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皇帝雖然跟駙馬的關系是岳父跟女婿,但是這種翁婿關系跟民間又是不盡相同的。
眾所周知,在民間,這種翁婿關系是很密切的親戚關系,但是在皇宮中,皇帝跟駙馬的翁婿關系卻是非常淡薄的。
因為這種關系,與其說是親戚關系,不如說是另一種的政治關系,所以皇帝不會特別照顧女婿當官以免平添政治是非。
再加上這些肯來尚公主的駙馬,幾乎都是學識才能不高的人,所以他們的政治仕途通常不是很好。
于是對于當時有才干有能力的人來說,駙馬,并不是個能在政治上能飛黃騰達的升官快捷方式,因此他們對于當駙馬也是興趣缺缺。
正是以上這幾個因素,令唐代人對駙馬身份毫無興趣,敬而遠之。
這才是唐朝真實的狀況,由此可見唐朝的風氣是怎樣。
包括在事實上,有很多駙馬是在公主妻子的高壓下生活的,公主們在丈夫面前為所欲為,駙馬們只能忍氣吞聲。
比如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宜城公主就是這些金枝玉葉中不好惹的代表人物之一。
宜城公主嫁的丈夫叫裴巽,她出嫁的時候封號還只是義安郡主,她的父親李顯也還沒有真正掌權登基。
別看她這時只不過是位郡主,而且母親也不得寵,但是依然威風面,在裴府里為所欲為。
成婚不久,義安郡主就發現丈夫跟家中的一位漂亮侍女有染。
于是怒火中燒她對丈夫未見得有多愛,但是她不能容忍別的女人冒犯她的威嚴。
于是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這位十五六歲的小婦人,居然親手將情敵的耳朵鼻子割了下來,還把裴駙馬的頭發也割掉了。
史料上倒沒有特別注明是不是由郡主親自操刀,但是猜想割斷駙馬頭發的事情,下人們畢竟還是不敢干的,所以應該是義安郡主全程親自主持。
無辜的侍女即使當時沒有喪命,恐怕日后也只有尋死一途吧。
裴巽則被郡主可怕的模樣嚇得魂飛魄散,逃出家門古時曹操曾經“割發代首”,現下義安郡主居然割掉了老公的頭發,裴巽若是逃的再慢一些,只怕她還有厲害后手。
很快,消息就傳到了武則天和李顯耳朵里,母子倆都被義安郡主的所作所為震住了。
震住了之后當然就是“怒”,為了表示皇族也是會管教子女的,更為了籠絡士大夫,免得以后的公主郡主們不好嫁人,義安郡主受到了降級的處分。
也就是由郡主降為縣主,享受的國家津貼和儀仗隊都降了一個等級。
義安郡主降級的同時,驚魂未定的裴巽則得到了升官的機會。
作為他死了一個侍妾、掉了一把頭發的補償。
不過沒有很久,義安郡主就又升級了這一次她的父親成了皇帝,她由義安縣主直升宜城公主。
可見上一次的所謂懲罰,不過是表面文章而已。
宜城公主的父親李顯,是個不懂齊家也不懂治國的皇帝,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和一群女兒們,個個都擅于弄權縱欲。
神龍年間,宜城公主雖然不能像太平、安樂那樣呼風喚雨,卻也為所欲為,設立了公主府,還參與政事、能夠任命官員。
宜城公主不但參與權力爭奪,還弄了不少的情夫。
她雖然沒有與裴巽離異,但是裴巽往后的日子會過得怎么樣,看來已經不用史書再詳說了。
若干年后,宜城公主終于死在了裴巽前頭。
好不容易才徹底擺脫惡妻的裴巽,還沒能多呼吸一口的空氣,又一道圣旨憑空而降睿宗李旦寡女薛國公主下嫁裴巽。
哭乎笑乎手捧賜婚詔的裴巽該是什么表情
當然,受氣的駙馬、儀賓們也有rnrn,出手報復的例子。
但是往往也不敢直接將氣撒在公主的身上,而是另找出氣筒。
還比如唐高祖李淵的女兒房陵公主,也稱永嘉公主。
她前后嫁過兩個丈夫。
她的前夫名叫竇奉節,是高祖李淵發妻竇皇后的侄兒,論起來是與永嘉公主是表兄妹。
不但出身高,官也做得不擔任過左衛將軍、秦州都督等職務。
但是永嘉公主似乎根本沒把這個丈夫放在眼里,一方面嚴于律人,不許丈夫拈花惹草;另一方面寬于待己,找了不少情夫。
