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幕府第二軍在距離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數里之外時就遭遇到了明軍襲擊的消息,令王京駐守的倭軍迅速行動了起來。
四萬倭軍當即出城準備迎戰,但向北搜索了四、五里,卻發現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的第一階隊明軍已然退回了坡州,所以他們只得無功而返。
但也讓倭軍加強了對王京以北的警戒和巡視,并在弘濟院設立前哨陣地,以反制明軍仍然不時出沒的哨騎騷擾。
不過關于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突然退回坡州的行動,似乎是個謎團?或者正在醞釀著大的計劃。
正月27日四更天丑時二刻,由幕府第六軍立花家兩位家老幕府但馬守:十時連久、幕府備中守:內田忠統,率領的鐵炮隊數十人組成的物見隊,在王京以北約6里的礪石峴附近,發現了明軍大隊的蹤跡,并火急回報本隊。
于是枕戈待旦的倭軍迅速行動起來,以幕府第六軍左近將監:立花宗茂,率軍先行,各部跟隨其后,相繼向礪石峴進發。
當先趕到的幕府左近將監迅速占領礪石峴,由于當時大霧彌漫影響了視野,所以他并未急于進攻,而是一面下令士卒們吃早飯,一面開始排兵布陣。
前陣有;幕府和泉守:小野鎮幸、幕府丹波守:米多比,七百人鎮守,中陣有;幕府但馬守:十時連久、幕府備中守:內田忠統,五百人鎮守,后陣則由幕府左近將監:立花宗茂,與其弟幕府主膳正:高橋統增(立花直次)率二千人。
此時幕府但馬守提出,幕府和泉守以及幕府丹波守皆為家中重臣,未防有失不可為先鋒,并慨然自任,得到幕府左近將監的許可,爭得先鋒之位。
于辰時開始超越先陣進軍。
很快中陣的幕府但馬守,就在碧蹄館與數百人的明軍騎兵先頭部隊發生了接觸,第一批投入戰斗的是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的遼東鐵騎兵力五百人,以及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御使:高彥伯,率領的150人與幕府倭寇展開拉鋸戰。
隨即前陣的幕府和泉守以及后陣的幕府左近將監相繼趕到,倭軍兵力大增讓明軍有些吃不消,只能采取近攻打法,既;進入射程范圍內者,均以火器擊殺,在近者以兵器擊殺,之后再驅趕。
這個方法讓幾批倭軍吃虧,畢竟明軍這邊多數都是遼東騎兵,遠近打法都很擅長,而倭軍方面騎兵很少,多為步兵作戰吃了很大的虧。
但這依舊讓明軍不敢輕易追擊,只能苦苦堅持著等待救援。
也是示敵以弱的戰術,其倭軍主力想趁著大霧繞到明軍側翼進攻,故此倭軍采取了車輪戰術,消耗明軍戰斗力,迫使明軍物資減少,不得不向后撤離,就這樣苦苦堅持了一天便只能且戰且退,倭軍開始追擊明軍。
同時第二批到達戰場的明將有明自在州游擊將軍:高升、明深陽中衛鎮撫使:胡鸞、明定遼右衛鎮撫使:張應種、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明海州衛游擊將軍:孫守廉、明遼陽衛游擊將軍:葛逢夏,明復州衛游擊將軍:李芳春,等率領遼東馬步軍都司府親兵11名、海州衛馬軍700名、沈陽中衛馬軍702名、寬奠堡馬軍50名,總計311人當屬精銳前鋒投入到戰斗當中。
然而此時明軍騎兵已經趕到,而幕府左近將監本部僅有二百余騎兵,其余都是步兵,不敢正面交鋒明軍,更不敢輕易偷襲,只好向后退至山谷,在隘口集中火繩槍對抗明軍騎兵的沖擊。
在到距離望客峴數町(幾百米)距離的時候,忽然就遭遇到了明軍增援部隊的反擊,幕府但馬守本部百余人戰死,讓幕府第六軍立花家軍隊陷入到苦戰。
另一邊從坡州趕往碧蹄館的明東征提督:李如松,在途中遇到了狼狽撤下來的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御使:高彥伯,連忙上前詢問情況,才得知兩隊明軍以被大批倭軍圍攻!
