相當好的一策,如文字一般,令諸夏間只存在一種錢幣,摒棄諸國錢幣,更方便諸夏萬民。”

    “此法雖好,卻還有一策唯有完善,那就是些許富饒郡縣、地域的鑄幣督造處,那里的統轄并不完整。”

    “今日,河東郡可以因此鑄造半兩錢,它日,南陽郡也可以鑄造半兩錢,果然商賈利益驅心,也鑄造半兩錢。”

    “大王以為如何?”

    “諸國殘余之人,如若生亂,必然要有大量的財貨作為支撐,沒有財貨購買糧草輜重、兵器等物,那些人不足為懼。”

    “鑄幣之權散落,隱患已生,不在關中咸陽,誰也保不準那些鑄幣督造處的錢流向何處。”

    周清一語。

    歲月長河中,王兄對于文武兩道的謀劃相當出色。

    唯獨在計然之道上,只是簡單的將錢幣歸一,便是……沒有以后了。

    對于錢幣和諸國財貨錢幣的使用、流通,并未看到深層次的意義,諸國殘余之人本身就擁有大量的金銀珠寶財貨之物。

    偏生那些人生事、起事,諸郡之地宛若不知曉,或許知曉,也不以為然一般,以至于……那些人可以積蓄相當之力。

    “郡侯繼續言語。”

    “蒙毅記錄,寡人處理完政務,好好一覽。”

    秦王政從案后起身,雙手背負身后,心神思緒運轉,眉目緊鎖,看向王弟,又看向王弟手上的那份文書。

    王弟之語,再次為自己新奇。

    偏生又深深的有那般道理。

    記得王弟曾說過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糧之炊,諸國殘余之人,自己并不畏懼,他們的家國都被自己所滅。

    那些喪家之犬有何懼?

    然而……這番計然之論,秦王政很欣賞。

    “喏!”

    不用大王多言,在一側處理文事的長史蒙毅,也已經側起耳朵,細細聆聽武真郡侯之言。

    思緒同樣運轉,感嘆萬千。

    武真郡侯之言,每每令人發省。

    微言大義當如此。

    “鑄就半兩之錢之力,玄清以為,待大朝會之時,當公諸諸夏,唯有國府鑄幣行署可以督造、發行、通行諸夏。”

    “同時,也可以將半兩之錢給予細分,其實,數十年來,民間也有私自鑄造的小錢出現。”

    “一兩為二十四銖,半兩為十二銖,接下來收攏鑄幣之權,可以鑄造稍小的五銖錢,或者六銖錢。”

    “為方便使用,也可鑄造一兩錢。”

    “若是有所需要,也可以黃金鑄幣,黃金鑄幣雖為上幣,許多時刻也可一用,一幣可為三十兩、五十兩,或者其它。”

    周清頷首而應,繼續說道。

    實則,現在就是實行此策的大好機會,大秦軍威正盛,諸夏正處于混亂無所依的時候,任何一件方略的落下,縱然有反對之力,也無用。

    待諸夏安穩,諸般方略,也就齊備了。

    相當便利。

    “寡人數月前曾出咸陽宮,行走于南城,那里的一布長八尺、寬二尺五寸,值十一枚半兩錢。”

    “南城內,一枚半兩錢,可以買一條御馬的韁繩,可買麻布一尺有余,黃金購之,一兩黃金或可百枚半兩。”

    秦王政自上首走下。

    念及王弟這般計然之論,不自覺話語南城的物價水準,略作對照,對于鑄幣之事,似乎自己很少關注。

    先前只是覺得諸夏間存在一種錢幣就好了,山東諸國的錢幣無需存在,現在……一切非如此。

    雖未有細細探究,已然感知大妙。

    “玄清數年來統轄四郡之地,四郡之地由于納入秦國不長,其內楚國錢幣、私鑄錢幣、半兩之前混雜。”

    “這般的下場便是整個商賈市場混亂,彼此都覺得混亂,整個秩序也就亂了。”

    “同樣不利于官府征收賦稅。”

    “民間私自鑄造雖有秦法禁止,可歷來私自鑄造的以商賈居多,為何難以禁止,源頭便是再與大秦允許郡縣鑄造半兩。”

    “彼此鑄造的版型不一,流通起來,也是容易生亂。”

    “果然如咸陽印書坊內的刻板,統一印制成書,通行諸夏,則便捷無比,也能夠免去許多混亂。”

    “也能夠容易處理郡縣諸地私自鑄造錢幣的隱患,杜絕宵小之事發生。”

    周清微微一笑,說道四郡之事,數年來,自己也是在整頓四郡的錢幣之事,算是有所得。

    有著郡縣可以鑄錢,按照咸陽關中流通的規格,將雜亂的貨幣,給予驅逐,現在只剩下半兩錢了。

    無論是對于官府,還是商賈,還是庶民,都是好處多多。

    “果然不允許河東郡鑄錢,府庫如何解決?”