永嘉公主的情夫堆里,有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物名叫楊豫之,是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的丈夫。
永嘉公主和壽春縣主的年紀雖然差不太多,但是照輩份算,永嘉公主是壽春縣主的姑媽,不過這位小姑媽勾搭起侄女婿來卻是一點不含糊。
當然楊豫之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他宣稱自己死了媽,要做孝子,不忍有房闈之樂,因此要跟老婆分居。
趁機躲開了壽春縣主的眼睛,和永嘉公主**了起來。
永嘉公主有了知情識趣的楊豫之,自然就把正牌的老公竇奉節扔到了腦后。
竇奉節獨守孤燈空枕,好不冷清,從前永嘉公主勾搭別的男人,他倒也忍了,但是如今想到那個抱著自己老婆的野男人,居然是平日里恭恭敬敬喊自己做姑父的小混蛋,無名火就壓不住地往上竄。
只是他偏偏是個駙馬,于是事情就倒過來了,就象大多數發現丈夫有外遇的女人那樣,他不敢拿罪魁禍首發作,雖有舊仇新恨,邪火只能沖著“狐貍精”燃燒。
于是,倒霉的楊豫之很快就被竇奉節帶兵捉住,一刀兩段,為他的艷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竇奉節雖然泄了心頭之氣,但是綠帽之名頓時聲震天下,不久也就窩囊死了。
老公和情夫前后死去,似乎對永嘉公主沒有多大的打擊和觸動,她很快就又下嫁給了賀蘭僧伽,而身邊的情夫更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冒出來。
賀蘭僧伽吸取了竇奉節的經驗教訓,對永嘉公主大張艷幟的干法不聞不問,一心做其“賢慧”的丈夫,他頭上的綠帽子也就穩如泰山矣。
由此可見,唐朝當駙馬有多凄慘,這還沒說太平公主、高陽公主、安樂公主等知名公主,不說水性楊花,總之,都是有點為婦不仁,個人的私生活還是比較混亂了,根本不把所謂的駙馬放在眼里,想怎樣就怎樣。
到了明朝也一樣,當駙馬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像是關于駙馬的挑選,明史中有載“凡選駙馬,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齊整、行止端莊、有家教者報名,司禮內臣于諸王館會選。不中,則博訪于畿內、山東、河南。選中三人,欽定一人,余二人送本處儒學,充廩生。”
由此可見,明朝駙馬的遴選基本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是禮部初選,也就是由禮部發出榜文,公布遴選標準,京城中之中的年輕才俊,如果認為自己符合條件的便可以去禮部報名,并向禮部提供自己的出身等基本信息。
經過禮部初選后,沒有被淘汰的便可以留下進入下一輪。
其次是諸王館遴選,也就是復賽,一般在諸王館舉辦,由司禮監太監從通過禮部初選的人員當中選出三名最優秀的應選者,并將結果報告給皇帝。
這一輪篩選極為重要,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實在沒有合適人員,則可以將遴選的范圍擴大到京畿地區甚至山東、河南等鄰近地區。
最后是皇帝或太后欽定,由皇帝或者太后從最終選出來的三人之中欽定一人為駙馬,這一過程后妃也有發言權,可以起一定的參謀作用。
因此,公主雖然看似金貴,但駙馬的選擇卻依然不能由自己做主,甚至婚前連駙馬的面都見不上,擁有決策權的乃是禮部官員、司禮監太監和皇帝、太后等人。
但是,在選定駙馬之后,正式成婚之前,如果皇帝發現其中有問題,可以廢除駙馬資格,重新選取。
整個選拔過程有點類似于現代海選,只對年齡、長相、儀態有所要求,而且各級官員和太監深度參與,他們往往會收取賄賂,這也是造成明朝公主多被騙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公元1495年,明孝宗朱佑樘為女兒選駙馬,經過宮中推薦,選擇了平民富商袁相。