然而明東征提督依舊不怕,繼續下令全軍極速前進趕往碧蹄館救援。
巳時明東征提督:李如松,與二弟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五弟明密云后衛指揮僉事兼御倭副總兵:李如梅、六弟明神武中衛右參將:李如梓、七弟明沈陽右衛游擊將軍:李如梧、弟明薊州衛千戶:李如桂、九弟明德州左衛總旗:李如楠、明東征左參將:張世爵、明金州衛指揮使:樓大友,等將領一起趕到了戰場。
主帥明東征提督見第一批先鋒隊與第二批前鋒,都面對增多的倭軍正在猶疑不決時,當即喝令全軍一齊向前,對倭軍發動了反攻。
但此時同樣在巳時初,幕府筑前守:小早川隆景、幕府主帥第軍左近衛權中將:宇喜多秀家,率領的四萬倭軍主力也趕到了望客峴戰場上。
幕府筑前守發現反攻的明軍中,競有不同于別支隊伍的主帥旗(三軍司令旗)以及懸掛著的大明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將帥旗,便帶領倭軍撲向這邊。
但是倭軍主帥卻認為明軍增兵大事不妙?當即就讓各路將領們,進行了陣前緊急軍議,幕府堺町奉行:石田三成,等將領認為明軍新增士氣必盛,應該撤退以避其鋒芒。
于是派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黑田長政,前去勸說前軍主將幕府筑前守撤軍,卻遭到了幕府筑前守的斷然拒絕。
之后幕府船奉行:大谷吉繼,與眾將又親自前往相勸,在面對幕府船奉行和眾將們痛陳利害,指出道“大和語:此時撤軍,彼若追擊,我軍則進退維谷,今日之戰,我軍必并力向前,眾將感奮,皆愿一戰。”
這讓幕府筑前守決定重新布陣,他親自接替主攻位置,幕府主帥第軍左近衛權中將、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等將領則跟隨其后,另派幕府大津城城主:小早川秀包、幕府月山富田城主:毛利元康、幕府勝尾城城主:筑紫廣門,等將領率五千人從東側的山上包抄明軍左翼,
而已經奮戰了一上午的幕府左近將監,則率領本部軍在休整之后,從西側山上向明軍右翼迂回。
巳時五刻,幕府筑前守以麾下大將幕府筑前國左衛門:粟屋景雄、幕府筑前國右衛門:井上景貞,各領三千人分左右兩翼向明軍逼近。
以接應損失慘重的幕府左近將監部軍隊,左翼的幕府筑前國左衛門當即遭遇了明軍神機箭和弓箭的猛烈射擊,隊伍一時大亂,一部明軍騎兵趁機越陣而出,直沖幕府筑前國左衛門隊。
盡管幕府筑前國左衛門奮力拒戰,但以漸漸不支,使得右翼的幕府筑前國右衛門急忙上前支援。
此時小早川家的謀士:佐世正勝,諫言道“大和語:敵勢猖獗,粟屋隊很快就要不支后退,毋寧待敵軍追擊之時,從山坡上猛然沖下擊敵側翼,則敵軍必敗。”
于是幕府筑前國右衛門從之,不一會兒粟屋隊果然敗退,明軍騎兵追擊而來,恰如海潮般涌來,井上隊遂一齊吶喊,沖下山坡,粟屋隊亦回身反攻,同明軍展開了一場惡戰。
在近身搏斗之中,明軍騎兵的裝備劣勢很快就顯露出來,除了神機箭外,明軍騎兵僅攜帶了隨身配刀,唯有明東征提督等李家軍親兵攜帶了三眼銃。
此外地形地勢也限制了明軍騎兵的發揮,從礪石峴至碧蹄館,皆是崎嶇狹窄的河流溪谷地形,略平整處則散布民間水田,極不利于騎兵機動。
加之頭天晚上天降大雨,地上的冰雪初解,道路泥濘不堪,馬匹的速度優勢蕩然無存,反倒限制了騎兵的行動。
一番激戰之下,人數和裝備均處于劣勢的明軍漸漸不支倭軍,戰線開始向北推移至京畿右道高陽郡地帶。
關鍵時刻明東征提督親自上陣督戰,但處于人數劣勢且久戰之下的明軍們已疲憊不堪,遍地泥淖更使得戰馬舉步維艱,明軍陷入到苦戰中。
不過立花軍當時是使用了一種示弱戰術,即以幕府但馬守的五百兵力,正面楔入敵陣然后撤退,引誘明軍追擊,幕府左近將監則率本隊主力二千人繞到明軍右翼,伺機攻打敵人移動中暴露出的薄弱部位。
不料明軍的火炮太過于猛烈,當幕府但馬守成功完成誘敵任務準備撤出時,負責接應他的幕府和泉守,卻被明軍風暴似的虎蹲炮轟擊所阻。
待小野隊終于冒著炮火突入與之會合之時,幕府但馬守已經死于明御倭副總兵:李如梅,指揮的神機箭隊之下,與他同時戰死的還有其部下百余人和本部將領。
幕府但馬守雖死,不過幕府左近將監的本部卻借著大霧繞到了明軍右側,趁明軍騎兵的追擊隊形尚在松散時,突然發起了攻擊,并與正面的幕府和泉守相互呼應,從兩面交替打擊明軍的中軍。
幕府左近將監的二千人騎兵,疾馳到離敵軍僅有3町(三百步)的地方,一起吶喊后,從左側發動攻擊,打亂敵軍陣形后撤離,幕府和泉守的百余騎兵向頑強抵抗的遼東明軍鐵騎追擊,打退二千明軍。
將近午時,倭軍左右翼的部隊從山上迂回到位,完成了對明軍的三面包圍,幕府筑前守居中、幕府左近將監在左、幕府大津城城主和幕府月山富田城主在右,同時發起了總攻。
四面方的倭軍分布沿山遍野,由兩山夾空將我軍圍住,明東征提督見情勢危急,躍馬沖至陣前,與手下驍將數十人親自持神機箭射擊。
看到明東征提督如此神勇,明軍將士們瞬間士氣大振,繼續浴血奮戰,雙方又打成了僵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