    秦王政踱步廳殿,觀蒙毅執筆快速記下的文書,近前取下一張,細細一覽,輕輕頷首。

    而后,看向王弟。

    河東郡的事情終究要解決的。

    “此事,并不難。”

    “河東郡相距南陽郡不遠,完全可以從更為富庶的南陽郡調集糧食。”

    “至于錢財,亦是不難,河東郡郡守有此三策,想來不是他一個人的意思,而是有人提議如此。”

    “欲要染指販鹽、販茶巨利,其心當誅,只消稍微查證,便有巨利在手,同樣,還可以震懾其余商賈,安份守己。”

    解決河東郡遇到的事情,周清不相信郡守杜陵沒有法子。

    中央學宮出來的學員進入河東郡的也有不少,學宮之內,可是有專門計然課程的,縱然如此,還有開源三策。

    那就是愚蠢之策了。

    “武真侯此言,頗得寡人之心。”

    “商賈獲利,乃是天性,只要安穩行商,大秦之內任意通行。”

    “收攏鹽鐵茶之巨利,數年來,咸陽和諸郡也在推進,只是稍緩了一些,杜陵如此,怕是有別的意思。”

    “蒙毅,寡人記得李斯的兒子李由現在三川郡為長史吧,擬令,傳令國府,調遣李由趕赴河東郡為郡丞。”

    “至于杜陵,念其辛勞,調往張掖郡為郡守吧。”

    商賈!

    對于這批人,秦王政沒有太大的好感,可也知曉,商賈在一個諸侯國中少不了,沒有那些商賈,許多事情真不好辦。

    那些人只要安分守己,已然有巨利。

    如今還想要攫取更大的巨利,那就當誅了。

    “另外,擬令傳于章邯,影密衛查探杜陵數月來的蹤跡,往來之商賈,但有違秦法,一概誅殺。”

    “商賈之家抄沒!”

    接著前一份口令,秦王政再語。

    “喏!”

    蒙毅執筆的速度很快,為長史多年,這點能力還是有的。

    短短百十個呼吸不到,便是擬定好兩份文書,待接下來大王審閱,便可加蓋王印,傳遞國府施行。

    河東郡郡守杜陵!

    從富饒的河東郡西行千余里為張掖郡的郡守,這個差距……真是不小。

    如果那份文書沒有落在武真郡侯手上,或許,大王就直接同意了。

    現在,因為開源三策,直接被武真郡侯批駁了,連帶現在的自己都覺得杜陵郡守是否有些同商賈糾纏過深了。

    “廢除諸國錢幣,統一使用大秦半兩錢。”

    “現在……只是一個開始吶。”

    “鹽、茶、鐵……,也當如郡侯所言,收攏咸陽官府,收攏諸郡官府,商賈之人不得染指。”

    “個中之策,還得細細斟酌實施。”

    國府、廷尉府邸正在細細謀劃文武要政的具體方略,具體細節,以為大朝會之后頒布施行。

    而今,有聞王弟所語。

    秦王政突然覺得,許多事情越來越復雜了。

    “數年來,三晉之地、燕趙之地都已經有所痕跡。”

    “所剩楚地、齊魯之地,也當不難。”

    許多方略政策的落下,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大秦境內通行馳道,那便是需要數十年之功,這還是有水石之力相助,否則,更為之緩慢。

    百多年前,商君變法于秦,策略定下,也花費了二十年時間,方才初成,又歷經惠文先王之時,方才真正貫徹。

    “府庫充盈,方才有足夠的力量做諸般事。”

    “一如當年鄭國渠,大田令鄭國也曾言,魏國的鴻溝若非府庫空虛,早就給予整頓疏通了。”

    “屬于大秦的財貨,就該留在府庫之中。”

    “鹽,亦是如此,醫者所言,人不食鹽,則渾身無力,昔年長平之戰,武安君兵困趙國大軍多日。”

    “趙軍雖有數十萬人,可精力日益衰弱,便是如此。”

    “前些時日,國府有一份關于諸夏產鹽之地的統計,落于大秦原有境內的不算多,也就關中、蜀中產鹽比較多。”

    “反而是齊魯、燕地、楚地的產鹽低相當多,齊國數百年來,一直富饒,多賴于此,寡人欽羨。”

    “那些地方也該設立專門的行署管轄!”

    鑄幣之權收攏咸陽,秦王政覺得很好,郡縣好好的治理民生便可,無需操勞鑄幣的事情了。

    由咸陽直接鑄幣,進而流通諸夏就行了。

    鹽、茶、鐵,也是如此。

    尤其是鹽。

    秦王政覺得將齊魯之地、燕地、楚地的那些產鹽之地納入官府掌控,已然成為必須,那些東西留在郡縣,留在私人商賈手中。

    不妥。

    “茶貨也是一樣。”

    “聽聞商賈販茶,前往河西之地,前往北方胡族之地,獲利甚多,甚至于十倍、百倍之力。”

    “中央學宮那邊的有些言語,寡人還是很喜歡的。”

    “有些商賈錢財過多,就容易多想,文信候……便是一個先例。”

    “文信候!”

    “出現一個就好了。”

    “鐵器!”

    “禁武令已經落于郡縣,寡人也令郡縣派出人手,收攏民間威能強大的攻伐利器、鋒芒刀劍。”

    “昔日,齊國桓公問管仲:成民之事若何?”

    “管仲對曰: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嚨,其事易變。”

    “桓公道:處士、農、工、商何?”

    “管仲對曰: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是以,四民之力,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不過管仲下一句所言:士之子恒為士,農之子恒為農,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已然不合。”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曲麻莱县| 台前县| 浮梁县| 同江市| 西昌市| 龙游县| 洛隆县| 稷山县| 高安市| 辰溪县| 大方县| 桓仁| 诏安县| 南江县| 抚远县| 滕州市| 五常市| 贵德县| 博白县| 治多县| 轮台县| 体育| 富锦市| 晋州市| 临江市| 黎城县| 怀来县| 关岭| 台江县| 潢川县| 青阳县| 根河市| 城口县| 苍南县| 台东市| 巴南区| 沂南县| 都安| 天长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