明孝宗便召來袁相,一看相貌還不錯,于是就同意了。
事后,明孝宗又派人在坊間打聽,得知袁相的人品極差,非常生氣,幸虧女兒還未出嫁,于是廢了袁相,再重選駙馬。
公元1527年,明世宗朱厚熜為女兒永淳公主選駙馬,經過宮中推薦,選擇了平民富商陳釗,婚期都定下來。
后來打探到,陳釗母親是妾,家族還有傳染病,明世宗便退了這門婚姻。
之后又找了個駙馬,這一次明世宗吸取了經驗,特地召進宮中看一看,結果竟然是個天生禿頭。
以及公元152年,明神宗朱翊鈞給妹妹永寧公主選駙馬,經過宮中推薦,選擇了京城富商之子梁邦瑞。
實際上,梁邦瑞已身患重病,無藥可治。
梁家人有錢卻沒名,因此盤算娶個公主回來,成為皇親國戚也值得。
大婚的現場,梁邦瑞便大流鼻血,太監卻說“大婚要見大紅”。
一個月之后,駙馬就病逝,永寧公主守寡數年后,也抑郁而終。
而在確定駙馬人選之后,宗人府、禮部等部門便開始按照禮儀籌備婚禮,明朝公主的婚禮程序一般遵循民間風俗,主要由采納、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部分組成。
唯一不同之處在于,其他朝代大多不由皇帝親自主婚,而已同姓諸侯王公主持,而明朝則以皇帝主婚。
1、采納。也就是繳納彩禮,與民間普通百姓結婚時南方向女方交納彩禮的形式相同。
通常由駙馬先面向皇宮方向nb,表達自己的忠誠和感激,然后由掌婚人帶領,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和表文帶進皇宮,由內使轉呈皇帝。
2、問名。這是占卜和正式冊封公主的儀式,問名完畢之后,朝廷還會舉行賜駙馬宴等活動。
3、納吉。也就是合字,合駙馬、公主雙方生辰字后,卜吉訂婚。
4、納征。便是由駙馬家下聘禮。
5、請期。卜算良辰吉日,確定具體婚期。
6、親迎。也就是駙馬在大婚時親自迎娶公主的儀式。
這些流程看似不多,但畢竟是皇家婚禮,禮儀的繁復程度和婚禮排場則完全不是民間可以比擬的,具體情況明史中有詳細記載,就不贅述了。
大婚之后,次日公主要拜見公婆。
不過明朝中期和后期關于拜見公婆的禮儀有所變化。
總體來說,除了整個過程有著詳細規定之外,禮儀中對于公主的地位也有所突出。
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對親王公主婚禮禮儀進行了更定,要求“舅姑坐于東,西向公主立于西,東向。行四拜禮,舅姑答兩拜。”
與民間不同的是,男方舅姑等長輩親屬對于公主的拜見,是需要回拜的。
由此可見,雖然古代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不可改變,但由于公主身為尊貴的皇室成員,其地位遠遠不是駙馬及其家族可以比擬的,因此公主便也成為了古代社會當中極少地位能夠高于丈夫的女性。
至于明朝公主和駙馬的婚后生活的話,則是很凄慘的,因為按照明制,公主下嫁之后,朝廷將會派一位女官給她,全權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務。
而名義上已經出嫁的公主,實際上只在公主府里度過大婚一夜,之后便要搬回后宮專設的殿宇中居住,公主府中只留居駙馬。
也就是成婚后的公主又住進了冷清的宮殿,如果駙馬想要和公主見面,只能前往宮中。
而且必須要經過公主府中的女官同意,甚至夫妻二人的見面情況完全受其監控。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聽說,駙馬和公主遭受宮中女官刁難的原因。
如果沒有這些女官的允許,公主想要和駙馬見面,簡直是難上加難。
而且,明朝不僅防止后妃外戚干政,連駙馬也一起防著,即使你再有才能,一旦迎娶了公主,便是等于斷絕了仕途,是不允許為官的,只由朝廷授予駙馬都尉等一類的閑散官職。
因此,在明朝,有識之士,有雄心壯志以及抱負的人,都是不愿意當駙馬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